可是我宁愿懒惰,也不想敷衍——我想这对我有利,它让存在显得珍贵。
这一年我很忙,手头在忙,心里却空荡荡荡了一年。
一个人在什么状况下脑袋像在旷野里吹大风,刮得片瓦不生。于我来说,一是过于幸福;二是迫于迷惘。我想我两者兼具。幸福不好拿来炫耀,那么就说迷惘——当年纪大一点,会觉得适当的一点谦虚能增加颜值,显得慈祥啊。
我从不怀疑好文字的价值,可我质疑它现在的生存方式,无论它是数据化,还是纸质化。每天我们看那么多的公号,微博,豆瓣。当然有好东西,量大了,好和坏的概率都高了。可是我再也找不到读得鸡皮疙瘩哗啦掉一脑门的那种痛快了。海量的碎片阅读,击碎了纸质阅读的慢。
慢,带给我们的深入和安静,是鸡皮疙瘩的根源。
可是纸质阅读又能有多好呢?至少我不满意时尚版已经很久了,更不耐那些畅销书榜的心灵鸡汤,厌倦每一期爱情吃饱了撑着的兜兜转转。纸质阅读充斥的功利和焦虑,已经剥夺了快感,速度跟不上数字阅读,而质地又因为追随速度和利润变得差劲。好空虚的时代——遍地文字,却再也读不到把心脏翻转过来,再用烈酒涤荡的酣畅。
我一度想为时尚版找到一种更为激动的生存方式,那是一种怎样的方式?真没想好,又真不想否认自己的聪明——让心脏激动早就变得艰难。天哪,让我承认老比承认笨更难。
还好能够停下来。
停止思考,停止交流,甚至停止学习。偷懒,闲逛,挥霍,无聊,也在渴望的时候看一些从前好奇但嫌麻烦的书,愿意的时候想一些从前觉得没什么价值的问题。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觉得安宁,大约这是解决迷惘的根本。
我们会一直通过这本杂志,或者通过它其他的形态来相伴吗?
不知道。也许是你们离开,也许是我离开。坚守时的无比有力,在放弃时也会同样有力(拜托不要理解为这是某种暗示,这样会妨碍我们的默契)——前提是必须在自己不迷惘的时候。迷惘时理当少说话,世上有的是听不懂的聪明,没有看不出来的蠢。可是适当的蠢,又是多么有必要的聪明。天生不喜欢下落不明,不能活着却像是死了,何况就像无话可说时的不说,我知道说起来,我也算是个好话唠。
这一年,错过了几封本该必须要回的来信——写得那么有趣,那么对我的胃口,却仍然石沉大海。那些在我心里溅起的水漂,就像我曾经给过你们的,以为忘了,必要的时候,又隐隐地还在。彼此都免谢吧。
这段时间,虽然不够努力,但我仍然认真和爱美。
你们一定要比我努力。还有,不管喝水还是喝咖啡,记住姿态决定了努力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