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文史知识

用典使事的原则与方法(下)

作者:撰文/徐晋如
五 用典的兴法

诗词家对典故成辞经过一番裁剪,使得典故成辞浑如景语,或能通过典故成辞,令读者联想到未说出的内容,便是兴的手法。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诗因游宋玉宅而作。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语,故“摇落”二字实为语典,隐指作者深知宋玉的“秋士之悲”。第三联用《高唐赋》巫山云雨之典,但写来却如绘眼前景,便是以“兴”法用典使事。老杜集中,颇多此类。又如《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第二联分别用《水经注》《博物志》的典故,但写来一片虚行浑化,让人只觉是写景而非用典,这正是“兴法”的胜境。

李商隐诗学老杜而深有自得。如《漫成三首》其一: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诗中的何、范分别指南朝何逊与范云。诗的三四句,其实是有语典的。上句出自鲍照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下句出自何逊、范云联句诗:“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一经裁剪镕铸,便如实景而豁然在目矣。

词中以兴法用典者甚新开夥。如秦观《满庭芳》:“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香囊二句,是说分别时脱下身上的衣饰相赠,这是古时分别的习俗。“销魂”二字,看似常语,实出自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样用典,就把离别时的脉脉情愫含而不露地表达出来了。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接叶巢莺”是用杜诗“接叶暗巢莺”的语典,是寄托于景的兴法。南宋葛长庚《水调歌头·丙子中元后风雨有感》:“钓台边,人把钓,兴何浓。吴江波上,烟寒水冷剪丹枫。”前用严子陵富春江垂钓之事典,是赋法;后用唐崔信明“枫落吴江冷”之语典,是兴法。

在实际运用中,用典还有以下的需要注意的原则:

1.明典暗用

近代李详《媿生丛录》引王敬美世懋《艺圃撷馀》曰:“善使故事者,勿为故事所使,如禅家云‘转法华,勿为法华转’。使事之妙,在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可意悟不可言传,可力学得不可仓卒得也。宋人使事最多,而最不善使。”李详评论说,敬美此论,真得诗家使事三昧(李详《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502页)。作诗用事,当如王士禛《池北偶谈》所云,以不露痕迹为高。《池北偶谈》记,御史董文骥外迁陇右道,作诗给送行者留别,有“逐臣西北去,河水东南流”之语。王士禛初读时以为常语,后读到《北史》所记,魏孝武帝西奔宇文泰,循河西行,流涕谓梁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这才悟出董文骥的诗句乃有所本,对其用古之妙深为叹服。李详《媿生续录》引述此条,并进一步指出,黄仲则《送张大还扬州》诗“春水方生君速去,大江东下我西行”,一用《三国志》注,一用《北史》,更是无痕迹可见(参李详《媿生续录》,《夏星》杂志1914年第1期)。按《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孙权致笺曹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意谓曹操军中多北方人,不谙水战,劝其速去。

明典暗用,是本有所典,却让普罗大众即使不知其典,也不妨碍读懂诗句。试比较南宋刘一止与北宋苏轼的两首词,便可知其中消息:

浣溪沙

刘一止

午夜明蟾冷浸溪。姮娥应有辟寒犀。桂岩仍在曲阑西。撷蕊攀条情未已,经丘寻壑想招携。不应痴马惜障泥。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障泥是垂于马之两腹,用以遮挡泥土的布饰。《世说新语·术解》记: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着连钱障。前有水,终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上二词皆用障泥之典,刘一止是明用,苏轼是暗用,苏词就比刘词更耐寻绎。

再看近代诗人张尔田的《昆明湖》:

一片空濛晓镜开,恩波犹绕旧瀛台。

广寒夜夜无人过,汾水年年有雁来。

玉座苔移唐殿柳,瑶阶叶落汉宫槐。

伤心万古丹棱沜,流出人间竟不回。

此诗为凭吊光绪皇帝之作。颔联上句用唐明皇梦游广寒宫习得《霓裳羽衣曲》之典,下句用汉武帝汾水作《秋风辞》之典,用典极切凭吊对象的身份。但更重要的是,两个典故被作者精心化用,用得毫无痕迹,的确是用典的神妙之境。

再如民国诗人冯冷斋《北游道阻感赋一律》:

燕赵经过地,萧条战垒多。不殊好风景,如此旧山河。

已误和戎策,谁挥返日戈。迷阳满前路,郤曲一兴歌。

第二联用的是《世说新语》中的常典: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诗人只是将典故中出现的原话略加剪裁,便见新意。用典这样地不着痕迹,确实非庸手所能想象。

2.死典活用

李调元《雨村赋话》载:唐代考进士试,有一次赋题是“腐草为萤”。应考举子中有一少年,不知此典所出,于是就问邻号的老举子。老举子卖弄渊博,回答他说:“草,就是‘青青河畔草’之草,也就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之草。萤就是《三字经》上‘如囊萤’之萤。”少年举子即据他的回答,写成一联曰:“昔年河畔,曾邀君子之风;今日囊中,却照圣人之典。”后果被取中,而老举子反落了第。能将死典活用,便是极上乘的诗家功夫了。

北宋宋郊、宋祁兄弟还为布衣时,深得安州太守夏竦赏识。有一次,夏竦命二人作落花诗。宋郊一联云:“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空到地香。”上联用《列仙传》:郑交甫汉皋逢二女,得其赠佩,去数十步,怀中失佩,女亦不见。下联用晋石崇妾绿珠,在石崇死后坠楼相殉之典。宋祁一联曰:“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存半面妆。”上联用汉武帝宫人丽娟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之典,下联用梁元帝妃徐氏作半面妆之典。苏文擢先生认为,二联的好处是,落花很难有正面的典故,宋氏兄弟用了拟人法,借用了典故,赋予典故全新的意义,是用典的借用法:“典而出于借用,是无而为有,点铁成金,其艺术境界应该又高一层次。”(苏文擢《邃加室讲论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362页)我以为,这也可算作死典活用的例子。

3.熟典生用

诗词当中都有一些常用的典故,如在使用时能生出变化,才称得上善用善使。如庄生梦蝶的典故,是一个常典。李商隐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明刘基词则曰:“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花枝。”意境顿然一新。《神仙传》记仙女麻姑自言“接侍以来,见东海三为桑田”,是一个常典,古人多借以慨叹世事变幻。然而李商隐《海上》诗云:“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把另一个关于麻姑的典故(蔡经见麻姑手似鸟爪,心中念言“背痒时得此爪以爬背乃佳也”)与之合用,就更透了一层意思,谓世之痴人,莫说不遇仙,便遇仙人而无仙骨,遇之何益?近代诗人黄节《无题和张孟劬韵》:“徒结中衣双绢白,可期沧海一桑红。”与原出典故意义很是不同,变成了“万万没想到世态竟有如此巨变”的意思。

《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是一个常典。鲁迅《悼丁君》诗:“如磬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瑶瑟凝尘清怨绝,可怜无女耀高丘。”即用此典。守宫点臂,也是常典,唐诗人李贺《宫娃歌》有云:“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熟典生用,可谓别出心裁。

4.正典反用

诗词中的典故,为避免熟、俗、滑,有时会正典而反用,更增兴味。如李商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此诗讽刺唐武宗好求仙。《穆天子传》记周穆王乘八骏会西王母于瑶池,西王母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此处反用,谓穆王纵遇仙人,终免不了一死,不复再能与西王母会面。

清代诗人黄仲则《绮怀》其十六: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屏除丝竹”句反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原文是:“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典故中王羲之的原意,是说人过中年后,常有慨叹生命易逝的情怀,正需要多听音乐陶写,而这种情怀自有欣乐之趣,是无法与年轻人分享的。黄诗说的是直面中年哀乐,不必借丝竹陶写,与王羲之的生命精神完全不一样。诗的尾联,同样是正典反用。羲和驾六龙而御日车,前人用此典,都为的是喟叹时光易逝,而诗人在现实人生中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反说来日茫茫,无非愁苦,何不让时间快点过去?

又如陈寅恪《吕步舒》:

证羊见惯借锄奇,生父犹然况本师。

不识董文因痛诋,时贤应笑步舒痴。

第一句用《论语》其父攘羊,其子证之之典,及贾谊谓秦因法制而弃仁义,导致“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社会风气大崩溃的典实。次句说对生身之父尚且如此,更何况对待自己的老师呢?三四二句是反用事典。《史记·儒林列传》记董仲舒“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陈诗谓吕步舒不识本师之文,故加痛诋。

除了赋比兴的用典法之外,古人把拟似依倚前人作品而浑如己出的创作过程,称之为“用势”(《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赵次公自序)或“用意”(《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引赵夔《东坡诗集注序》),可算是特殊的用典使事。如前引范仲淹《渔家傲》即是。

用典使事之法,略如上述。然而要想真正写出与古人并肩的作品,除了会用类书,更须多读经典作家的经典笺注本,深入体会古人驱使经史子集于笔端的技巧。如此作诗,方能源头活水,常年不竭。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

 

正说《思美人》

张炎牡丹芍药词与家国之思

用典使事的原则与方法(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