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 人物性格塑造

作者:◆戎姝阳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以司马懿为主要视角,尽现三国时期的杀伐混战、生死博弈。该剧围绕司马懿的生平经历展开,从司马懿的人生轨迹来演绎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权谋争斗。不同于《三国演义》的故事架构,这部剧谋篇布局皆选取从微观看宏观的艺术视角,司马懿成为推动整体剧情时间轴发展的主力。

一、司马懿形象的别样塑造

以往的历史叙述对司马懿褒贬不一。他既是辅佐了魏国四代君王的重要权臣,同时也是颠覆魏国的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司马懿的个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是权倾朝野、专擅权谋的性格,剧中的他沉稳内敛、审时度势,深谙博弈之道却一直“以守为攻”,与人们以往印象中奸诈狡猾、野心勃勃形象截然不同。剧中起初,司马懿只是一个胆小谨慎的书生,被曹操试探时暴露了“鹰视狼顾”之相,以后逐渐陷进暗流汹涌的夺嫡纷争之中。剧中他与杨修、丁仪等人周旋,运用智谋纵横朝堂、铲除异己,帮助曹丕一次次通过曹操的考验并最终登上帝位,成为曹魏王朝内部政治斗争的最终胜利者。

司马懿的性格,史书和文学作品对其都有着墨,但二者有细微出入。原本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并不是一个主角。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将他定性为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小说中论人格品性,司马懿城府极深且反复多疑,论智谋胆识、治国用兵似乎总是比诸葛亮稍逊一筹,尽管他屡出奇策,但曹氏似乎对他并不怎么信任。《晋书·宣帝纪》对其性格的记述则更为详细。首先司马懿在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不与常人的智慧,且胸怀大志,常有忧天下之心。尚书崔琰曾对司马朗夸赞司马懿“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司马懿为避免到曹操和曹洪手下做事,他不惜装病装瘸。司马懿这种不拘一格、出其不意的行事风格奠定了他日后“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个性特征。《晋书·宣帝纪》与《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形象虽有出入,但其沉稳机警、心思缜密、隐忍诡秘的主要性格还是可以一览无遗的。

司马懿只是史书中一个十分让人捉摸不透的符号形象,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塑造出了一个活生生且有血有肉的司马懿,这是这部剧“稳中有变”的最大亮点。司马懿从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一跃而为主宰着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这就为演员对这个形象的塑造提出了突破的可能性,要求剧中的司马懿既要继承其在以往历史小说和史书记载所呈现出来的个性模式的主体特征,还要有不同于以往的创新之处。这一点,演员吴秀波的表演可谓是拿捏得十分精准。起初生活中的司马懿一直默默无闻,虽与杨修一样才智过人却从不锋芒外露,直到在“月旦评”上精彩绝伦的对辩才令其才能初现,之后被曹丕聘事,曹操征召,他深知这不是入仕为官的绝佳时机便一再推脱,甚至不惜自断双腿以保全自身。司马懿这种审时度势的“狡黠”和以退为进的“隐忍”与史书记载重合。对司马懿的主体个性,观众还可以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一个聪明人的“狠”与“决”,如同利剑出鞘,不出鞘则已,出则一击必杀。从剧作整体来说,剧中对于司马懿早期性格的塑造并不明显,更多的是为凸出他的韬光养晦,其间大量穿插他与张春华的日常生活,来增加人物性格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虽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却让人物的主体个性模糊不清,有时或有怯懦可欺之感。入仕后,面对曹操的试探、曹丕的牵制及曹真、曹洪等对手的刁难,司马懿身上集“忍、守、攻”于一体的性格逐渐显露。可以说这一时期他的个性才初露锋芒,与之前的隐忍不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与杨修对抗时,他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出其不意,与荀彧、崔琰联手合谋,给了杨修等人致命一击。此时人物性格褪去了前期近乎懦弱的隐忍,取而代之的是传统司马懿个性中的“心机缜密”、“狡黠难测”,但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旧司马形象,新司马多了些许人情味。在扳倒最大敌手杨修时与其“共饮同行酒”的情节,演员所表现出的非但不是击败对手的喜悦,反而是英雄惺惺相惜的悲痛,以此赋予司马懿理想的“情义”符号。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形象,《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身上集合了那个时代众多人性格中的优点,其性格缺陷也逐渐被弱化,被贴上足智多谋、忍辱负重且有情有义标签的司马懿也因此压过历来受到歌颂的诸葛亮,成为观众心中又一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种塑造理想主义人格的做法虽然有些过于美化,但作为历史题材改编剧的创新还是可取的。

二、不一样的配角

在影视艺术中,演员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会成就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一部全新的“三国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在演员选配上别出心裁,让饰演过“仁德”刘备的于和伟饰演“奸猾”曹操,让一向宽厚温和的李晨饰演刻薄阴沉的曹丕,带给观众最大的个性反差。作为文学作品改编的历史剧,往往脱离不了宏大激昂的叙事结构,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从剧情到演员,处处有荡气回肠之感、激情磅礴之势。《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在这方面却显得出奇的“稳”,演员们在人物诠释上当显则显、当隐则隐,不过分突出某一个人的个性或某一性格特质,每个人物的形象、言辞都张弛有度。除了主角司马懿外,其他剧中人物也不似从前一般简单定性其定式性格,使观众习惯认知中的一些反面角色在剧中也各放其彩。在这种创作理念下,演员有更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探索人物的内心,所演绎的也不再只是角色表面被赋予的标签性格,使得欲望、野心、权谋、博弈的背后,人性中深藏的良善一点点浮出水面,文学作品中最精彩的内涵也借助新的艺术尝试再次升华,从而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三国”。

三、人物塑造需文学的滋养

古典文学作品作为影视剧创作的活跃题材,具有极强的艺术可塑性和大量潜在的受众群体。近年来以历史文学名著为题材的改编剧越来越多。改编剧要面临准确传达原著神韵,满足观众视听需求的难题,这对剧情构建和人物塑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改编剧不仅要合乎大多数受众的审美水平,同时还要保留文学作品的原始韵味,在达到“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神似”。打造一部既有热度又有口碑的翻拍剧,必须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和环境渲染三方面下足功夫。《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并非只着力塑造中心人物司马懿,围绕司马懿展其他人物亦是塑造的主体,如对手杨修的恃才傲物、曹丕的阴沉刻薄、曹操的雄才大略、荀彧的深明大义等性格特质亦被深化,虽不及主角光芒万丈,但各自都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使人一见难忘。对于人物性格的处理,演员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的原型加以提炼发挥,即“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故此剧中司马懿的个性不再具有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缺陷,而是被赋予了多种人格的优点,变成一个理想主义的完美人格。而作为三国故事必不可少的奸雄,曹操的形象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此之前影视剧中曹操多以“乱世之奸雄”的脸谱化形象呈现,演员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总多注重呈现其奸诈、多疑的性格,却往往忽略了其内心世界的构建。《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于和伟将曹操内心的特质演绎得与众不同,甚至让人在曹操身上可以看到刘备身上谦和仁厚的影子。除了表现曹操深不可测、奸猾多疑外,还为他的个性注入了细腻柔和的色彩。他也有普通父母对儿子宠溺包容的一面,会私心的想要将“一口酥”留给心爱的儿子,而在杨修擅自分掉“一口酥”后气愤不已;在赐知己荀彧自裁时也会心软纠结、痛苦挣扎;虽为君王,在朝堂上他睥睨天下,在生活中却如普通百姓一样节俭朴实。这些细节上的刻画,看似与他的地位、名望、谋略不甚相符,却极大地增添了人物身上的人情味。这些略带小说性处理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虽然略带有夸张性和美化性,但不能否认使《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贡献了一个别样的司马懿。

总之,《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成功并不是偶然,是文学与影视、传统与潮流完美结合的产物。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责编:王军强)

 

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叙事特色浅析

“美食+文化”制作理念下的创新

慢综艺“慢”之有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