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党媒要讲好党员的故事

作者:◆陈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古往今来,不论帝王将相,亦或英雄豪杰,凡成大业者无一例外具有高超的讲故事能力。讲故事既是元素融合,也是思想传递。我们共产党人需要具备这种能力,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故事中,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强调,要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共产党人是有讲故事传统的。比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宣传口号“打土豪、分田地”,言简意赅的六个字,就是一个小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简单明了,加上画面感强,很快成为深入人心的“宣言”。究其原因,这六个字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抓住了那个时代农民的梦想。这个口号是一个行动目标,也体现了时代的呼唤。它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是对农民愿望的凝聚。因此,这句话才具有唤起工农千百万闹革命、打天下的“神力”。

党媒在建设时期的宣传以及典型塑造上,也十分擅于讲故事。众所周知,建设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如石油工人王进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士雷锋及“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等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所代表的“铁人精神”、“奉献精神”正是共产党人高尚品质与革命追求的诠释,这些光辉伟岸的形象,引领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和广大群众。

今天,努力塑造有感染力传播力引导力的党员荧屏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党媒要继承和发扬擅于讲故事的能力,把当今共产党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精神风貌,以讲故事的方式发掘好、传播好,以形成媒体上的主旋律、正能量。

现在有些媒体上仍然充斥着小鲜肉、小鲜花,甚至拿出大把时间和黄金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去塑造、追捧小鲜肉、小鲜花,致使涉及党员题材的节目靠边站,或只能在节庆应景时播出,这无疑颠倒了党媒引领导向、成风化人的功能。

中国共产党党员包括党员干部,是时代的先进分子,是群众中的先锋模范,有着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现实生活中广大共产党员带领和引导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荧屏银幕上他们也应作为作品主角获得大书特书。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党内一些褪色变性的腐败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制裁惩处,得到人民群众高度评价。中央新闻媒体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但另一方面,如果媒体上多见腐败分子,少见甚至罕见优秀的党员和党员干部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在受众中影响党的形象,使党的形象大打折扣。

包括电视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坚决摒弃凡涉及党员、党史内容的节目,就一定难做、难看、宣教意味浓烈、收视率低等陈腐固化的观念,同时还需高度警惕电视传媒生态圈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如瓦解崇高、颠覆英模、敌视高尚,审美变成“审丑”,通俗沦为“庸俗”,趣味变为“恶搞”。鉴于此,党媒应自觉肩负起党的宣传重任,以世界上最成熟、最先进的制作手法、创作方式与艺术手段,用最先进的影视技术设备,用最时尚最接地气的电视包装语言,挖掘共产党员身上的优良品质,反映他们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中光辉事迹和崇高品行,全力塑造一个又一个既有视觉效果、又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党员荧屏形象。

纵观当今世界,最会讲故事的影视机构莫过于美国好莱坞。作为举世闻名的电影城,好莱坞盛产各种类型的故事。这些故事拥有最先进的艺术包装和制作技法,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地,引发各国观众观影热潮。特别是好莱坞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用镜头讲故事的技巧可说炉火纯青。比如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美丽心灵》《勇敢的心》等,都是以各具特色的故事讲述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传达了一种的美国精神。当然必须正视好莱坞生产的故事中,绝大多数都带有鲜明的西方主义色彩,体现的是西方价值观,宣扬的是美国所谓的普世价值和个人英雄主义。我们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好莱坞的影视表现手法,借鉴他们的艺术技巧用来包装我们的民族精神,塑造我们的民族英雄,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凝聚精气神、传递正能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影视工作者应该秉持世界视野,对世界各国创造的优秀影视文化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有益的成分,如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讲述故事角度和塑造人物手法就对我们刻画优秀共产党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电影的主人公马修是一名老师,他来到一家全是“问题学生”的寄宿学校,校长冷酷残忍、学生野蛮顽皮,就是这样一座被世俗放弃的“放牛班”,却被充满仁爱之心的马修老师用音乐的力量拯救。他对残酷的学校制度深恶痛绝,对不学无术的学生充满忧虑。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他没有放弃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而是用音乐驯服那些桀骜不驯的青少年,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门。以爱感化,创造奇迹,是这部电影的精神。马修老师的人物形象也在大量丰富典型的细节表达中得以树立。影片编导对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不是一味歌功颂德,也不是一味艰苦卓绝,而是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形式使人物深入人心。这种讲述角度和手法特别适用于我们优秀共产党员的塑造。

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面向全国2.6亿青少年学生以及广大教职员工这一庞大观众群体的专业电视台,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品德引领人、革命的情怀感染人、楷模的精神激励人的节目制作和办台理念,通过栏目、纪录片、影视剧、综艺乃至现象级大片等多种节目形式努力向社会推荐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发现他们身上的优良品德与崇高理想,塑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偶像”。比如《法治天下》栏目就是要打造一批辛勤奋战在法律第一线的优秀党员法官,以他们的事迹感召天下,传递中国法治最强音;《国史演义》栏目在讲好国家、国史故事之外,还要讲好党史故事,特别是在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中,那些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党员故事,让党史故事、党员故事在当今社会依旧发挥精神引领作用;《请教请教》栏目在观照当今青少年家庭教育热点的同时,也注重表现共产党员不但在社会角色和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上,也具有高尚风范,凸显他们承担着引领子女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责任,以革命优良家风感化子女,带动形成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良好风气。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甄选电视剧、纪录片时,也注重优先选取那些既有收视率保障、又有艺术感染力,同时以共产党员的事迹为题材的作品。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将在打造的一系列大型节目如《中国艺考》《英雄儿女向前向前》《国学公开课》《少年工匠》中,要求这些节目在策划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共产党员事迹,在拍摄制作过程中有意识突出共产党员的形象及他们在教育领域所做的贡献,呈现他们的优良品格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

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媒体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做好宣传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的作品,媒体人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要求的:“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缔造讲述共产党人充满魅力的故事的传媒平台,让共产党人的故事不再是枯燥无味、脱离生活和大众的代名词,而是变成血肉丰满、内涵深刻又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这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相关栏目、节目讲好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故事、塑造好优秀共产党人形象的努力方向。

(本文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责编:王军强)

 

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叙事特色浅析

“美食+文化”制作理念下的创新

慢综艺“慢”之有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