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论豫剧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艺术表现

作者:◆孔令奇
豫剧《七品芝麻官》中国的戏曲艺术是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其中戏曲演员的服饰色彩鲜艳、雍容华贵,是我国戏曲艺术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戏曲演员的服饰俗称“行头”,是按照戏曲情节背景和人物特点而量身定做的,属于戏曲的写意艺术体系。中国戏曲起源于舞台艺术,戏曲演员服装和饰品的创作灵感也都来自于生活,但又并非生活中的服饰,是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饰,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

豫剧是我国五大核心剧种之一,其发源于黄河岸边,植根于中原腹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豫剧和豫剧服饰承载了中原地区的文化,而豫剧艺术只有植根于这片富饶的中原文化土壤,才能得以发扬光大。豫剧影视作品中的服饰大都色彩鲜艳,复杂的头饰彰显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服装、头饰与演员的精彩演绎共同塑造了戏曲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服饰的运用方面,豫剧艺术采用形变、夸张和象征等具体表现手法,以形似带动神似,准确地解读出戏曲中的人物特点,并推动戏曲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进。本文从豫剧服饰的程式、妆饰、律动和人物四个方面,对豫剧影视作品中的服饰艺术予以深度的挖掘与解读。

一、服饰富于程式之美

程式化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包括豫剧在内的大部分戏曲艺术,都采用了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豫剧表演者字正腔圆,动作及舞蹈十分规范;演员在演绎不同的角色时,会有固定的穿戴和扮相,戏曲表演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和规范。豫剧影视作品当中服饰文化的程式之美,主要体现在服装的款式、色彩搭配和服饰的图文设计等方面。

豫剧服饰的款式是豫剧艺术的标识之一,只需要看戏曲演员的服饰,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戏曲的剧种。豫剧影视作品中的服饰款式包括套装和部件两个类别,按人物的角色特点分为帝王服饰、统帅服饰、文官服饰、武将服饰、平民服饰等。按照戏曲程式化的要求,在演绎人物的过程中有时需要佩戴饰品,以提高豫剧艺术的感染力。豫剧人物中服饰色彩的搭配也具有一定的程式规范。例如,豫剧中的戏袍依据不同的人物而选定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羽穿红袍、张飞穿皂罗袍、曹操穿黑袍等,这些服饰颜色的搭配都源于古典小说和历史文献的记载,体现出豫剧艺术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依据情节需要,豫剧演员的服饰上会设计一些图文,这些图文的设计大都来源于我国古代先民对于图腾的崇拜和鬼神的崇拜,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例如,朝廷将领的服装上都有蟒纹,体现出将领的威严;道士、隐士的服装上都有鹤纹图形,体现出角色的傲骨英风;而女性角色服装则往往带有凤纹图形或花纹图形等。豫剧影视作品中人物服饰的程式化,既体现出该剧种的特点,又展现出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妆饰展现传统文化

戏曲中人物的服饰及妆饰不仅可以美化舞台和人物角色,增强戏曲本身的感染力,还能充分展现出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特征。妆饰美学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它代表着戏曲艺术的一个发展方向。豫剧是一种角色扮演艺术,更是一种舞台艺术。豫剧影视作品中除了音乐、语言、舞蹈、道具等元素可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之外,人物的妆饰凭借色彩、款式及繁简程度,也可以展现出戏曲独特的审美和韵味,从而给观众带来更为直观和独特的审美享受。豫剧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同类款式妆饰可以展现出舞台的整体美,而差异化的服饰和妆饰则能够展现戏曲人物的个性美。人物妆饰的繁简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物的定位和性格特点。豫剧影视作品中的角色行当主要由“生、旦、净、丑”组成,具体又分为四生、四旦、四花脸。其中旦角头饰的整体造型十分复杂,这与剧中人物的身份及所处的地位阶层相匹配。

豫剧中的服饰和妆饰在色彩搭配方面是整个影视剧作品和舞台作品的点睛之笔,对于舞台场景而言会起到特殊的美化作用。如豫剧影视作品中诠释的三国人物,由于人物的性格迥异,会穿着不同的服装,佩戴不同的饰品,例如刘备穿黄袍并佩戴一些皇室的信物,以显示出其大汉皇叔的身份;而关羽和张飞原本为布衣,不能穿黄袍,就分别穿红袍和皂罗袍,手持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由此可见,豫剧中人物的服装和饰品是与其身份地位相匹配的。身着不同颜色服装、佩戴不同种类饰品的人物,同时出现在舞台,会使整个舞台流光溢彩,让影视观众和舞台现场的观众眼前一亮,提高人物角色的辨识度和观众对于整部作品的认可度。

豫剧影视作品中的服饰和妆饰特征鲜明,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和演员的精彩演绎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律动之美。

三、服饰传承传统艺术

戏曲与舞蹈是天作之合,戏曲的表演离不开舞蹈,而豫剧中歌舞故事的演绎也需要借助不同的服饰展现出来。豫剧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中原地区的舞蹈元素。豫剧服装中的长裙、水袖、髯口、袍带等服饰,在人物的演绎过程中会与整个场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律动美与流动感。豫剧中角色的解读是一个意象创造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演员的舞台经验和舞蹈功底;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剧中人物的服装和饰物进行配合和展现。由此可见,豫剧表演对于服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能够与角色融为一体。

豫剧影视作品中常见的舞蹈元素包括水袖功、翎子功等,作品中服饰的灵动飘逸不仅能够突显出角色的外在特点,还能够通过服饰与舞蹈的融合,表达出角色内心的真实状态,引起豫剧节目观众的共鸣。千年以来,豫剧表演艺术中从不缺乏舞蹈元素,舞蹈元素也使豫剧艺术增加了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是可相通的,这些艺术形式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豫剧艺术中融合了舞蹈艺术,这正是我国古典文化包容性强的集中体现。豫剧作品之所以传承了千年,与中外观众的喜爱和豫剧服饰的律动之美密不可分。

四、服饰增加人物美感

豫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服饰,是揭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的鲜明符号,同时也提升了剧中人物的美感。戏曲艺术中的服饰可以诠释出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民族、职业、阶层等信息,例如同样为朝中的文官武将,王侯将相戴王帽,统帅武将戴帅盔,宰相等高级文官戴蹼头,而尚书御史类的普通官员戴乌纱帽,这些饰物都具有严格的区分。观众不需要过多地了解故事的情节就能够凭借剧中演员的服饰和装饰判断出人物的官职和阶层;对于普通的平民阶层而言,也可以通过人物着装判断人物的出身和品质。例如,豫剧影视作品中的女子形象,贫贱女子穿补纳袄,富贵女子穿绫罗绸缎,江湖女子穿结彩袄等,不同色彩、不同款式的着装就是这些人物身份最为直接的符号。这些符号都来源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积淀。而人们对于豫剧艺术中色彩符号的认知,也是色彩艺术积淀的结果。

不同色彩的服饰既能够展现出角色的定位,增添作品中人物的美感,又可以表现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豫剧影视作品中冠服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此外,豫剧中的服饰还能够暗示人物的阶层及命运走向。例如,金色、黄色、紫色在古代都是高贵的颜色,黎民百姓不允许穿这些颜色的服装;龙是中国古代人们崇拜的图腾,象征着一国之君,黄色的绣龙袍只有皇族的人才可以穿着;凤是百鸟之王,皇后和嫔妃们的服装上常有这样的刺绣,同时配以牡丹等花中之王,来提升人物的美感和地位;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色彩,代表着喜庆和庄重,王侯将相的服装多为红色,彰显出人物的地位;绿色和紫色象征威严,一些将帅的战袍大多为绿色和紫色。此外,河南豫剧中人物的服装色彩也与人物的年龄相匹配。例如,英俊的少年多穿白色的衣服,显得清爽、干练;而粗犷的大汉多穿黑色的盔甲;女孩儿多穿戴红色和绿色的服饰。

可见,在豫剧影视作品中,人物的服装和饰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符号作用,能够提升角色的真实性和美感,也充分表现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豫剧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感染力。

五、结语

豫剧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剧种之一,其经典的人物造型、华丽的服饰和舞台效果及深深蕴藏于豫剧艺术当中的传统中原文化,都成为人们喜爱豫剧艺术的原因之一。其中,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服饰造型也是豫剧的一大看点。从不同的视角对豫剧中人物服饰进行研究,能够深度挖掘豫剧这种传承千年的古老剧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将中国豫剧艺术世代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责编:莎莎)

 

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叙事特色浅析

“美食+文化”制作理念下的创新

慢综艺“慢”之有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