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关心的不是炫酷的科技感,而是无线充电究竟实不实用?它能改变我们的充电习惯吗?
“一放即充,数据线不需要来回插拔”,这是无线充电的最大优势。但客观来说,无线充电一直不能普及的原因在于充电速度太慢且充电距离有限制。个别低功率产品甚至比“5V 1A”的普通有线充电还慢。这种充电速度在“快充”横行的年代是不具备竞争力的。
但随着技术发展,市售无线充电产品陆续走进“10W输出”的快充门槛,个别甚至能搭配高功率适配器实现相应快充。带着这份期待,《消费者报道》从市面上采购了贝尔金、Mophie、绿联、倍思、ROCK、机乐堂、Anker、品胜、亿色、图拉斯共10款无线充电器,以iPhoneX和三星Galaxy S8作为基准测试手机,就充电速度、发热情况、充电难度等项目进行了对比测试。
——专题执笔 张德荣
张德荣[email protected]充电速度:10款无线充电器比不过iPhoneX标配的有线适配器
充电速度是无线充电器的基础考核指标。在手机电池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5W的有线充电充满手机需要3小时左右;12至15W的大概需要2小时;20W以上的能在1.5小时以内。
那么,标称输出功率在5W以上的无线充电器能带给我们全新的充电体验吗?
2017年2月,《消费者报道》对市面热销的10款无线充电器进行了充电速度和充电难度的测试。测试样品当中包括了苹果官网有售的价格高达498元的贝尔金和Mophie。
结果显示,10款无线充电器充满iPhoneX的用时均比5W标配的有线适配器要长。
Qi标准无线充电原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
无线充电方式主要有电磁感应式、磁共振式、无线电波式和电场耦合式。
当前最成熟、能实现量产的无线充电技术为电磁感应。所以本次测试的选样均为Qi无线充电器。
Qi是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所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它采用了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支持Qi标准的手机可以匹配不同的Qi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
Qi标准的技术原理为:充电座(发送端)和手机(接收端)分别搭载一个线圈。充电座接上插头,通上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后,线圈周围会因为电流磁效应产生磁场。当手机放置在充电座时,它里面的线圈会感知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并导向电池。这就实现了充电座和手机之间的无线充电。
另外,电磁感应这项技术也被应用到电磁炉、IH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当中。
贝尔金、品胜充满iPhoneX超过4小时
考虑到大家都有“时刻充电、随坐随充、随走随拔”的充电习惯。所以在充电速度的测试上,《消费者报道》记录了10款无线充电器各自对iPhoneX和三星S8充电30分钟、60分钟的已充电量百分比,以及充至电量100%的总用时。
另外,本刊加入了“有线充电”作为测试对照组,他们分别是苹果的5W和12W电源适配器。
结果显示,除了ESR、贝尔金、品胜外,其余7款样品充满iPhoneX的用时都在3小时45分钟以内。
但从整体上讲,10款无线充电器中,没有一款能在1小时内将iPhoneX从电量0%充至40%。这与我们熟悉并且习惯的“有线快充1小时充到80%”相距甚远。这也意味着他们1小时的充电量难以满足部分人5小时的中度使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12W的适配器接上数据线后,最快仅用时2小时12分钟就将iPhoneX充满,而接上实测速度最快的机乐堂无线充,都需要用时3小时38分钟,相差近1.5小时。从输入端一样功率的角度去分析,无线充电的能量转换率并不高,输出端的功率是远低于输入端的。一名从事通讯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工程师回复本刊:“有线充电是电能传输,损耗主要体现在电路上;无线充电是‘电-磁-电’的转换过程,除了电路损耗外,还有能量间转换的传输损耗。”
标称最高输出功率7.5W,苹果官网有售的贝尔金、Mophie,其充电时间竟然比iPhoneX标配的5W充电适配器有线充还要长接近1小时。其余8款产品都有“5W输出”、“10W输出(Max)”之类的标示。从实际充电时间来看,这10款无线充电器均没有达到“5W有线充电”的水平,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对于无线充电器,消费者需要认知三个功率值。第一个功率是无线充电器的输入功率,也就是电能输入到充电板线圈的功率;第二个功率是无线充电器线圈的输出功率,它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对外传输能量的功率;第三个功率是设备充电时的实际功率。
通常来说,输入功率 > 输出功率 > 实际功率。输出功率与实际功率之间还存在 65%至75% 的功率损耗。所以,10款无线充电器给iPhoneX充电时的实际功率可能只有3W至4W,这是他们比5W有线充电慢的根本原因。
根据行业数据,有线充电的损耗率低于5%,因此从充电传输效率来看,有线充电具有先天优势。
对比三星S8与iPhoneX的充电数据,我们发现8款无线充电器搭配上“9V 1.67A”电源适配器(约15W)后,充满S8用时基本在3小时左右;而搭配上12W的适配器后,充满iPhoneX用时基本在3小时45分钟左右。
这一结论也符合实际,因为输入功率越高,在转换效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输出功率越高,充电效率越高。部分品牌也在宣传页面上标识出“可支持QC3.0快充”“快充输出”等字眼。其实这种说法就相当于给无线充电器搭配输入功率更高的电源适配器,这样就能在手机线圈上产生更多能量。《消费者报道》建议有快充需求的消费者可在选购时留意心仪的无线充电器是否支持高功率电源适配器。
有效距离:绿联有效感应距离达8mm
为了防止磕磕碰碰对手机造成损伤,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配一个手机壳。然而这会不会影响无线充电呢?
为了模拟这种情况,《消费者报道》在充电测试时,逐步在手机与无线充电器之间加入A6纸,并在样品不能给手机充电瞬间,记录下已经放入的A6纸张数,以此来评价无线充电器的有效(感应)充电距离。
结果显示,除了绿联表现突出,能抵受8mm的充电阻隔外,其他9款产品的有效充电距离集中在5.5mm至6.5mm这个范围内。其中,倍思和ROCK的实测值并未达到其标称要求。
一名从事通讯终端产品质量检测的工程师回复本刊:“手机壳的厚薄会对有效感应距离造成影响,另外输出端的电磁波也很关键。”《消费者报道》建议,手机保护套比较厚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绿联。
对比有线充电,日常使用无线充电器时,你或许还会遇到这样的尴尬状况:桌面的抖动或者不小心的推碰可能打断了无线充电器的充电过程。
考虑及此,本刊针对性设计了一个测试场景:将手机放在测试样品正中心位置,以水平方向为平移方向逐渐平移手机,并在样品不能给手机充电瞬间,记录下已经平移的距离,以此来确定无线充电器的有效充电区域。
结果显示,方形结构的品胜,其平移充电距离超过了2cm。而Mophie和尺寸最小的Anker均只有1.2cm。
本刊认为,有线充电的稳定性比无线充电更高,因为线一直连着输出端和手机,而无线充电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对于长时间不注视手机充电状况的人群,使用有线充电相对更稳妥。
发热状况:Mophie、贝尔金温度较高
有线快速充电虽好,但伴随而来的高发热十分影响用户体验。作为“随拿随放”的辅助充电方式,无线充电能否为我们“降降温”?
为此,《消费者报道》对市面热销的10款无线充电器进行了发热监测。另外,出于便携性考虑,本刊也测量了它们的尺寸大小。
结果显示,10款无线充电器中,有6款的监测温度超过了35℃,其中,Mophie和贝尔金超过了38℃。
Mophie、贝尔金充电温度超过38℃
现在的“安卓系”有线快充(15W以上)普遍都会存在发热现象,尤其是充电过程中手机电量在20%至60%的时候。这也是iPhone坚持多年标配“5V 1A”充电适配器的原因之一:目的就是降低安全风险和不影响用户体验。
有线充电以线为载体,而无线充电的能量辐射是发散的,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传递方式,无线充电的发热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为此,《消费者报道》记录了10款无线充电器充电60分钟、90分钟的正面中心温度值;以及他们各自对iPhoneX和三星S8充至电量40%、60%的手机背面温度值。
0℃至 35o℃是苹果官方给出的iPhoneX的工作环境温度。考虑到部分人有一边充电、一边操作手机的习惯,故《消费者报道》将35℃列为无线充电器的发热考核点。
温度数据显示,绿联、品胜、机乐堂、倍思的表面发热温度均在35℃以下,不会带来明显的手感“温觉”。
而Anker、ESR、Mophie、贝尔金的多组温度数据都超过了35℃,特别是苹果官网有售的Mophie和贝尔金,两者的温度均超过了38℃,有着较明显的发热感觉。而且他们声称的最高功率只有7.5W,但是比Apple的12W电源适配器和三星的15W电源适配器的温度还要高。考虑到这两款产品在上述充电速度测试中同样表现不理想,故本刊不予推荐。
快充把手机充得“滚烫滚烫”的,这可能是大家对有线快充的深刻印象。那么无线充电又会不会隔空把热量传递给手机呢?
通过两组手机温度数据,《消费者报道》发现,整体上10款无线充电器都没有在充电时给手机带来很高的温升。但是Anker、图拉斯、ROCK、ESR、Mophie、贝尔金的温度都要比对照组中的电源适配器要高。其中,ESR和贝尔金将iPhoneX充至电量60%时,使得手机温度超过35℃。
考虑到使用Apple 12W电源适配器的充电速度更快、充电发热状况更理想,《消费者报道》认为售价149元的Apple 12W电源适配器(不配备数据线)相较平均售价在100多元的10款无线充电器更具性价比。
值得一提的是,无线充电的原理为“电磁感应”,手机上的发热主要不是来自于无线充电器的热传递。通俗来讲,这个过程类似于电磁炉加热,锅发热,但这种发热并不是来自电磁炉的热传递,而是一种感应发热。
尺寸大小:Anker直径仅为6.7cm
除了便携性外,作为办公桌上的一道“风景”,无线充电器的厚度、大小同样不容忽视。为此,《消费者报道》测量了10款无线充电器的重量、厚度及直径。
对于追求小巧轻便的消费者,本刊推荐Anker,它最大的特点在于直径小,大概就是小杯盖一样的大小,而且重量只有50g。另外,我建议这类消费者谨慎考虑苹果官网有售的贝尔金,因为它的厚度值和直径值都比较大。
综合评价:推荐机乐堂、绿联
随着iPhone8和iPhoneX的面世,苹果正式“联手”三星,踏入了手机无线充电的阵营。在两个高市场占有率品牌的引领下,我们可以想象到,2018年的春季发布会将迎来更多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新手机。
从线上情况来看,虽然销量算不上火爆,但是越来越多数码配件品牌进入到无线充电领域。从在苹果官网上挂售的贝尔金、Mophie,到获得过MFI认证的绿联等。部分品牌更在自家产品上标注了“快充”二字。
无线充电器真的能实现“快充”吗?
为此,《消费者报道》选购了市面热销的贝尔金、Mophie、绿联、倍思、ROCK、机乐堂、Anker、品胜、亿色、图拉斯等10品牌无线充电器,针对充电速度、发热情况、充电难度等进行了对比测试。
不推荐品胜、贝尔金
综合充电速度、发热、有效充电距离等六个单项,《消费者报道》得出了10款无线充电器的CCR推荐指数。
本刊推荐排在前两位的机乐堂和绿联。
机乐堂JR-W100在各个单项上表现均衡,充电速度相对较快,用时3小时38分将iPhoneX充满;用时2小时55分将三星S8充满。
绿联CD134的充电速度虽然中规中矩,但是有效充电感应距离达到8mm,领先于其他9个品牌,而且无论是充电器还是手机,发热监测数据基本在30℃以下,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本刊不推荐排在后四位的贝尔金、品胜、ESR、Mophie。
贝尔金为苹果官网有售的第三方产品,售价高达498元。虽然前30分钟能将iPhoneX电量由0%充至20%,但是“后劲不足”,充满用时为4小时,而且充电时,充电器的温度超过了38℃,手机的温度接近35℃。基本上,这款产品在各个单项上都处于后三位,性价比很低。
品胜QWD001的标称输出功率只有5W,实测充满iPhoneX用时超过4小时。虽然发热理想、有着方形结构的合理充电区域,但是充电速度很大地影响了它的CCR推荐指数。
ESR ECW1在充电速度和发热两个主要项目上表现不佳。
Mophie WRLS-CHGPAD-AC为苹果官网有售的第三方产品,售价高达498元。虽然充电速度不俗,但在其他单项上均表现不佳,充电时底座温度超过了38℃。
无线充电器更适合作为“辅助充电”
作为理性消费的倡议者,《消费者报道》将从“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要”和“产品是否足够优秀”两个维度给到广大消费者选购建议。
第一,我们是否需要无线充电器?
根据本次测试以及其他线上产品的宣称来看,目前,市售无线充电器的输出功率基本在5W至10W。这个输出功率完全没办法和15W以上的有线快充相提并论,甚至只能与5W有线充电打个平手。
但是考虑到无线充电有着“随拿随放、减少插拔”的高效表现,本刊认为对于部分场景是比较合适的。比如,从事销售业务的人,出于隐私考虑,办公时间可能要多次到其他地方进行手机通话,使用有线充电的话要进行多次插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机接口以及数据线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办公位置等固定位置上布置一个无线充电器也比较合适,虽然充电速度慢,但稍微领先于使用电脑有线充,而且能满足“随拿随放”。所以,根据其特点,无线充电更适合扮演“辅助充电”的角色。
第二,怎样的无线充电器算是好产品呢?
本刊认为,好的无线充电器可搭配高功率电源适配器使用,实现高功率的输出;充电时除了自身不会有过高温升之余,也不会造成手机温度过高;对手机充满电时,能做到防止过充电,以免影响电池寿命和带来发热的安全风险;能识别放在充电器上的金属异物,避免空耗;具备对过流、过压、过温、短路等安全保护。
无线充电接收贴片:让“旧款手机”也能无线充!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一般内置有接收芯片,而且采用非金属后盖,以防止接收信号被屏蔽。
手机没有无线充电功能,但是又想体验无线充?不想换手机的你或许可以“走捷径”,买张无线充电接收贴片。
从原理上讲,接收贴片连接着手机的充电接口,当你将它们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时,贴片会将电磁感应产生的电量从充电接口处传递给手机电池。
为了验证这种贴片的效果,《消费者报道》从京东自营平台上购入一款声称可以为iPhone5/5s/6/6s/7实现无线充电的倍思充电贴,并选择了充电速度测试中最快的机乐堂和苹果官网有售的贝尔金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使用标配有线充充满iPhone6大概需要2小时;而贴上贴片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满大概需时2.5小时。
考虑到iPhone6的标配适配器为“5V 1A”,即有线充电的功率为5W,对比起当下安卓15W起步的快充来说是相对较慢的。所以,使用“贴片+无线充电器”的组合连5W的充电速度都比不过,《消费者报道》认为这是很不理想的。
而且本次测试的iPhone6,其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仅为1810mAh。以其他热门机型来看的话,用“贴片+无线充电器”组合给手机充电的时间会更长。
充电贴片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尝鲜无线充电”心态而出现的一款产品。考虑到苹果已经加入到无线充电阵营,在其引领下,相信2018年将会有更多搭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新手机出现。所以如果你短期内有更换手机的打算,本刊不建议购买充电贴;如果你一、两年内没有更换手机的打算,又想体验无线充电的话就可以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购买接收贴片时要根据自己手机接口来选择,接口类型包括Lightning、Type-c以及Micro usb。
值得一提的是,以苹果用户为例,选购这类充电贴还是存在不方便的地方。iPhone6s及以前的苹果机型既有Lightning接口也有3.5mm耳机孔,这类用户可以保证充电贴和耳机同时使用;而iPhone7及以后的苹果机型只设有Lightning接口。
考虑到无线充电的速度不够快,它只适合作为辅助充电,所以用上充电贴片后,经常要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之间切换,较不方便。而且无线充电贴影响了手机背面的美观度,一般要配上手机保护壳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