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全国税收收入6.08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税收增速远超GDP增速,原因何在?有人将此归结为宏观经济向好;另有一个说法是因为我国税赋结构以流转税为主,工商业原料价格乃至物价上涨,企业上缴的税收自然增加。但这两种说法均不全面,宏观经济向好,企业利润增加,但即使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仍未赶上税收的增幅,而企业所得税只占到全部税收的20%,更无从拉动整体税收的高速成长。我国的税收结构中企业所得税排在第二位,居于首位的是增值税,而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今年前4个月增值税增长18.4%,这才是税收猛增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居民旺盛的消费和原材料以及消费品的涨价共同促成了税收大涨的局面。
如果分行业看,钢铁、化工、建材和煤炭等基础行业税收均实现“大跃进”,钢铁行业甚至倍增。这自然和前两年行业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低基数有关,但仍令人联想到房地产行业。中国经济历来有一业兴百业旺的说法,房地产行业本身及产业链对我国GDP影响占比略超20%,而钢铁、化工和建材业都是与房地产息息相关的产业。如果这个结论还属于猜测,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数字给出了确凿无疑的证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41%。2017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约5.2万亿元,同比增长也是41%。在去年土地收入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今年土地市场收入大幅度迈进。
今年的“两会”上引发公众最热烈讨论的热点集中于税收,一是房地产税,另一个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两会”明确提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从财政部官员的话语中,公众解读出了房地产税的立法与征收的急迫性。无疑,住房持有低成本助长了囤房与炒房现象,而价格只涨不跌更助长了炒房大军的气焰。从更深的层面,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持有房产的税源也是它们摆脱土地依赖症的可行方法,只有地方政府的收入和土地开发划清界限,才有望缓解土地市场的焦虑,摆脱土地永远涨、房地产永远赚钱的“土地魔咒”和围绕土地的投机氛围,引领资金进入实业,万众创新。
可人算不如天算,如今的房地产氛围较“两会”召开时更为炽烈,一、二线城市库存告急,三、四线城市持续了两年的价格上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多城市的“摇号售房”更是火上浇油,激发了刚需购房者的紧张情绪。恰在此时,特朗普挥舞起贸易大棒步步紧逼,我们本该用在调控房地产和扩大内需上的精力不得不让位于应对贸易战,结果是“两会”上明确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门槛没有来,来的却是大面积下调关税。
税收肩负着调节居民收入、二次分配社会资源的使命,更是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的有利手段。持续了十数年之久的房地产热给财政以充实的资金,给降关税以底气,可毕竟日用品价格的下降是以高昂的房价为代价的。在高房价面前,日用品价格再低廉,也缓解不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