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羽毛球

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开启新的征程——记国家队的几位新教练

作者:文、摄 /杨弋非
自2017年4月国家队调整以来,一批新的教练员加入到国家队教练队伍中。他们中有资深教练,有前世界冠军,有从优秀运动员转型的。对于目前这样一支年轻的中国队,新鲜血液不仅仅在运动员中需要,新的教练员同样可以为队伍带来新的活力。

杨明

陶嘉明如今,新的教练员已经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步入正轨。在他们心中,为自己深爱的中国羽毛球队奉献自己的力量,就是最快乐的事。

文凯:帮助队员变得更好

每堂训练课,文凯手里都拿着不止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负责的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计划。翻着这些笔记本,文凯说:“这个队员上肢力量很好,但是腿部力量差了点,所以力量训练时,她腿部力量的练习会比其他人多;这个队员其他技术很好,但是肩关节发力的时候有点僵硬,训练的时候,我会特别强调她注意肩的动作。”

细致、针对性强,是女单组新教练文凯给队员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也是他希望能够带给年轻队员的东西。

2012年,文凯从国家队退役,然后到了东莞李永波羽毛球学校,跟着名帅汤仙虎,成为了学校的一名教练员,开始了自己一直以来计划的退役后的教练生涯。在那里,文凯既要负责年轻专业队员的训练与提高,还要负责业余小球员的启蒙与指导。和所有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的同伴一样,文凯经历了转型之初的迷茫与慌乱,渐渐地熟悉了自己的新岗位。他说:“有了带年轻队员的经历,让我懂得了需要更全面地看问题,也教会了我要有耐心。”

实践让文凯在教练员的路上顺利地前进,而功勋教练汤仙虎的言传身教,更是让他的成长速度大大加快。那段时间,年逾古稀的汤仙虎教练依然奋战在指导训练的第一线,对于每一个队员每一次训练课的问题,他都会在训练结束后非常细致地告诉他们。最让文凯印象深刻的是汤导在赛后指导队员的时候,会先让运动员自己总结刚才的表现,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针对运动员自己的总结去评价、总结。同样,对于身为教练的文凯,每次指导队员结束后,汤导同样会让他做一下临场总结。这样的模式,让文凯深受启发:“比赛毕竟是运动员去打,教练员要做的不单单是告诉运动员应该怎么打,而是要启发运动员,让他们养成自己动脑的习惯,去发现问题,总结自己。这样,他才会对自己有更清楚的了解,对于提高自己的训练自觉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何汉斌 文凯

文凯在训练中在羽毛球学校期间,文凯的队员徐涯、胡羽翔入选了国家青年集训队。那是文凯第一次将队员送到国字号队伍里,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教练的成就感:“做运动员的时候,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最有成就感,现在当教练了,才知道把自己的队员输送到更高的平台上,帮助他们获得成绩,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2017年上旬,国家队联系到文凯,询问他是否有到国家队担任教练的意向,文凯当即表示愿意,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在他的规划中,国家队教练一直是自己的一个目标,他希望来到这个更高的平台学习和展示自己。

7月,以见习教练的身份来到国家队,文凯的认真和细致得到了队伍的肯定。“试用期”结束后,他成为了国家队女单组的一名教练。这本身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可对于文凯来说,更大的挑战正在等着他。

为了加强队内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国家队以女单为试点,将队员分为两个小组,主管教练张宁和文凯各带一个组。在总的训练方针前提下,一方面希望形成队内良性竞争的关系,让年轻队员看到更多的机会,同时让每一个教练员能够更细致地负责每一个运动员的训练。目前,文凯的组里有孙瑜、何冰娇、蔡炎炎、韩悦、吉淑婷,他想用自己的方法,努力让队员们变得更好:“现在的队员都很聪明,我计划要培养她们自己动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不是单纯听教练的,也要理解问题的根本。我很喜欢和她们沟通,我觉得只有当教练和队员能像朋友一样谈出彼此的真实想法,才能让双方配合得更好,训练的效率也会更高。”

“新的岗位是个挑战,我愿意承担这样的挑战,让女单能走出低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文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逐步适应,也得到了其他教练的帮助。对于他来说,作为教练的目标很简单:“要不断学习,用我自己的努力帮助年轻队员进步和提高,让她们变得更好!”

杨明:用积累迎接挑战

当今羽坛正发生着变化,随着各队水平日益接近,争夺更加激烈,已经有很多队伍专门成立了混双组来应对新的挑战。2016年奥运会后,国家羽毛球队没有设立专门的混双组,但随着羽坛格局的变化,这样的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于是,2017年下旬,国家羽毛球队开始着手重新成立混双组。

杨明是老一批国家队男双组成员,和张军是同一批,2000年从国家队退役。退役后,他先是回到母队广西羽毛球队担任教练,早期还在国家青年队担任过女队主教练。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一直是杨明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家队决定重组混双组时会很快想到他。

2017年11月,杨明回到了阔别17年的国家队,经过两个月的考核期,2018年1月,国家队正式成立混双组,杨明出任混双组主教练。毫无疑问,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世界羽坛的发展日新月异,杨明毕竟已经很久没在国家队一线执教,对于主力队员、国外主要对手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他需要在这方面花更多的时间思考,然后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其次,国家队从2017年下旬决定原则上不让运动员兼项,目的也是为了让运动员能够有更充沛的体能投入比赛,同时也在尝试新配,寻找最合适的配对且固定下来。2018年世锦赛、亚运会等大赛任务,给杨明的时间并不宽裕。在他看来,混双一直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这样的辉煌必须延续下去,即便时间并不宽裕。

杨明说:“我对现在主力队员和主要对手的了解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外出去比赛的时候多看技术录像来研究对手的打法特点,同时也请教比较了解情况的教练员,多向他们学习。在训练方面,现在混双组单独成立,目前有5名男队员和4名女队员,应该是近些年来国家队混双组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现在主力队员不再兼项,我可以混双组的队员更好地按照混双的要求去完成训练。就目前情况而言,从1月8日混双组正式成立到现在,郑思维/黄雅琼、王懿律/黄东萍、何济庭/杜玥这三对组合具有很强实力,目前的世界排名都很靠前,其他的配对还在磨合阶段。今后的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队员的技术细节,包括技术特点的巩固和专项体能训练的针对性,我们现在的科研力量和后勤服务都是最好的。”

在杨明看来,自己的优势在于阅历。作为一名在各个层次专业队都工作过的教练员,他对羽毛球的理解、他的执教经验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他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去迎接新的挑战。他说:“不仅仅是我,任何一个人在教练这个位置,肯定都会竭尽全力让队员变得更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我希望我能把混双的辉煌延续下去,把双打组的优良传统和好成绩一直传递下去。”

杨明和女单教练贺向阳陶嘉明:努力让女双再现辉煌

当运动员时,陶嘉明以技术细腻著称,他和田卿搭档的混双,世界排名一度稳居前二。退役后,陶嘉明回到江苏队担任教练,主要负责男双。

2017年上旬,国家羽毛球队进行了调整,教练队伍也遇到人手短缺的情况。此时,国家队联系到了陶嘉明,询问他是否有到国家队执教的意愿。对于他来说,在退役之后选择走上教练的道路,就是为了能继续为羽毛球做贡献,能够到国家队这个最高平台担任教练,自然是他继续自己羽毛球之路的极佳选择。没有犹豫,他答应了。

去年苏迪曼杯之后,陶嘉明先以“帮忙”的形式到女双组帮助训练,之后和其他新的教练员一样,经过了两个月左右的“试用期”,正式成为女双组助理教练。对于他来说,从省队来到国家队,从男队到女队,这都是全新的课题。

陶嘉明2012年从国家队退役,当时中国队的女双阵容是于洋、王晓理、田卿、赵芸蕾等“大腕”,这也是陶嘉明重回国家队之初对于女双的认识。但是,目前的女双与当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说:“现在的队员,能力上比起我退役时候的那批女双队员确实有一些欠缺,比赛经验也不够。但是,她们有她们的优势,就是年轻、冲劲足,敢去发挥自己的东西。年轻队员很乐于和人交流,虽然她们当中一部分人对我不熟悉,但是她们经常会就训练、比赛的问题主动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年轻队员很好的一面。”

回想被国家队选中当教练,陶嘉明半开玩笑地说,那可能是因为队里觉得我脾气好,和女队员交流起来比较顺畅。在江苏队,他完成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过渡,习惯了从过去只用做好自己到需要兼顾所有的队员;到了国家队双打组,在此基础上,他还要尽快熟悉女队员和男队员之间的区别,包括心理变化、训练模式、沟通方式等。女队员心思细腻,想法比男队员多,这就需要陶嘉明更加耐心和细致;女队员的能力和条件与男队员不同,在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上也要有所区别。面对新的挑战,陶嘉明在不断努力去面对。

队里和陶嘉明沟通过,希望他带给女双的,是他的技术以及比赛中的意识,这既是对他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一分责任。对于未来,陶嘉明的目标很明确:“做好自己的工作,和大家一起努力,让中国女双重新回到当初的辉煌!”

何汉斌:要教会队员如何取胜

从国家队退役后,何汉斌回到八一队担任男双教练员,4年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变,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国内各级别比赛中参赛,这位北京奥运会混双季军得主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同样可以做一名好教练。

2017年6月,调整后的国家队联系到何汉斌,希望他能前来担任教练。队里的目标也很明确:希望何汉斌可以帮助年轻队员更好地进步,让国家队的梯队建设更完善,后备力量更充实。

经过“见习期”,何汉斌于全运会后正式成为国家队男双组助理教练。他说:“我很喜欢带男双的感觉,速度快,对抗激烈,我希望把我过去对比赛的理解和激情,更好地教给现在的年轻队员。”

来国家队担任教练,何汉斌最大的感觉就是忙。虽然现在混双组已经单独成立,但是整个双打组之间依然保持着过去互有交叉的局面。在何汉斌负责的男双年轻队员中,有不少人目前还需要兼打混双,所以何汉斌虽然是男双组的教练,但很多时候依然要参与混双组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不仅要了解每个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身体情况,还要从男双和混双两个不同的角度去面对训练、比赛。再加上之前一直在地方队担任教练,对目前国外主要对手的情况不是特别了解,何汉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在两个项目的众多对手的技术录像中。这些繁琐但必需的工作,让何汉斌每天的生活都很忙碌。

在何汉斌看来,国家队的年轻队员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但是在心态的成熟和发挥的稳定性上还需要提高:“发挥好的时候,世界排名靠前的组合他们都能赢;发挥不好的时候,排名几十开外的他们也能输。如何让他们尽快把这样的起伏减少,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

此外,年轻队员身份位置的转换也容易让他们在进入一队后面临一个瓶颈期,在青年赛场,他们在和同龄人的对抗中有优势,有成绩,而来到一队之后,他们的对手都是比他们年长、比他们成熟的。在这个转换阶段,年轻队员输球很正常,但是从过去的胜利到如今的失利,这样的心理落差难免会对队员的自信心造成消极的影响。对此,何汉斌这样介绍自己的目标:“我要教会年轻队员怎么去取胜,无论是经验还是成熟度,都需要足够的信心作为基础,而信心的来源就是足够多的胜利。年轻队员已经具备了不错的实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把实力转化为更多的胜利!当然,这要一步步走,首先要教会他们的,是如何正确面对输球。我也是从运动员过来的,我很清楚,只有处理好输球,才能迎来赢球。”

何汉斌在指导队员

 

世界排名

有奖评刊

李雪芮:归来,只因我相信我还可以

中国陵水大师赛:一切从“新”出发

郑雨:第三次回归,这一趟不能白来

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开启新的征程——记国家队的几位新教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