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经济导刊

“海外仓”为跨境电商带来发展新机遇

作者:文/阮晓东

跨境电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但是其发展依然被配送慢、难追踪、清关慢、易破损、易丢包、难退换等痛点所阻碍。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方案就是建立“海外仓”库。“海外仓”不仅可以加强中国企业海外的市场能力、销售能力、服务能力,还能透过成本缩减,大幅度提升卖家盈利水平。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导向开始侧重“海外仓”,“海外仓”也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标配”。当然,“海外仓”的建设不只是一个在境外的仓库那么简单,其建设需要在线下有一条完整的、合法的、完税的贸易链作为支撑。在未来,“海外仓”将凭借在外贸电商全交易链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制造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跨境电商痛点多多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电商平台和商户纷纷涌现。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预计将增至6.5万亿元人民币,达到30%的年增长率,占中国总进出口贸易额的20%。2016年,全球19%的网购者有从中国网站购物的经历,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最受欢迎的跨境电商出口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带动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增长,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不过和普通电商不同,跨境电商的物流成本十分高昂,笔者发现,一些商品的价格甚至比运费还低。同时,由于涉及的出关运输和报关等问题,物流限制正在成为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掣肘。比如欧美客户在网购时,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配送时间超出预期,他们就会选择投诉。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中邮小包或香港小包到俄罗斯和巴西等地,普遍的送达时间在40天到90天之间,使用专线物流稍微快些,但也需要16天到35天左右到达。发往欧美的货物一般也需要7-12天送达。长达一周两周甚至数月的配送时间,这就严重制约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如果外贸电商单笔订单的商品数量较少,在线外贸卖家向海外买家发货一般不会采用传统集装箱海运的方式运输,主要通过国际快递及国际外贸小包两种方式。采用国际快递虽然时效能够保证,但运费太贵,经常一笔订单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快递费用。如果卖家相应提高商品售价,则在与国外产品竞争时,丧失价格优势。而在外贸小包中,目前最为流行的是航空小包,虽然价格优惠,但时效性却难保证。

另外,包裹的追踪问题也很棘手。中国很多电商物流业已基本实现包裹的实时追踪查询。然而很多包裹出境后就往往无法追踪。物流发达且语言较为方便的英美澳等国稍微好一些,一些小语种国家以及物流行业极不发达国家,就算拿到单号也未必能够查询到包裹的投递信息,导致包裹难以实现跨境全程追踪。

此外,包裹如果直接从国内发货,还面临着清关慢的难题。跨境物流跟国内物流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需要通过两道海关关卡:出口国海关和目的国海关。在出口跨境电商中,物流的关键在于目的国海关,经常出现海关扣货查验,处理的结果有三种:直接没收、货件退回发件地或要求补充文件资料再放行。“没收”和“退件”带来的损失都是卖家难以承受的,而“补充文件资料再放行”无疑延长了配送时间,可能导致买家投诉甚至拒付。

根据eBay委托Forrester Research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阻碍跨境电商用户购买的两大主因是“物流成本过高”(占总调查人数的51%)和“派送时间过长”(占总调查人数的47%)。也就是说,物流已经成为跨境电商提供本地化购物体验的最大障碍。

除此之外,从国内发货由于需要较长时间,包裹的破碎问题、丢包问题和退换货问题都很难处理。比如在跨境物流的邮政系统中,从揽件到最终货物送达客户,往往需要经过四五道甚至更多次的转运,很容易出现包裹的破损。而无论是邮政包裹还是使用专线物流,都存在一定的丢包率。这些带给客户的不仅是糟糕的购物体验,也使得卖家将承担运费、货品以及客户流失等损失。另外在商业贸易中都会出现退换货问题。但是对于卖家来说,无论是邮政包裹、商业快递,亦或是专线物流,都难以支持卖家提供退换货服务,主要因为跨境物流时间长、反向物流成本高、海关查验和缴纳关税等问题。

所以,做好跨境电商,必须要寻找新的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海外仓”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海外仓”成跨境电商平台的“标配”

“海外仓”指的是基于在海外买家国家设立仓储中心,提供从上门收货,到最后一公里派送买家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的仓储服务平台。近年来,跨境电商成为我国外贸市场的一匹黑马,在稳定外贸增长、刺激消费回流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随着我国跨境电商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行业风口正逐渐从 B2C 转移到 B2B 模式,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海外仓”已经逐渐成为大中型跨境电商平台的“标配”。

比如河北辰邦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建成的河北辰邦(欧洲)园区,距离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100多公里。作为石家庄市首个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试点项目,该园区配备800平方米标准仓库11个,集装箱卸货站1座,仓库不仅可提供一般商品、工业品及危险品的仓储业务,还可以利用集团自身在欧洲的销售渠道,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出口企业提供生产订单,与商超进行对接,为跨境电商提供整体服务解决方案。去年该“海外仓”共促成出口额400万美元,涉及石家庄市出口产品主要是工具、户外家具及五金等类别。

综合来看,“海外仓”其实就是建立在本国之外的仓储设施,也是跨境电商发展的产物。跨境电商企业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将商品批量出口到境外仓库,电商平台完成销售后,再将商品送达境外的消费者,具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核心优点。

除了方便把我国的商品销往海外,很多“海外仓”还能帮助外贸企业将国外的优势产品快速销往国内。比如“西港全球购”是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控股的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西港全球购”依托外经贸集团良好的海外关系,已在欧洲、美洲、澳洲建立超过20个分支机构,和众多国际品牌及知名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拥有完善的全球采购和供应体系。今年4月,重庆对外经贸集团与荷兰签署“海外仓”合作协议。该仓位于阿姆斯特丹机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区位优势显著,能够辐射整个欧洲市场,极大地延长渝欧公司海外采购链条和和能力。渝欧公司从欧洲采购的商品,可以在该“海外仓”集货,一方面把这些产品销售给国内的其它跨境电商平台,一方面通过海外直邮的方式直接发给国内消费者。同时,利用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把重庆特色优质产品销往荷兰等欧洲市场,为重庆产品“走出去”开辟新通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超过800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海外仓”,数量超过1500个。地区分布上,我国企业设立的“海外仓”主要集中在美、欧等发达地区;国别上主要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日本等;形式上,以租用仓为主,自建仓较少;数量上,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以后设立的海外仓占一半以上。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的企业走出去设仓数量较多。

就目前而言,双向的跨境电商依然在发展之中。但是对于大多数跨境中小电商来说,使用的还是费用昂贵的海外直邮,“海外仓”只是在一些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中存在,但是由于“海外仓”可以帮助电商运营者从国际配送转化为当地配送、增强客户体验度,所以“海外仓”的地位在跨境电商发展中的也愈加重要。政策导向开始侧重“海外仓”

自从2015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等重磅政策文件以来,我国的跨境电商行业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跨境电商符合当前我国消费模式转化的新特点,既让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海外的产品和服务,又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倒逼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2017年将增至8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2017年5月,海关总署印发了《2017年海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部署12项重点工作,全方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网上丝绸之路”建设,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沿线物流枢纽布局设立其“海外仓”。

“海外仓”模式非常有利于我国产品的外销。一方面是“海外仓”建设有利于降低成本。传统出口模式需经过外国进口商、外国批发商、外国零售商三个环节才能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而通过“海外仓”,货物从打包运输、集中清关、从国内集中装箱到邮寄到达,不仅可以降低零散通关的障碍,卖家在国内通过网络向“海外仓”发出订单配送指令,还可以实现货物本地配送,降低了破损和丢包率。海外的买家也可以在线查询物流配送状态,而且可以便捷退换货。

“海外仓”也是展示品牌、售后、咨询的窗口。集中运输和本地配送也解决了以往邮寄对物品重量和规格的限制,扩大了跨境电商的经营范围。最关键的是,由于发货地成为了本地,买家购物兴趣和产品的搜索排名都会提高,商品售价和销量可相应提升。据统计,“海外仓”物流环节较零售直邮方式成本可降低20%-50%,货运时间从20天左右缩短到3至5天。存储在其“海外仓”的商品平均售价比直邮高30%,销售量平均是从中国本土发货商品销售量的3.4倍,物流好评率提升30%。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海外仓”等跨境电商B2B模式实现清关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避免偷税漏税。对于消费者而言,“海外仓”还能服务于国人“海淘”。 比如在中国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最发达省份之一的浙江省,在北美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率先建设和运营了几百个“海外仓”,这一配套设施和机制,解决了跨境电商面临的种种难题,让浙江省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再次保持领先。

这一做法为包括广东在内的沿海省份所学习和效仿。比如广东东莞市海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做跨境电商的企业,在美国、墨西哥、英国、德国组建了“海外仓” ,集合发货,反馈数据。去年,这家公司销售了一个亿,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更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广东省政府也在2016年末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跨境电商建立“海外仓”。据悉,此专项资金的对象为在重点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有仓储设施,以跨境电子商务B2B、B2B2C、B2C模式开展的进出口业务,提供“海外仓”储、通关、配送、展示等服务的广东省内注册企业或单位,给予单家企业不超过300万元,不超过投资额40%的资助。需要申请的企业需要符合已在3个或以上的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海外仓”,“海外仓”总面积在5000㎡以上,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海外仓”日发货量在2000票以上。

这是这些政策的扶持,让我国的“海外仓”建设形成了一股潮流。我国不断增多的“海外仓”越来越具有跨境电商标准配置的意味;并且,“海外仓”的运营也渐渐成熟起来,成为解决跨境电商发展阶段性难题的一个关键步骤。

FBA模式替代“海外仓”——第三方物流的解决之道

全球化的第一步,就是让所有商品流动无障碍。通过打破国家之间产生的空间障碍,简化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模式,扩宽原来贸易地域范围,开创中国国际贸易的新经济,提高中国国际贸易水平。跨境电商对保持我国外贸稳增长具有深远意义,对于中国的国际贸易逐步走向无国界贸易,引领全世界国际贸易的改善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商运营的企业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和资金来建设“海外仓”产品,对于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海外仓”来进行运营成为必然的选择。

在所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Amazon的自营物流系统最为让人称道。亚马逊从成立至今经历了20年的发展,同时也是引领电商仓储物流发展的20年。为了解决跨境物流问题,亚马逊开创了一整套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电商仓储物流的模式,在过去20年的快速稳健的发展中,亚马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覆盖全球的运营网络。

为了帮助很多小企业跨国物流的障碍,Amazon的“海外仓模式”就是建立了一套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亚马逊提供的代发货业务)物流体系,来提供类似“海外仓”的的代发货业务,目前FBA也已开放给中国卖家。据悉,在FBA系统中,卖家先将产品发往亚马逊FBA仓库,再由amazon 提供仓储、拣货打包、配送、收款、客服、退货处理一条龙物流服务,同时,亚马逊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由于亚马逊在全球拥有109个运营中心,可到达18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亚马逊有13个运营中心,近300多条干线运输线路,可向1400多个区县的消费者提供当日达、次日达服务。所以这样的规模和速度让很多企业都非常依赖FBA仓促物流系统进行产品销售。

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贸企业发现,本地化购物体验的核心是快速的配送时间和无忧的退换货。因此,“海外仓”就很重要,但是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海外仓”,那么类似亚马逊FBA的平台就非常重要,所以中国也开始有企业开始关注这个巨大的市场。

国内的大龙网是走的比较快的企业。大龙网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为核心,通过首创“互联网+展馆”模式,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并可供中国企业借鉴的“海外仓”实施模式,已经在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前展厅后“海外仓”的网贸馆。这种新型的“海外仓”为中国企业出口商品融入海外本土市场搭建了很好的跳板。大龙网通过打造以“海外仓”支撑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在面向海外零售商的推广中,大龙网不仅能提供线上及移动端的商品查询、实时交流功能,也能通过“海外仓”让当地零售商在网贸会的展厅实地体验商品。

大数据物流协同平台菜鸟网络布局速度则更快,目前菜鸟网络的平台上有74个跨境仓库,其中主要服务于出口的“海外仓”有43个。目前,菜鸟网络正在逐步和各国邮政签订信息共享协议。签订协议后,各国邮政公司可以提早了解菜鸟的物流订单情况,提早报关并安排配送,大大提高物流时效。目前菜鸟网络已经同俄罗斯、西班牙、新加坡等国邮政签订了协议,其他国家也在推进过程中。

类似的还有“中邮海外仓”,其隶属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国际业务部。目前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澳洲等4个国家设立5个“海外仓”,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其中机电类、家居类、汽车配件类、3C产品等中国优势产品都通过“中邮“海外仓””进行销售,这能比直邮模式缩短至少5至10个工作日,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在海外的销售。同时,“中邮海外仓”还能为国内电商卖家提供美国、澳洲、英国及巴西等多国境外远程仓储管理服务,包括统一客户订单接入,头程运输、出口报关、结汇退税、境外仓储管理、尾程配送、售后服务等内容,并根据各国法律条件,提供基于海关监管保税仓或普通仓的仓储+配送。

未来,这种为出口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仓配一体解决方案的第三方“海外仓”物流模式将越来越受欢迎,并为中国制造的产品提供有效的物流保证。

 

一带一路,智力先行

工业大数据驱动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的绿色转型

大数据如何重塑制造业

创新驱动中国·道势术

尴尬风电:“弃风”中寻找“救命稻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