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十月长篇小说

多吉才让:藏区走出来的共和国部长

作者:吴雨初

第一次对多吉才让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看到一份文件,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才让到基层视察工作时的讲话。其中说道,从我们国家来说,西藏是少数民族地区,党和国家给予特殊关照;但对西藏而言,汉族同志又成了少数民族,特别是在那曲、阿里这样的艰苦地区,藏族同志应当有这个觉悟,要照顾好汉族同志。那时我在那曲地区工作,经历过多少艰苦岁月,看到这番话,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那时,我在那么基层的地方工作,与自治区副主席相差十万八千里。心想,如果能见到他,一定要好好谢谢他。

r

可是,我第一次真的见到多吉才让,那可太狼狈了!

r

那是1985年,当时我是那曲地区文化局长。我们下辖有一项群众艺术馆工程,是当时中央决定的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献礼的四十三项工程之一,那可是当时藏北最高级的建筑。可是,崭新的建筑,只过了一个冬天,高原极大的温差,使建筑屋顶严重漏雨,群艺馆舞厅的地板全毁了。我们这个文化局一点经费也没有,向地委打了好多次报告,请求拨款维修,却一直没有批下来。那天,多吉才让主席来视察工作,走进群艺馆,看到那里一片狼藉,顿时火冒三丈:“你这个局长怎么当的?刚修起来的建筑,怎么成这个样子啦!你就不心痛吗?”不容我解释,劈头就给我一通臭骂:“这建筑要是你们家的,会是这样的吗?听说还要提拔你?哼!…”当时,陪同他的本地区干部中没有一个人敢替我说一句话。后来,他的秘书也是我的朋友张永发嘟哝一句:“他今天可能是代人受过了。”

r

很久以后,我们还经常说到这次见面。他由副主席升任自治区主席了,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后来知道情况了,别记恨我啊。是不是影响了你的仕途啊?我说,我怎么会记恨您呢?我想着他说过的那番话,心里就很感激他。于是,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r

多吉才让自治区主席曾经当过西藏自治区团委书记,对年轻人有一种特殊的呵护和关爱。80年代末,西藏理论界曾经发生过一次有关西藏历史和治藏方针的争论,有几个年轻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言论方式可能有些不妥,差点被一些领导整肃。听说,多吉才让自治区主席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上,旗帜鲜明,支持正确的观点,力保这些年轻人。

r

90年代初,我们先后被调到北京工作。虽然我们职位相差很大,但住得比较近,往来比较多。我经常到他家,聊聊西藏往事。多吉才让身材魁梧,一米八几的大个儿,一直梳着领袖发型,很有气势,而眉目之间,又有几分俊秀,是那种让人看得很帅很舒服的形象。50年代,他从甘南藏族自治州来到西藏,从最基层的区长、县长,“文化大革命”挨整,后来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主席,现在又走到共和国部长的位置,他的人生道路曲折而又精彩。正部级的少数民族干部进京,在国务院组成部门担任要职,当时是比较罕见的。据说,民政部办公厅的同志对多吉才让不太了解,又怕落下个不尊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不知道该怎么为领导服务,便派了个人弱弱地问:“部长,不知道您汉文如何,要不要我们从民族学院请个翻译,把文件先给您翻译一下?”多吉才让笑笑,“这就不必了吧?”后来知道,多吉才让的汉语非常好,理论水平也很高,他做起报告来,无论有没有讲稿,都非常精彩,那位曾经问他懂不懂汉文的同志觉得很不好意思。

r

我与多吉才让还是烟友。一见面,聊起天来,就会吸很多烟,把他家的客厅搞得烟雾缭绕的。他家人说,你一来,才让就要多吸好多烟啊。可他还是希望我多来。临走时,还要给我拿上两条好烟,但他从来不让我拿东西给他,否则就不让进家门,我如果不要他给的烟,他就会带着揶揄的口气说:“你放心,我又不求你帮忙办事的。”是啊,一个共和国部长怎么会找我这个老百姓办事呢?

r

聊天时,多吉才让跟我聊到他在新单位民政部的工作,说,我们民政部是老百姓的“组织部”,主要面对的就是“最可爱的人”(复转退军人)、“最可怜的人”(低保五保户)。1998年,南方特大洪灾,多吉才让前往灾区,正好到了我的老家江西。他回京跟我讲起那里的情况。鄱阳湖洪区灾情严重,是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多吉才让穿着雨衣,站在快艇前部,驶过滔天巨浪,察看灾情,看到灾区的百姓正遭受洪水袭击,房屋倒塌,无家可归,他忍不住掉下泪来。一些老百姓甚至没有吃的了,他就问当地基层干部:“为什么不开仓放粮?”基层干部很为难地告诉他,这得要上面批准才行。多吉才让立刻下命令:“开仓!放粮!我批准!我负责!”多吉才让回到北京跟我聊天时说,不错,这些粮食是国库的,但这不是当地老百姓种出来的吗?现在种粮食的老百姓遭灾了,就应该开仓给他们放粮啊!这点责任都不敢负,还当什么官?后来,我老家的县官们跟我讲起当时的情况,说,我们这些芝麻官哪儿做得了主啊,幸亏多吉才让部长下令,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救了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啊!多吉才让这样的少数民族大官,真是有水平、有魄力!

r

无论有过多么辉煌的经历,人总是会衰老的。多吉才让退休后,经历了一次不忍提起的车祸。尽管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家人悉心的照料,他还是老了许多,视力严重衰退,魁梧的身材不再是过去那么充满力量了。他离开西藏二十多年,再也没能回到高原,但他一直订阅《西藏日报》,通过卫星收看西藏卫视,关心着西藏的发展变化,但从不参与、干预西藏的事情。我每次回到北京,一定要去看他,他会细细地听我讲在西藏的见闻,特别关心西藏老百姓的生活如何。他说,从你这里听到的情况是真实的,因为你也不是一个热衷当官的人,你也不需要拍谁的马屁。他希望我完成事业后回到北京去,“你年龄也不小了,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只有今年春节,我回江西陪老父母过年后直接回西藏了,所以没能去看他。元宵节后,他就让家人打来电话,问我为什么没来拜年啊,得知原因后理解了,还说:“回到北京一定要过来啊!”

r

[桑旦拉卓读后感]

r

在学校里老师常讲做人必须要有责任感,要有担当,步入社会,领导们常会制定各种责任制,强调工作中的责任心,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责任推卸却是很常见的事。多吉才让部长如此的有担当,有责任感、有魄力和气势的心态,不仅是百姓的福音,更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敬的。如果能将多吉才让部长的精神,传到学校、医院、社区,我们的社会就会更暖,再暖……

r

 

游僧索朗伦珠

一个县的缔造者

古龙璋和她的老伴蔡发祥

样伯:僧俗穿越

娘吉加兄弟

“玛吉阿米”:比自己大四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