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园林

健康城市视角下的体育公园规划特征及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勇 张亚平 王伟娜 苏金乐* Xu Yong Zhang Yaping Wang Weina Su Jinle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健康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人们对健康问题也日益重视。体育公园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以及对公园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新热点。以郑州市10个体育公园为例,从健康城市的视角研究其规划特征及使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民对体育公园的使用受设施种类、活动类型、绿地比例、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设促进健康的城市公园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风景园林;健康城市;体育公园;规划特征;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0-6664(2018)05-0071-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12-24

修回日期:2017-11-22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ealth City is proposed with the accelerating of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Furthermore, people are paying greater attention to health issues. Since China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fitness slogan, sports park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e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fitness.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park is a new hot issue of the building of urban green spaces since the sports park can satisfy people with places for physic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park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searched th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10 sports parks in Zhengzhou and influence factors related to their 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C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kinds of facilities, the types of activities, the ratio of green space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means, etc.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use of sports park. In the end, the authors recommended som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urban green spaces which would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City.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ealthy City; sports park;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factor

1 健康城市与大众运动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1]。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虽然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城市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是城市健康问题的大量涌现:环境污染、疾病蔓延、水资源污染、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城市灾害频繁等[2-3]。这些问题正逐步成为威胁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

1.1 健康城市的提出

“健康城市”(Healthy City)这一概念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名为“超级卫生保健——多伦多2000年”的大会上提出的。健康城市理念的提出是为了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等一系列对人类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4-5]。健康是指整个身体和心理以及社会的良好状况。体育运动能够最直接地帮助公众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达到身心健康[4]。

体育公园作为一种城市公园绿地能提供体育运动、健身、娱乐的平台,改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5]。体育公园的建设可以增强市民健康、培养市民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使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程度得以提高。

1.2 我国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与现状

自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颁布以来,我国的体育运动趋向大众化。1997年,我国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已增长至18.7%;2001 年以后,体育人口已超过 20%,我国的法制建设给大众体育运动带来了新的驱动力[6]。我国体育运动的定义是“以身体的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具有强身健体和娱乐功能的各类活动,主要分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3个方面”[7]。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公共的体育公园规划特征,因此主要涉及的是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包括体育锻炼和体育休闲两方面。体育锻炼侧重于有计划、有规律的强身健体类体育运动,例如跑步、篮球;而体育休闲是群众自发的不以提高运动技巧和强身健体为目的,而以个人休闲、身心放松为目的的活动,例如散步、遛狗、赏景等[8]。

2 体育公园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在城市化进程中,体育运动与城市绿色空间相结合,出现了具有鲜明的运动主题特色的公园类型——体育公园。体育公园作为不同于以往城市公园的游憩场所,它将绿色景观与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求,营造出舒适宜人、回归自然的城市绿色运动空间,深受大众的喜爱。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就提出了体育公园的概念。其中欧洲和北美洲体育公园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欧洲的体育公园受到了18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影响,因此其整体特征也延续了自然式风景园林的特色,大多具有自然、开敞、大面积的草坪或水面,具有地形起伏的公园骨架[9]。美国体育公园大部分供青少年和居民娱乐使用,有一些体育公园甚至以某一项运动作为公园主推的特色项目[10]。

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发展较晚,现有的体育公园大多数建于2000年以后。近年来,由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推广、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公园设计理论的日趋成熟等诸多因素,我国体育公园迎来了一个建设高潮。截至2014年,我国体育公园的数量已达到1 662个[11]。我国学者黄晓莺根据市民对闲暇时间的需求调查发现,有54.5%的市民希望增加体育场或健身设施[9]。

图1 郑州市体育公园分布图(红色区域为体育公园) 3 促进健康城市建设的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特征研究

城市公园是鼓励市民参与体力活动的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13]。公共健康领域的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能带来很多健康益处[14]。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游人对体育公园的使用受体育公园本身规划设计特征的影响[15]。

3.1 分布与选址

市民对体育公园的使用与体育公园的分布与选址密切相关。综合性体育公园一般与大型的体育场馆结合,常常选在交通能方便到达的郊区。这类体育公园的使用对象通常是全市居民,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宁市体育公园。一般性体育公园规模面积较小,在城市中的分布很广泛,是群众最为广泛利用与社会功能效益最好的体育公园类型。这类体育公园可达性高,而且能满足群众最基本的日常锻炼需求。

3.2 运动休闲设施

人们来体育公园以运动为主,公园内应布置相应的运动设施。根据《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体育公园应包含室内的小球类设施例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室内游泳池、健身房,室外的大球类设施例如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公园作为人们重要的交流和活动场所,需要设置供居民赏景、游览用的休闲设施。另外,也需要设置足够的休息设施,方便人们在观景时或活动之余得以休息[16]。

3.3 绿地与开放空间分布特征

体育公园的特色是以提供运动休闲场地为主,但是其本身的空间构成对游人的使用也有较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公园内开敞的草坪空间能够吸引居民在此进行动态的集体性运动,主要由于这类空间除了保证视线开阔外,还能提供一定的遮阴环境;而公园内相对较为私密或半私密的空间,由于绿地比例较大,能够营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比较适合在此进行静态的个体性运动,例如棋类活动[16]。此外,绿地所占的比例大会吸引游客入园锻炼,有数据表明体育公园内绿地越多,游客认为该公园的环境越好[17]。

3.4 景观功能多样化

体育公园作为提供户外运动场地的绿地,与一般体育场馆相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兼具体育设施的实用功能和公园的观赏功能。体育公园将绿地、园路、水体的景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发挥了景观功能的多样性,这是体育公园相较于一般体育场馆和其他类别公园最大的优势,也是吸引居民进园活动的重要原因。

4 体育公园使用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范围与数据

郑州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本文选取了郑州的10个体育公园(表1)为考察地点,对市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这10个体育公园的分布在全市范围内较为分散,能有效地反映周边社区居民的使用情况(图1)。

4.2 数据处理

为了更全面地涵盖游人对体育公园使用状况的各方面,在设计问卷时,严格参照了《公园设计规范》、体育公园的一些既有研究,再结合专家意见,最后确定出体育公园使用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等个人社会学特性。2)被调查者在体育公园中所进行的活动类型的情况。将被调查者分为5个年龄段,调查各年龄段的人群在体育公园中所进行的活动类型,分析居民的使用偏好。按照体育公园的可达性、空间构成、设施3个大类,将影响游人对体育公园使用的相关因素分解为交通方式、来园频率、公园面积、绿地比例、水体比例、硬质比例、设施种类、活动类型8个要素,分析游人对体育公园的使用状况。3)被调查者对体育公园使用的满意度,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将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分别赋值5、4、3、2、1)。由于本文选取的10个体育公园较分散,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信度,笔者按每个公园30份共设计了300份问卷,于2016年11月20日在不同的公园同时采用“一对一”的问卷发放法完成问卷的全部填写工作。调查分为3个时间段,分别是6:00—8:00,10:00—17:00,19:00—21:00。

4.3 研究方法

式中: 为截距参数的估计值; 为斜率向量。通常以优势比(Odds Ratio, OR)解释Logistic回归系数,若 的回归系数为 ,则OR值为 ,用于说明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导致因变量产生的变化。

5 结果与讨论

5.1 调查对象分析

在调查的3 0 0名健身市民中,男性占35.3%,女性占64.7%,女性健身市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健身的市民大多集中在36~60岁,占总数的84%。60岁以上的健身人数最多,占据32%,而20岁以下的比例最少,仅占6%(表2)。5.2 活动类型

通过调查显示,市民在体育公园中主要进行健身(包含球类)、散步、遛狗、慢跑、赏景5种活动(表3),其中参与健身(包含球类)活动的总人数最多,接近调查人群的一半,占据48%,参与慢跑活动的总人数最少,只占7.3%。从表4还可以看出,不同年龄层级的市民均会参与多种活动类型,且各年龄层对不同活动类型的选择差异很大。健身、散步和慢跑是各个年龄层级的市民都会参与的活动。其中,健身人群中以60岁以上的市民为主,占据36.1%;散步人群中以50~60岁为主,占据33.8%;慢跑人群中以36~50岁为主。此外,20岁以下的市民不会选择在体育公园中进行遛狗和赏景,这2类活动的主要人群是50岁以上的市民。调查结果显示,体育公园中最受欢迎的活动类型分别是健身(包含球类)、散步、慢跑。

5.3 满意度分析

在调查结果中(表4 ),市民对目前郑州市这10个体育公园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占45.3%,一般的占27.7%,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占27%,可见,市民对体育公园总体呈现满意态度,但是一般和不满意的市民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说明部分市民希望体育公园作进一步的提升。不同年龄层级的人群对体育公园的活动需求不一样,因此其满意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而言,35岁以下的人群对体育公园普遍不太满意,尤其是20岁以下的人群,他们中仅有3人表示满意;而35岁以上的人群则普遍认为一般或满意,其中对公园非常满意的人群以60岁以上的市民为主。

5.4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计算,满意度回归模型的McFadden's pseudo R2为0 . 1 4。麦克费登的研究表明McFadden's pseudo R2位于0.2~0.4之间表示模型拟合优度最高。通过序列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的分析发现,8个因素中对游人使用满意度影响较大的有(表5):设施种类>活动类型>绿地比例>交通方式。表4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市民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健身(包含球类)(占36.1.6%),而相对更为活泼好动的35岁以下的人群极少参与此类活动(占7.6%)。因此,现有体育公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提高所有居民的满意度。

1)设施种类对市民满意度的影响。设施种类对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表6可以看出,有57位市民因为缺乏健身器材而对体育公园不满意。此外,缺乏休息设施也是市民对体育公园设施不满意的重要原因。由表3可知,体育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使用人群占比最小的是3 5岁以下的年轻人,并且这类人群对体育公园的满意度最低。体育公园应该依据现状,增加针对性强的设施。首先,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量较小的广场健身器材更加符合该年龄层人群的需求。其次,对于3 5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他们对郑州篮球公园、足球公园等以球类为主题的体育公园满意度很高,他们认为在环境优美的绿色空间中运动,可以达到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双重目的。

2)活动类型对市民满意度的影响。从表6得知,有35位市民因为活动类型单一而对体育公园不满意。这表明体育公园在有明确的主题特色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多样化的活动类型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级的人的使用需求。例如,篮球公园、新发展篮球体育公园、足球公园、丰庆足球公园以单一的运动为主题,比较吸引20岁以下及21~35岁的人群,因此他们对该类公园的满意度较高,而这些公园缺乏其他设施种类,尤其是适合60岁以上人群使用的健身器材等,因此大部分60岁以上人群对该类公园满意度较低。这些公园亟须增加各年龄层人群迫切需求的运动健身设施,以丰富各体育公园的活动类型。

3)绿地比例对市民满意度的影响。调查还发现绿地比例是影响市民满意度的一项重要因素。从表6可知,有34人认为绿地比例小是他们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此外有3 0人因为植物景观不丰富而不满意。这表明,群众健身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大片的绿地,郁郁的树丛,缤纷的鲜花,清澈的河流不仅能让城市多添几分美丽,同时也能让市民在繁闹的都市中找到一块静雅之园。因此,体育公园中应该增加植物数量,提升绿地比例,丰富植物景观,营造生态、景观、功能综合效益最佳的绿色运动空间。

4)交通方式对市民满意度的影响。在调查人群中,有29位市民因为步行距离较远而对体育公园不满意。另外,有21位市民因为公共交通不方便而不满意。这表明体育公园的可达性对市民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公园最好毗邻居住区建设,提高居民运动的频率,促进健康城市的发展。

6 启示

有研究发现,生活在绿地附近对人的健康有积极影响,甚至对血压、抑郁、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效果尤其明显。本文结论可以应用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为建设促进健康的城市公园环境提供指引。

1)完善现有体育公园的功能,提升体育公园的使用率。目前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在原有体育公园的基础之上,增加设施种类,丰富活动类型,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是解决体育公园数量不足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在短期内尽快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设施种类是影响居民满意度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已建的体育公园基础之上,增加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健身器材以及吸引年轻人的球类运动设施,提升各年龄层人群对体育公园的使用率和满意度,也能充分体现体育公园以运动为主体的功能特征。

2)加强现有体育公园的绿化建设,提升体育公园的自然景观效果。现有体育公园的设计往往受其主题的影响,突出强调体育运动功能,忽略了生态和景观功能,导致公园绿化效果不好,致使居民满意度低。

3)新建体育公园选址应考虑其可达性。交通方式也是影响人们对体育公园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新建体育公园的可达性是在规划设计其选址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选址位置周边公共交通条件应较为发达;其次,由上文可知,大多数居民会步行往返于体育公园之间,因此,选址时建议考虑社区集中的区域,方便居民使用,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体育公园提供完备的体育运动及健身设施的优势,提高居民进行健身运动的频率,促进健康城市的发展。

4)加强体育公园特色的打造。在郑州市调查的10个体育公园中,有7个以球类运动为主,有2个具有综合的体育健身广场,有1个以绿色休闲健身为主。可见,大部分的体育公园主题单一,缺乏特色。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行,体育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也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5)体育公园建设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与国家政策及财政的支持密不可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自全民健身口号提出以来人们对身体素质的重视,对体育公园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是我国体育公园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菲然.基于健康城市规划理念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陈柳钦.健康城市建设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3):50-63.

[3]马向明.健康城市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2014,38(3):53-55.

[4]杜娟.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旧居住区更新[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5]傅华,玄泽亮,李洋.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06,27(1):12-15.

[6]郑朝沙.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6-217.

[7]董小龙,郭春玲.体育法学[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65-66.

[8]余涛.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16-19.

[9]孙福林.体育公园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10]赵丹.关于美国体育公园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1]李丹.我国体育公园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12]Mccormack G R, Rock M, Toohey A M,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arks associates with park u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J]. Health & Place, 2010, 16(4): 712-726.

[13]Julie N, Marie-Eve M, Francois P.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key concepts[J]. Journal of Obesity, 2011, Journal Article: 1-10.

[14]Dhhs. Healthy people 2010: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health second[R].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tlanta, GA, 2000.

[15]翟宇佳.促进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城市公园设计特征研究基于内容分析法初探[J].风景园林,2016(7):121-128.

[16]徐伟伟.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2012.

[17]吴小彩.全民健身背景下成都市体育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 2013.

(编辑/李旻)

作者简介:

徐勇

1984年生/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与理论(郑州 450002)

张亚平

1983年生/男/河南商丘人/硕士/北京自由创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北京 100083)

王伟娜

1987年生/女/河南许昌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问题(北京 100091)

苏金乐

1964年生/男/河南郑州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郑州 450002)

 

乡村共同体发展模式探析——以横港村的在地实践为例

结合村民素质提高的乡村景观提升途径研究——以宜兴市张阳村为例

空间重构视角下的杭州市绕城村乡村振兴实践

生态安全导向下青海小流域与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策略探析

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命题——公园城市建设的战略与响应

基于“簇-群”联结的传统村镇风貌解析与修复——以李渡口村为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