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熊猫资本:会“功夫”的投资暖男

作者:文|本刊记者 史亚娟
重金投资“爆款”摩拜单车后,这家VC却陷入了冷静思考

2017年6月11日,是熊猫资本两周岁生日。一家成立仅两年的新晋VC,不仅有“爆款”摩拜单车问世,也投出了米么金服、凹凸租车、一智通等明星项目,迅速从一众本土新VC中脱颖而出。

这家由李论、梁维弘、李心毅、毛圣博共同发起成立的投资机构,常被冠以“温暖”、“有趣”、“欢脱”、“有态度”等多重个性化标签。正是四位风格迥异的年轻人,在“打造本土最优秀长青基金”的理想感召下走到了一起。

两年后的今天,李论在一次次向媒体复盘案例时常说,“我们的下一个摩拜在哪里?”更重要的,在度过一期基金“丰收期”后,李论和团队思考更多的,是熊猫资本2.0阶段体系的搭建和赛道布局。

一路走来,年轻的熊猫资本,如何获得LP(即limited partner,专指仅投资资本而不参与公司管理的有限合伙人)和创业者的信赖?四位“功夫”暖男合力打磨的“爆款”摩拜背后,折射出哪些投资逻辑和未来思考?

四位“暖男”搭建的早期VC

创立熊猫资本前,李论曾在合力投资投了17个项目,账面回报都不错。

“我发现国内做互联网投资,时刻都在接触最新鲜事物,可回头看,投资人却活得很传统。”李论认为,如今的VC也该换种品牌运营模式——开创一家真正体现合伙人文化特质的、公正而透明的基金。

到了2015年,他感觉再不抓住机会做点什么就晚了,首先找到了当时的策源创投合伙人梁维弘。梁维弘性格稳健,对出来“单干”略显犹豫。

但另一个事实摆在面前: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快,随着2005年沈南鹏离开携程加盟刚刚进入中国的红杉资本,熊晓鸽带领IDG完成最初互联网投资布局……十年后,继承他们衣钵的新生代80后投资人们开始崭露头角,创办自己的基金。

2016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基金募集形势整体好转,当年新成立基金305只,较上年度同比增长83.73%,已获披露基金募资金额较上年同比增加198.95%,达3958.44亿元。

梁维弘慢热,行业发展却在加速。“市场热就投,价格便宜就投,我对当时圈内风行的投资决策不太适应。”梁维弘坦言。但募资形势的向好,VC年轻化的浪潮,也让他确信这是个难得的时间点。思考四个月后,他决定加入李论的“创业计划”。

而原达泰资本投资总监李心毅的加入,却更为迅速。面对李论和梁维弘抛出的橄榄枝,这个天生就想着创业的温州人,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最后加入的是原启明创投副总裁毛圣博。生于1983年的毛圣博在创始人中年纪最小。他坚信任何创业,时机是最重要的,即是否到了一个大的风口、是否具备了真实的市场需求,之后他才考虑股权架构、竞品分析等更细的东西。

熊猫背后的LP,不乏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名字,在新基金募资时,LP不仅看重合伙人过往业绩,更看重团队间的互补与默契。对此毛圣博颇有感触:由于我们四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价值观,看问题也常有不同,甚至会“吵得面红耳赤”……但其实是对事不对人,因为创业做新基金,看重的就是这种彼此坦诚的合作关系,这是LP信任我们的前提。

创业型的“合伙人文化”,更决定熊猫资本是一家把创业者奉为主导的机构。不同于大多机构常做的创业路演,熊猫资本亲近创业者的方式也很特别——“熊猫私厨”,常常召集一众创业者或投资人吃饭聊天,四位合伙人甚至亲自为他们下厨。这个特别的点子来自李论,爱美食的他,在上海还经营着一家日料餐馆。

当然不只吃饭聊天。深耕人才库是李论开设“熊猫私厨”的直接目的。利用机构人脉为创业者搭建一个平台,吸引更多潜在创业者交流他们的故事。“挂号网CEO廖远杰、找钢网CEO王东都来过这里……每次都会收到两三百个BP,有些传统领域的人,聊着聊着就想创业了。”

图 熊猫资本提供投资人简介李论曾任合力投资合伙人,并在晨兴创投从事投后管理工作,先后参与过多个早期项目的天使投资。他亦有成功创业经验,所投公司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收购。凭借多年创投经验和产业研究积累,李论在互联网金融、电商、供应链等领域重点下注,成功投出了摩拜单车、米么金服、淘当铺、好贷网等代表性项目。

群力打磨“爆款”摩拜

2016年,成立不足一年的熊猫资本,便接连斩获了米么金服、凹凸租车、五百家和一智通等成长不错的项目。但纠结随之而来——彼时团队磨合日渐成熟的熊猫资本,正在期盼“爆款”的出现,他们希望熊猫资本真正走入公众视野。

恰逢其时,摩拜CEO王晓峰找上门来。

如今摩拜故事众人皆晓。仅仅一年时间,就渗入五彩斑斓的大都市。就在6月16日,再次完成了最新一笔超过6亿美元融资,刷新了共享单车诞生以来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注册用户过亿,前景可期。而熊猫资本作为摩拜B轮领投方,也一度声名鹊起。

尽管熊猫资本早已不想过多重复摩拜故事,但不可否认的,这家致力于早期投资的新晋VC,在B轮和随后两轮却以数千万美元重注摩拜。外界看来,其前后决策和战略眼光,都值得称道。

李论将与摩拜的结缘,看成是“偶然中的必然”。

他回顾说:“我与王晓峰本是旧识,彼时他还是Uber上海总经理。2015年年底得知他准备离职创业,便一起喝咖啡询问他日后的去向。他当时只说‘要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硬件优势,推出一个可改变中国的商业模式’。直到2016年3月,王晓峰又告诉我已入职摩拜,后续融资遇阻,很多投资人都因看不懂模式而不敢接棒。这时才想到曾经谈过的熊猫资本……”

事实上,熊猫资本的入局极为戏剧性。祥峰中国基金投资总监赵楠曾公开表示,自己在2016年4月26日找到王晓峰投资摩拜,却被告知已有一家基金提前两天入局。这家基金,正是熊猫资本。

早于竞争对手的两天,看似“偶然”,现在看对熊猫资本却是关键性的。这印证了梁维弘当初“田忌赛马”的比喻。但在案例复盘时,李论却坚信这是团队打法成熟的“必然”。

“第一次听王晓峰描述摩拜我很兴奋——那不是普通的自行车,是智能硬件新物种!”他向《中外管理》讲述:我们内部有个分工,硬件毛圣博负责,第二次去摩拜便拉上了他。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也是他。他当时质疑:“摩拜只有几百辆车,车辆被盗、被损坏,这账能算过来吗?”金牛座的毛圣博,有着与年纪不相称的老道。

李论只能拉着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调研。耗时一月反复论证数据模型对不对、关键假设是否成立……一来二去,他们对摩拜的感觉越来越对路——创始人胡玮炜对商业模式思考得透彻,且团队战斗力“满格”。毛圣博则在与摩拜CTO反复推演数据模型后,最后一轮投了赞成票。

毛圣博将“团队作战、集中尽调、快速决策”的系统化打法,看作摩拜背后熊猫资本鲜明投资特色——尽管四人各有擅长领域,但只要一人发现项目有价值,就会一起看,感觉不错的先给出TS(投资意向书);接下来一起尽调,以保证大家拿到的都是一手信息。尽调后一月内与创业者再反复交流,最终通过投委会投票决定是否投资。

“通常投资一项目必须拿到四票中的三票。但投资又是主观的事,为尊重这种个性化,我们又设计了‘银弹机制’,若一个项目中其他人都说不而你仍然坚持,就可以启动‘银弹’用自己的份额投资。”毛圣博解释。

图 熊猫资本提供正在募集二期基金的熊猫资本团队,更多思考的是熊猫资本2.0阶段的科学架构体系。建立“分进合击”的投资策略

眼下,对于正在募集二期基金的熊猫资本而言,最重要的是搭建熊猫资本2.0阶段的科学架构体系。

“如何与更早出来的VC竞争?大的基金为何做得更好?”这是熊猫资本刚成立时,梁维弘向李论抛出的问题。后来两人整夜分析红杉、IDG等大机构的“打法”,最终结论是:体系和架构。

李论向《中外管理》分析:市场上大的基金都是排头兵,在各自重点覆盖领域“精准打击”,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树立了短期学蓝驰、DCM,长期学红杉的战略体系。“战术上,我和梁维弘曾一起写下团队蓝图:未来万亿级市场需要更大笔资金,但至少拉动30亿美元的市场;投资领域聚焦房、车、互联网金融……”

落实到流程上,他们制定了“分进合击”策略。即每位创始人各路齐发,专注2-3个细分领域,深耕行业并利用人脉挖掘好的项目;一旦认定,再集合团队力量协同作战,不错失任何机会。

看似理性的战略体系,在李论看来却是“反人性”的。“我们四人身上带着不同VC文化的基因,个性和价值观又完全不同,在决策中更加看重互补与磨合。”

李论思维开阔,热爱新鲜事物,在四人中负责制造“想象力”。李心毅说,“别人只做了0.1,李论就替别人想到了10……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

而程序员出身的李心毅,却会时常把天马行空的李论“拉回现实”。在他眼里,商业是与计算机科学一样的抽象,“创业是把分散社会需求抽象成可总结的东西,能总结的就是好项目”。他喜欢把具象转换为抽象,找到本质规律。创业八年的梁维弘,则扮演了那个不让“惊喜”溜走的角色。他擅长对商业模式的推演,更愿站在创业者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凹凸租车的天使投资人,梁维弘一度在深夜接到CEO张文剑的电话“骚扰”,每次都不厌其烦与之交流项目近况与未来发展,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

相比以上三人,毛圣博更为正统,在启明投资接受了大量专业训练后,他习惯从整个市场和用户需求出发,为不同项目建立模型,再从模型出发讨论问题,这是投资人的经典思路。

想象力、规律、模型和同理心,四种专业和思维的互补,构成了“分进合击”策略的核心。

在具体赛道布局上,共享经济一直是熊猫资本关注的热点方向,以共享出行为例,除摩拜单车,他们投资的共享租车龙头品牌——凹凸租车也完成了近4亿元C轮融资。

李论判断,共享汽车的分时租赁模式是未来共享经济的一大趋势,但草根创业者很难进入。一是相比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低,制造简单,用VC的钱足以制造出数量可观的产品。但一台共享汽车生产成本至少五六万,资本不足以打造产量以形成规模效应;二是汽车系统工程复杂程度高,制造周期长,且需要的资源很多。以北上广深为例,牌照、路权、停车、保养维护等问题,终会让VC望而却步。

李论提醒创业者,提高共享汽车创业的成功率,必须有主机厂商身份,并具备低成本、大规模造车的能力。如政策型PPP投资,便有足够多的政府资源,以解决路权、停车、牌照问题;而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如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则能在二级市场发债,并以低成本进入。

对于当下又火热起来的共享充电宝项目,熊猫资本亦不认为是共享经济的下个风口。梁维弘从2016年9月就开始陆续看了几个共享充电宝创业项目。他发现共享充电宝可替代方案很多:小场景里易被充电端口消灭,或被店家准备的免费、租赁充电宝替代;大场景里会存在“A点借B点还”的消费需求,但实现该相对场景的成本过高。

由此看来,即使追风口,也不可盲目去追。而一定要分析、看清楚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朱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