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医文化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健身气功以其“治未病”的指导观念和操作手段而天然地与中医学水乳交融,从中医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五运六气等方面吸取了无尽的营养作用于自身,使健身气功既可以作为康复养生的健身方法,又可以成为承载和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思辨途径,将“形而上者谓之道”和“形而下者谓之器”完美的统一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
在五期研修课程中,曲黎敏老师侧重中医文化,柳长华老师侧重医史文献,苏颖教授专讲五运六气,费伦教授论述经络实体,倪诚老师讲九种体质,章文春教授以经络学说来解释易筋经,白粹昭医生偏重实际操作,宋天彬、赵百孝、烟建华、谢雁鸣、凃人顺等诸位老师则更多从中医基础理论与健身气功的关系方面展开论述。
老师们的讲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面广、趣闻横生,极大地丰富了学员们的眼界,提高了学员们的认识水平,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如何“将中医和健身气功融合”的问题,特别是在宣传、教授健身气功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中医和健身气功融合为“一张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五期研修班上中医老师们的授课启迪智慧、指明方向,但具体道路还得我们自己走,特别是在中医文化和健身气功的融合方面。从八段锦的动作名称就可以看出八段锦的每一个动作都与中医关系密切,所以我尝试着把学习的中医内容与具体动作结合起来。举例如下,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1、“两手托天”可以“通三焦”
早上刚起床时,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人们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可是工作了一天以后,却变得无精打采、疲乏劳累,就想好好躺着休息一下。
从“卧”到“立”,从躺下到站起来,改变的不仅是体位,还改变了内脏的状态。内脏也从“平躺”变成了“悬挂”。
工作时间太长,没有及时躺下来休息,五脏六腑就一直悬吊在那里,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慢慢下坠,不知不觉中人就觉得腰挺不直了、背也驼了、精神倦怠,中医把这种现象叫做“中气不足”,“中气”即是脾气。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人体把饮食转化成能量的发动机,这能量来自于脾气的“升清”。中气不足换言之就是人体的能量不够了,现代社会叫“能量”,古代社会把能量叫做“炁”,能量不足,就是炁不足了,“炁虚”了。所以在工作了一天之后,人们通常都会有疲倦的时候。
没有人教,大家也都会在疲倦的时候“伸个懒腰”,一个对抗疲劳的“自我保护”动作,就是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的雏形。
伸懒腰的妙处在于“提升中气”,通过三焦把气提起来,也叫做“通三焦”。三焦主气,主管着全身的气化,三焦通道不畅会出现“气虚”现象,中医所说的“气虚”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亚健康”,通常表现出乏力、倦怠、“累得连话都不想讲”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能量不够了,能量上升的通道:三焦不畅通了,作为人的一种自保功能,自然而然地就需要伸伸懒腰,扩胸、展腰、举臂、绷腿,尽量伸直两臂上举,使胸腔和腹腔充分拉伸打开,让三焦保持一个舒展、通畅的状态。
据说《中藏经》是神医华佗所著,在这部书中,华佗对“三焦”的功能非常推崇: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
所以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也是帮助大家顺气的,就像广播体操中的第一节“伸展运动”,先帮助大家活动开身体,然后再进行下面的运动。
2、什么叫“左肝右肺”?
在南宋和元朝时期的八段锦文献中,这个动作都被称为“左肝右肺如射雕”。明清时期,这个动作被叫做“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上经常说:左肝右肺,可是从解剖学的角度讲,肝脏在人体的右边,肺叶分居在胸腔的左右。难道中医认识错了?
不是中医认识的问题,而是中医所讲的“肝”和“肺”并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肝脏”和“肺叶”。
“肝”和“肺”实际上代表的是人体的功能,肝在五行属木,位于左侧,主生发;肺在五行属金,位于右侧,主收敛。这一生发一收敛,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东与西”,太阳东升西落,“东西”就象征着均衡协调,代表了日常生活。左肝右肺经常连在一起,也是因为它象征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升降有序,起落均衡,自然地使我们的生命达到和谐统一。
3、脾胃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脾主“升”,胃主“降”,一升一降,恰好就像一手上举,一手下按,所以这个动作叫做“须单举”,而不是“双举手”。
脾和胃的关系,就像是一个跷跷板的两头,一边重了,另一边就翘起来了。对现代人来说,脾和胃不能保持平衡的关系了,往往表现为“脾虚”。
脾的任务是“运化”,人体吸收的营养,要靠脾输送到全身,脾虚了,脾的力气不足了,没有力气把营养运走,这些营养就堆积在身体表面,特别是腰部和臀部,好像在腰部套上了一个游泳圈。
中医看病,对肥胖的人,“望”诊就知道病症了,肯定有“脾虚”。现代人吃得太多太好,脾的工作能力跟不上要求,慢慢就造成了一个个的“大腹便便”。
人过中年容易发福,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慢。研究发现,过了30岁,新陈代谢每10年就降低5%,由此带来衰老、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把原因归结为“新陈代谢缓慢”,用传统文化解释,就是“脾虚”了。常年劳作的农民、经常坚持有氧锻炼的人,都较少出现肥胖的现象,这是因为锻炼帮助他们“脾气充实”,能够维持理想的新陈代谢。
“须单举”这个动作,一手上撑,一手下按,并不是只有“脾主升清、胃主降浊”的象征意义,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拉伸”和“挤压”脾胃,以达到运动脾胃的目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