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中国:必须考虑“思秋经济”了

经济学家、教授 赵 晓日本作家和田秀树推出新书《思秋期》,切中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市场痛点:人从中年进入老年后就步入了“思秋期”,需保养、调理、适应,以减缓老化。由此,我想到了“思秋经济”的概念。

中国老龄化速度惊人

许多人谈论中国经济的奇迹,即中国仅用数十年就走完了西方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却少有人注意到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之迅速,同样是国际奇迹。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中国仅用了18年(1981-1999年)。

据联合国预计,到21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占到届时全世界老年人口20.2亿的近1/4。

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人口与经济高度正相关。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放缓,都与此息息相关。目前,印度的年龄中位数是27岁,中国和美国一样是37岁,而日本是47岁。

所以,趋势很明显,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债”时期,并将成为全球第一老年大国,经济也将越来越告别“人口红利”与“思春经济”。中国,能否以“思秋经济”和“养老经济”来抵挡、平缓经济增长衰落大势呢?这绝对值得考虑。

从供给侧思考的五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大力发展针对“思秋人群”的体检市场。2010年中国健康检查市场总量达到2.87亿人次,市场规模400亿;2014年,这一市场容量突破4亿人次,市场规模达到700亿元。“思秋”人群显然有着最大的体检需要,同时也有着最高的收入支撑,而近年来基因、互联网等检测技术的突破,将使得市场供需趋于对接,中国有望成为“思秋经济”的先锋。

第二个建议是大力发展针对“思秋人群”的个性化医疗定制,以及包括基因修复在内的全面保养产业。体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必然是保养和医疗方案的制定,并且不是传统的公费医疗所提供的一般医疗服务,而是互联网时代、个性化时代对“思秋人群”的量身定制、跨越千山万水的全球定制,以及“大数据+”的精准医疗。

第三个建议是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生物工程以及与信息科学相关的基础研发,在大健康基础产业上“弯道超车”。笔者在参观了以色列的生物科技后,深信信息科技后最有可能后来居上的就是生物科技的突破。在这方面,日本先行一步,不仅率先提出“思秋期”概念,还从中国几千年传统的中医和养生中寻找灵感,从中国进口原料经提炼加工后又高价出口到中国。

第四个建议是更加注重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与国家整体人口变化趋势、经济发展趋势相协调。过去,一国人口衰落,经济几乎注定日暮途穷。然而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这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抵消劳工增长下降带来的消极经济影响。

第五个建议是重视养老市场的细分研究,不断打造和升级各类“思秋”产品。同样是养老公寓的服务,在新西兰有专门针对刚退休的“年轻老人”的养老公寓,也是利润率最高的。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是要提供品质化的服务,“思秋经济”不应仅满足于吃、住、行,还要向个性化、多样化、高科技的服务上升级。管理

特约编辑:马小琳

 

压力过大,也许是你不会“移情”

跳出政策周期才能看懂房地产真相

知识经济时代,什么最值钱?

中国:必须考虑“思秋经济”了

菜鸟与顺丰之争的舆论场里,谁的脸上写满尴尬?

美的被资本追捧印证了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