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想象的历史

作者:◆杜萱

《琅琊榜》剧照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元素被纳入到电视剧中,在推动中国电视剧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向电视人不断发出挑战—中国电视的自主创新道路何在—一边是宫斗剧、家庭伦理剧、抗日神剧创作中存在的泛娱乐化倾向,一边是中国本土优秀电视剧作品数量明显不足。在这一背景下,由山东影视集团于2015年岁末推出的《琅琊榜》所引发的观看热潮,尤其值得关注。有学者认为:“该剧之所以能在形形色色的电视剧类型的海量铺陈中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其在中国历史题材已经被无数影视剧的改编、戏说甚至滥用、歪曲之后,以一种全新的价值传递和艺术呈现,对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当下实践作出了相当重要而有益的探索。”①这一观点或可揭示《琅琊榜》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却未能从更为宽阔的视野来思考《琅琊榜》作为一部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其内在的文化机制何在,而这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一、基于网络小说的叙事模式

作为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认识历史的新视角。首先,它不同于专业的历史研究,也与基于真实历史的评论有较大区别。按照历史学的基本规律,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历史理论就其来源而言,主要是出自史论;史学理论的来源则以史评为主。其次,史论和史评所指涉的范围也各有不同,并且与《琅琊榜》为代表的历史剧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

作为最能够彰显前者差异的关键点,叙事模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区分标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想象的历史’能够将行为和事件从‘真正的历史’所限定的狭隘范围中升华到道德和美学的层次,从而更能满足思想的需要。”②所谓“想象的历史”就是指以虚化的背景为代表的艺术创作,而“真实的历史”则是前文提及的范围相对狭窄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以《琅琊榜》为代表的电视剧往往选择以虚化历史背景或历史人物的方式展开故事,原因在于真正的历史行为和事件不够宏大,满足不了人的想象,所以此类历史剧就创造了一些更伟大和更英勇的事件。由于真正的历史所鼓吹的成功与行动的结局往往与善恶的标准不相一致,故而,这一类作品会根据人们的道德诉求调整自身,使其更加符合道德的行为原则。

《琅琊榜》围绕大义复仇的主题展开,此类事件很难在史书记录中找到佐证,故而“真实的历史”所表现的常见的行为和事件极少有供人展开思考的维度。《琅琊榜》的价值是通过道德教诲和精神愉悦两个层面得到体现的,并以自身的叙事推演得到强化。因此,我们不仅会在《琅琊榜》中感受到创作者为观众所营造的人物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基于大义复仇所投入的生命激情,也会由于它展现了人性深处的共通性特征而得到人们的肯定。在这一过程中,观众在观看虚化了背景的历史剧作品时所得到的审美体验就不仅在于事物的外观与思想的诉求相契合,还在于培养和树立了观赏者的思想。而后者正是该剧能够获得市场和口碑双丰收的关键所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琅琊榜》等历史剧作品的迅速蹿红还得益于中国文化中故有的历史方法中存在的两种言说方式—同时在历史叙事和一般叙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前提和期望。当二者互相对立甚至对抗之时,它们往往会表现出互相矛盾和自我解构的一面。每一方都会质疑并破坏对方的连贯性和合法性。因此,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们会倾向于将虚化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缠绕在一起,进而导致了二者之间界限的模糊。这或许是推动此类电视剧作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视剧从业者在后续投入中必须审慎思考的问题。

二、电视剧《琅琊榜》存在的问题

回溯中西方影视剧的发展历史,纯粹以虚构为主要特征的影视剧创作模式是近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宽泛意义上的虚化背景的历史剧创作则是与世界各国的影视剧事业发展相伴而生的。其不同点在于,早期的此类历史剧多通过影视剧桥段等形式得到体现。随着影视剧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背景的虚化逐渐从一种影视剧元素上升成为影视剧创作模式。后者的出现在展现影视发展新动向的同时,也以自身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受到年轻一代观众的追捧。

具体来说,此类历史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网络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群体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传统观念中,为满足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审美诉求,往往会采用具有标志性的“物质世界中的某些元素的主题”。此类元素的表现方式多采用相对直白的话语言说方式,并配以相对夸张的人物造型、服饰装扮。目的不仅在于以更为浅显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展现主创者试图言说的情感元素,也在于以全新的方式来表达自身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疏离感。此类历史剧作品能够被广大青年群体所接受,正是由于其自身所展现的非主流化倾向。以《琅琊榜》等为代表的历史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不意味着历史剧的发展将会是一帆风顺。事实上,历史剧的繁荣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忧患。此类作品的迅速蹿红并非是由于自身的文化内涵积淀深厚所致,更主要的是由于它的艺术表现方式迎合或满足了时下社会中青年群体的文化诉求。正如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所强调的:“当下的青年亚文化压根儿不借助这些出格的外在‘行头’来表达亚文化的风格和意义,它们更青睐于使用网络媒介所带来的新技术手段和新技术装置区表情达意。”③所谓“行头”即指能够彰显或体现特定社会群体文化诉求的符号化存在,它不仅包括电视剧作品中的服饰、行动,甚至包括演员所使用的语言和神态。此类影视剧元素在以《琅琊榜》为代表的历史剧中广泛存在,它所满足的仅仅是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期待视野,而这一点正是此类历史剧快速发展的隐忧所在。

其二,对历史的轻质化阐释。中国厚重的史官文化塑造了追求记录客观性、细节的准确性,以及具有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叙事的历史书写传统。这一传统要求叙述者在历史讲述中尊重事实,并尽可能地排除个人情感。而此类历史剧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更多地表现出展现个人情感元素。在这种阐释模式中,观众在观看影视剧作品时总是带着一定的文学或文化期待。他们或是试图指出表层文本之下的隐藏涵义中存在的隙缝或纽带,或是将自己的阅读行为等同于把握历史的本真内涵,又或者是试图去理解作者和主创团队试图借助抽象符号、类象符号传递的丰富信息。

三、发展与转型的出路

通过前文对以《琅琊榜》为代表的历史剧叙事模式的分析,以及对于基于网络小说改编历史剧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此类历史剧繁荣景象之下所涌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无论是网络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群体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还是对历史的轻质化阐释,其直接原因都不是影视剧自身发展产生的问题,而是由于外部技术手段、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审美观念的变化所致。自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古装电视剧快速发展至今,各种类型的古装电视剧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和表演形式。而虚化背景的历史剧作为一种全新的电视剧类型,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同时意味着此类历史剧在延续既定发展模式的同时,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就能有效规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琅琊榜》为代表的历史剧的出路就应该是在遵循基本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在“真实的历史”与“想象的历史”之间寻求平衡点。这不会是一条轻松的道路。“真实的历史”与“想象的历史”唯有以合理的方式加以融合,才能让观众在欣赏影视剧作品时保持相对纯净的目光。《琅琊榜》虽然也调用了大量当红明星和实力演员,但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独特艺术气质—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来展现特定的价值观念,亦或将历史图解为民族情感的宣泄,都不能从根本上违背“想象的历史”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

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研究”,编号(AFA17008-028)

注释:

①沈子元:《琅琊榜》—古代历史剧的新探索,《当代电视》,2016年第1期,第85页。

②[美]鲁晓鹏著,王玮译:《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③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文化转向,《文艺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08页。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责编:莎莎)

 

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叙事特色浅析

“美食+文化”制作理念下的创新

慢综艺“慢”之有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