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在历史中追溯精神与底蕴

作者:◆赵 乔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是2017年中央电视台重点打造的一档“纪录式综艺语态”的电视节目,融合了纪录形式与综艺形式,以期让观众能在轻松的娱乐氛围中了解更多悠久的中华历史知识、感受泱泱中华的民族底蕴。《国家宝藏》充分展示了央视发挥社会引导功能的能力,通过电视节目这种方式传播对普通百姓而言稍显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向中国以至世界各国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精华。

一、历史在文物中的“复活”

《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以中华民族存留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奇珍异宝为切入点,通过对这些国宝文物“前世今生”的多重演绎,中华历史的悠长与广博像尘封多年的夜明珠闪耀出久违的光芒。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唯有从自身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成分才能使民族、国家彰显出个性色彩。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那些尘封于沧浪之海的记忆与辉煌,历经千载而能够“浮出历史地表”,得益于文物那无声的语言所传递出的永恒、记忆与盛衰。因此,《国家宝藏》的策划与播出一方面显示了与历史进行的遥望千年的“对话”,一方面通过把握瞬间的震撼记录了永恒的无限,前者实现了追溯往昔,后者实现了精神传递。总之,文物所承载的古老而厚重的文化价值,在碰撞现代社会的新颖而便捷的媒体形式后,共同迸发出神圣之光。

《国家宝藏》中的“前世传奇”环节大多邀请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参与,且在每一次进行演绎时都会有“本故事基于史实合理虚构”的温馨提示,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受众的观看兴趣,以现代娱乐化形式吸引观众去了解中华传统历史,更让观众成为了节目中的潜在主体。如第二期中湖北博物馆推出的云梦睡虎地秦简邀请了撒贝宁作为国宝守护人,撒贝宁在大学主修法律,与云梦秦简的另一国宝守护人兼秦简发掘人同为北大校友,作为明星主持人的撒贝宁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和号召力,同时他的自身知识修养与文物本身达成了完美的契合,因此使得秦简能够再次散发光芒,让秦朝官吏喜的生平历史“活”了起来。

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声音,它们可以用自己厚重的灵魂展现那个时代的故事。《国家宝藏》力求通过对九个国家博物馆的二十七件文物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些片段,让一些沉寂多年的文物和悠远的历史在21世纪“活”出自己的风采,最终让国民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沉,树立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信,从而在全球化的世界之林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根源。

二、民族精神的代代传承

《国家宝藏》中的国宝所承载的历史人物都是具备良好品德的人,他们的精神慢慢传承下来,最终熔铸为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气质。很明显,《国家宝藏》所邀请的这些国宝守护人也都继承了我们祖先的品德精华。

热爱生活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精神,在当代社会我们通常将其表述为正能量。正能量、积极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也是千千万万国人的精神内核。唯有对生活、对工作、对他人、对周遭的事物保持一腔热忱,我们才能鲜活而自在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才能让我们的社会焕发出持久的生机。第一期节目中国宝瓷母的今生讲述人是一名普通的故宫讲解员,他一上台的饱满精神和嘴角的微笑就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个小伙子对这些古老物件的一腔热爱,尤其是当他介绍到瓷母时,其集17种釉彩工艺于一体,那种一气呵成的气势和熟能生巧的自信仿佛时间倒流回了乾隆盛世,那些技艺精湛、热爱瓷器的工匠们毫无疑问也具备这样自豪的神态。国宝《千里江山图》的今生故事讲述人是中央美院的冯老师和热衷于收集矿物石料的仇老,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时,眼睛里是有光辉的,那种光彩是时间难以磨灭的,因为千百年前的中国人曾这样热爱自己的生活,而后辈们也在继承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学着热爱历史、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坚持也是《国家宝藏》力图传达出的中华传统精神品质的精华。这种坚持包含的不仅是个体的意志力,更多的是由中国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顽强意志力凝聚成的一种民族精神。正如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因为有了司马光父子对于国家和文物的坚持才有了《资治通鉴》的问世;更因为有了梁金生几代人对文物保护的坚持才有了石鼓的完好无损......正是这些从古到今的中国人的坚持让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不绝,每一个人的坚持汇聚成了一股强劲的精神力量,最终凝结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创新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节目中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八千多年前的乐器证实了我国从那个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完整的七个音阶,墓葬中关于酒的记载更是证实了那时的中国人凭借超凡的智慧发明了酿酒技术;云纹铜禁的精细华美展示了失蜡法的高超,而失蜡法至今仍被运用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在当今这个倡导全民创新的时代,创新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常态,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国家宝藏》通过挖掘这些文物背后的古老工艺还原历史中被逐渐遗忘的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这既能激发当代人向古人学习的热情从而继承古艺精髓,又能提高当代人的创新意识,推动我国创新型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的创新力是难以估量的,一代代的智慧传承下来,不仅为后世子孙造福,更让世界看到每一代中国人的无限潜力。

三、民族底蕴的无限延续

老子《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从古至今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讲求人与社会的和谐,更讲求人自身的和谐。节目中的云梦秦简记录秦朝的法律规定“春二月不得捕鸟、不得伐木”。正如张国立老师所说,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甚至连一块污染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的祖先能有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先见,这样的先见正是源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民族底蕴,自古以来中国就致力于此。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精神启示,古人虽没有“生态”之概念,却崇敬自然,效法天道,追求天人合一,并将其融入到精神气质中,蕴藉成影响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血脉,牵系至今。作为一档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完成了展示历史文化遗迹、挖掘民族精神的任务,同时又做到了“寓教于乐”,令观众感受到了来自先辈的无形教导。所谓民族底蕴,便是在一代又一代的精神传递中不断拓展精神广度、强化文化深度、提升道德维度。而《国家宝藏》对民族精神文化底蕴的重视无疑是节目的焦点。王刚老师守护的国宝曾侯乙编钟所传达的不只是音乐艺术的和谐美,更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崇尚的秩序的和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古老中国延续至今所始终秉持的精神气度。而编钟奏出的声音响彻千年,它所传达的是每一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和平年代、和谐社会的向往。

平淡和古朴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被这种艺术形式包裹其中的永不褪色的内涵是“真挚”。这种真而淡的底蕴赋予中华民族以平和从容的精神气质,因此国人以磅礴豪迈为美,更以内敛含蓄为美。低调与内敛的特征同样在中国的文物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曾侯乙编钟全套均用相同材料的钟乐形式表现,没有过多修饰,而是遵从最原始的制作方式,如此演奏出的乐曲恰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恬淡真挚之感。古人所追求的清幽独居、明月箫声的人生状态,恰在编钟那幽幽之声响起的时刻诠释出来。而古老民族那淡雅、真挚、怡然、随遇的精神底蕴俨然通过文物得以彰显和延续。因此,《国家宝藏》中的很多文物都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相互映衬着民族美德与文化精神的底蕴。

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从故宫博物院推荐的清朝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的华美多姿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每一个朝代独有的烧制方式和前代的优秀文化结合在一起,熔铸成那样一个举世无双的瓷瓶,这不只是乾隆皇帝追求盛世的广阔心胸的体现,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底蕴的完美呈现。唯有包容、唯有吸收,才能在不同的文化中持续前进,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才能让厚重的民族底蕴散发出独有的光彩。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直接目的是向观众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财富,根本目的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寻求自己的民族之根,树立坚定的民族自信。通过对九个博物馆的二十七组国宝的前世今生的讲述,观众不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了各个时代的历史知识,更进行了一场与历史的真诚对话。每一个人都是让历史“活起来”的复兴者和继承者,不仅《国家宝藏》中的文物值得我们去尊重与了解,每一段历史中的明珠都值得被好好珍藏。唯有如此,中国才能保存住自己的生命之源,才能从历史的滥觞中寻求进步的活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

 

2017年中国纪录片作品研究报告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新文创思维的成功之作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国家形象的“自塑”策略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叙事特色浅析

“美食+文化”制作理念下的创新

慢综艺“慢”之有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