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空间组织;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5-0099-05
中图分类号:S 688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4-27
修回日期:2017-06-24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以设计方法创新为导向的种植设计课程改革”(编号JY201705)资助
Abstract: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lack of plant space organ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exposed in planting design process of students. In this paper, a new spatial color organiz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a course assignment of planting design in the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derivation process an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and makes a brief eval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planting design" and related courses for the domesti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 planting design; space organization; teaching reform
植物景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种植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然而,不同于农林院校学时充足的课程设置(如北京林业大学原《种植设计》课程经多次整合已成为拥有64学时的《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1]),大部分建筑院系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仍然以局促的学时设置安排《种植设计》课程(如华南理工大学[2]和广州大学32学时的《种植设计》课程)。这就必然面临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下融会贯通这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的窘境。
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我们认为学生在种植设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植物的空间组织这一方面。众所周知,园林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关键[3]。城市园林空间中,人们最直观、最丰富的空间体验源于植物所形成的空间[4]。同时,园林植物又能与地形、水体、建筑等造园要素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而充满技巧之变的空间能够使园林摆脱平淡无奇和缺乏内容的一览无余[5]。但是,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往往对教材中[6]“园林种植设计的空间设计”部分感到困惑,在方案图阶段又往往忽视五大要素中的空间组织部分,从而在设计图阶段仅呈现平面的植物分布,而缺乏对植物空间组织的体现。
就此症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寻求多种策略,如结合公园实地植物空间的感知讲解空间设计理论,比较往届优秀作业的方案图、设计图体会空间组织的目的和效果等。近期我们又在多次改进的方案图表达中提炼出了一种新的空间色彩组织法,将其作为深化的方案图引入学生的课程作业中,从而有效降低了学生对于植物空间组织的认知和应用的难度。
本文主要结合课程作业“杭州曲院风荷(局部)的华南植物再设计”,介绍此方法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简要评价其应用效果,并阐述对于方法提升的相关思考,旨在为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及相关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助力。
1 空间色彩组织法的理论基础和推导过程
空间色彩组织法是指利用色彩差异表示三维空间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色相环原理和三维空间原理的结合(图1)。具体推导如下:分别用色相环中的红、黄、蓝代表三维空间中的顶面(上)、立面(左、右、前、后)和底面(下);以红、黄两色的间色橙色代表顶面与立面的结合,以红、蓝两色的间色——紫色代表顶面与底面的结合,以黄、蓝两色的间色——绿色代表立面与底面的结合,以灰色代表顶面、立面与底面三者的结合;与此同时,在立面中引入条纹图案暗示虚立面,以区别于实立面,从而形成种植设计空间色彩组织方案图(以下简称空间色彩方案图)的11种图例。
图1 空间色彩组织法的理论基础和推导过程
图2 曲院风荷(局部)华南植物再设计方案图(底图引自参考文献[8])2 空间色彩组织法与种植设计的结合
园林植物空间主要由覆盖面、垂直分隔面、基面和时间4个维度构成[7]。在不考虑时间这一第四维度的前提下,前三者分别对应红、黄、蓝三色所代表的顶面、立面和底面。
从植物材料的生态型出发,以华南地区的园林植物为例。
1)顶面:代表的是冠大荫浓的乔木,其第一分枝点往往在人的身高以上,如榕树、人面子、杧果、秋枫、南洋楹等。
2)立面:代表的是大灌木或者是小乔木与大灌木的结合,其形成往往取决于大灌木是否修剪及修剪的高度和小乔木的第一分枝点高度等,其主要特征是在人的视线高度范围内形成阻挡,若阻挡完全则为实立面,若遮挡不完全则为虚立面,其虚实又与植物的种植厚度及枝叶的繁茂程度相关,如黄槐决明、银叶金合欢、夹竹桃、红千层、鸡蛋花、木樨、紫薇、棕竹、含笑、灰莉等。
3)底面:代表的是草本地被类的植物材料(如合果芋、大花美人蕉、蔓花生、翠芦莉、水鬼蕉等)和通常修剪高度在人视线高度范围以下的灌木(如金叶假连翘、红背桂、龙船花、锦绣杜鹃、基及树等),并区别于允许上人的草坪区域(空间色彩方案图绘制时以不填充颜色进行表达)。
3 空间色彩组织法在种植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突出植物的空间组织在空间分隔和景观营造上的重要作用,借用地形相对平坦的杭州曲院风荷的平面图(局部)进行华南地区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下文以学生作业为例简述在传统的种植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空间色彩组织法提升设计阶段之间彼此的连续性。
根据《园林种植设计》[6]第七章的内容,绘制园林种植设计图阶段包含了方案图、设计图和施工图。方案图作为设计图的基础,其主要关注点包括种植构思、功能景观分区、空间组织、视线分析和植物材料安排五大要素(图2)。其中空间组织部分为此次说明的重点。
植物空间在布置上主要需要考虑空间的连续、流通、分隔所带来的人们审美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变化。因区域较大,以下仅以友好公园所在岛屿为例加以解构说明(图3)。友好公园位于曲院风荷景区的中部,是1988年为纪念日本福井市与杭州市结为友好城市而建,面积约0.5hm2。
图2中空间组织示意的实线对应空间色彩组织法中的实立面,虚线对应虚立面,在深入的空间色彩方案图阶段以黄色色块或黄色条纹的形式表达。与此同时,考虑华南地区夏季较长、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在适宜区域(尤其是铺装场地周边、道路两侧)用红色色块表达顶立面所代表的树荫区域,并兼顾底面的地被类植物对丰富区域景观和限制交通的重要作用。将此三者叠加(作图时建议使用草图纸或硫酸纸完成以上步骤)形成空间色彩方案图的初稿。
在此基础上,考虑游人行走过程中的主要视点和对应植物景观之间的视距关系(建议对应方案图阶段的视线分析部分),在有条件的区域营造复层的观赏群落作为景观焦点,并进一步调整空间色彩方案图。
在种植设计图阶段,结合方案图中确定的全园基调树种和各区域的骨干树种,根据空间色彩方案图中各色块代表的面选取对应的植物材料。例如:红色顶面对应图中垂柳、杧果、凤凰木、大花紫薇、秋枫等高大乔木(图4);黄色立面对应图中夹竹桃、光叶子花、木樨、垂枝红千层、含笑等小乔木或大灌木(图5);蓝色底面对应图中大花美人蕉、白鹤芋、龙船花、鹅掌柴、细叶萼距花等小灌木或草本地被类植物(图6)。与此同时,兼顾同一区域植物材料在搭配时体量、姿态、色彩、质感等的统一与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种植设计图(图7)。
图3 空间色彩方案图的形成过程——以友好公园为例4 对空间色彩组织法的评价
4.1 空间色彩组织法的优点:易于理解,便于操作
如前文所述,空间色彩组织法的理论基础立足于色相环原理和三维空间原理的结合。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色彩基础》和《建筑设计初步》课程往往开设在《种植设计》课程前,这就便于学生将已学的色彩和三维空间的基本知识融会于对空间色彩组织法的理解,使学生可以将相对抽象的植物空间与知识体系中已建立的具象的建筑空间衔接。
从传统种植设计过程中的方案图阶段进入设计图阶段,需要学生的思维做从规划到设计的转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一转化过程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引入空间色彩组织法之后,相当于在方案图和设计图之间构建了一块“跳板”,使学生借助空间色彩方案图的表达在操作过程中更为简便地完成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的转化。
此外,空间色彩方案图的引入也便于学生在方案图阶段的自我检查和反复调整。例如,代表顶面、立面和底面园林植物的单独应用或彼此结合同样也反映了群落的复层结构类型(如红色代表仅有乔木层,灰色代表了乔、灌、草的复层结构等),学生可以在空间色彩方案图中清晰地分辨出各种复层群落的所在区域和覆盖面积,从而在这一阶段(而非要到已确立具体植物种类和数量的设计图阶段)做出快速调整。
4.2 空间色彩组织法的缺点:机械性强,综合性弱
尽管空间色彩组织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引入简化了学生理解和操作的难度,但它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它使学生将园林植物简单地分类为构成顶面、立面和底面的植物材料,然后根据空间色彩方案图的色块颜色选择和加以组合。这种机械的、简单化的处理可能会使学生忽视园林植物材料在营造空间和景观方面的复杂性。植物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其年龄变化、季相变化皆会引起所营造空间特性和景观感受的改变;它往往还会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地形)相结合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组织形式。同时,在构建群落时,植物的生态习性也是必须考虑的一大因素。这些方面都尚未纳入空间色彩组织法的考量。因此,该方法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方能形成更为优化的种植设计。
图4 从空间色彩方案图到种植设计图的生成过程1——红色顶面
图5 从空间色彩方案图到种植设计图的生成过程2——黄色立面
图6 从空间色彩方案图到种植设计图的生成过程3——蓝色底面5 对空间色彩组织法的提升思考
5.1 结合季相变化的思考
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景观营造具有重要影响[9]。尽管华南地区无法呈现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典型四季景观,但其园林植物会以其花叶的色彩变化呈现不同季节间的差异。因此,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在空间色彩组织法的各个面的分层图上展现各个季节植物开花或变叶的色彩,以此为基础来调整各个季节各层植物色彩的搭配和变化。目前考虑的图面表达对象主要是各个功能景观分区在方案图阶段确立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在立足华南地区的基础上,我们也积极思考此方法对不同气候区域下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广泛适用性。例如以落叶植物造景为主的华北区域,我们思考单独绘制冬季的空间色彩方案图,添加虚顶面(红色横向条纹)的图例来表达冬季乔木落叶后形成的下层光照区域;以虚立面代替实立面表达冬季落叶对黄色层植物在塑造空间时产生的影响;以留白表达裸地(包括地上部分枯萎的草本地被类植物和草坪草所在的区域)。
5.2 结合植物年龄的思考
植物年龄与植物体量往往形成正相关的关系,而植物体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6]。例如,随着乔木年龄的增大,其形成的顶面面积也将逐年增大,并将直接影响其下小乔木、灌木和草本的接受光照的时间和面积,甚至在极端条件下可能需要替换林下的植物种类;而小乔木的年龄增长往往会使立面的虚实发生变化,甚至完全由立面成为顶面。这些变化也应当在空间色彩组织方案图中寻求表达。因此,我们考虑引入5、10、20、50年的分阶段空间色彩组织方案图,以满足种植施工后不同年限植物年龄增长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图7 友好公园种植设计图5.3 结合视点位置的思考
园林中,由于视点垂直方向的变化,就有平视风景、仰视风景和俯视风景之分[10]。这种变化在现阶段的空间色彩方案图上很难呈现。因此,我们考虑以局部作图的方式,结合方案图阶段的视线分析部分,探讨游人的主要视点位置及其与周边植物景观的高差,以视点位置为基点,绘制主要视线方向上的植物空间色彩方案图。例如,若视点处在山顶,山顶同一高程范围的园林植物空间色彩组织方案图表达与原图一致,半山腰的顶面植物有可能转变为立面植物,而山脚的顶面植物就有可能转变为底面植物等。
我们由衷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可以使空间色彩组织法更为完善,从而真正意义上地为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及相关课程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助力。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
参考文献:
[1] 郝培尧,李冠衡,尹豪,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5,31(1):68-70.
[2]林广思.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种植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研讨[J].华中建筑,2014,32(4):158-161.
[3]吴仁武,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调查和分析: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1,7(2):102-109.
[4]蒙薇,杨华,车代弟.人-植物空间-情感:以天津市河东公园植物空间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0,26(10):91-94.
[5]李伟强,包志毅.园林植物空间营造研究:以杭州西湖绿地为例[J].风景园林,2011,7(5):98-103.
[6]周道瑛.园林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陈敏红,林选泉.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空间营造[J].中外建筑,2009,15(7):126-127.
[8]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03.
[9]杨玉霞,段渊古,张楠阳,等.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7(6):177-180.
[10]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7-49.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徐瑾
1985年生/女/浙江湖州人/博士/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及应用(广州 510006)
邓小飞
1963年生/女/湖南邵阳人/硕士/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及应用(广州 510006)
邱 燕
1971年生/女/江西赣州人/硕士/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设计(广州 510006)
陈伟昌
1970年生/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验员/研究方向为园林工程技术(广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