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背景下,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发展绿色经济、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政策和法规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二产业比重远超发达国家,而GDP也占全球的15%,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国内看,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0%、70%和85%,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刻不容缓。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经济增长模式看,中国仍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尽管投资的增速在放缓,但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如今已经达到83%。2016年,基建投资增速接近20%,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反弹,这意味着钢材、水泥、石化、有色等产品的生产规模仍在扩张,治理环境污染的难度很大。以2015年的数据为例,中国的水泥、煤炭、粗钢、铝等很多大宗商品的产量均要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甚至更高。
绿色制造技术代表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生产效率、劳动条件等因素的现代制造模式。通过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清洁的能源以及高效、节能、降耗的先进制造工艺与设备,在整个制造过程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劳动环境宜人,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
推行绿色制造,就是要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循环利用等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全产业链的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是第一阶段目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
绿色制造技术水平直接体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开发绿色制造技术成为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强化制造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美国将其列为《先进制造伙伴计划2.0》中11项振兴制造业的关键技术之一,德国将“资源效率(含环境影响)”列为“工业4.0”的八大关键领域之一。英国《未来制造》中提出实施绿色制造提高现有产品的生态性能,重建完整的可持续工业体系,实现节材75%、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的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绿色制造。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发绿色制造新技术,关注绿色制造发展模式,关注绿色产品开发,推进产业结构与生产制造模式变革。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工厂中水、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2012年美国提出了到2020年原材料消耗量减少15%、加工废屑减少90%、能耗减少75%的目标。德国启动“Blue Competence”高能效机电产品倡议,如要求机床减重50%以上、能耗减少30%~40%、报废后机床100%可回收等。其他措施如基于产业共生和闭环循环的工业生态模式,通过融合新能源和能量回收技术实现能源自主独立的生态工厂等绿色制造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短流程、清洁化制造技术,推进制造过程节能减排等。
绿色制造是世界各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和技术创新领域。美国提出“无废弃物加工”的新一代制造技术,即加工过程中不产生废弃物,或产生的废弃物能被整个制造过程中作为原料而利用,并在下一个流程中不再产生废弃物。德国“工业4.0”的实质和特点是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柔性个性化生产。世界机械工程技术未来发展主题是开发绿色化新技术,以应对能源、环境、食品、住房、水资源、交通、安全和健康等挑战,创造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工程解决方案,满足全人类基本需要。
《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公布,有学者称其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是第一阶段目标,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比2015年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9%。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绿色制造的关注度不言而喻。规划提出要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规划在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方面进行以下部署: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年9月发布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贯彻了这些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绿色制造的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为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2017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14个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我国发展绿色制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制造技术水平相比,我国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生产应用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制造业规模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绿色化制造技术水平低,制造方式粗放,大而不强。中国单位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及日本。
以铸锻焊等热加工行业为例:我国铸件尺寸精度低于国际标准1~2个等级,废品率高出5%~10%,加工余量高出1~3个等级;每吨铸铁件能耗为0.55~0.7吨标准煤,国外为0.3~0.4吨标准煤;每吨锻件平均能耗约1.4吨标煤,日本仅0.515吨标煤;每吨工件热处理平均能耗约660千瓦时,发达国家平均在450千瓦时以下。
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的约束不断加剧,长期依赖的低成本优势逐步削弱。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对工业绿色发展支撑不足,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难度大、进度慢,一些科研立项产、学、研三方“脱节”问题严重。特别是绿色化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受制于人,资源利用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甚至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化水平指标已成为新贸易壁垒。
在生产过程中,我国企业目前更多关注效益和产值,对资源能源消耗相对关注少,更缺乏明确的资源能源消耗考核目标,缺乏绿色制造标准及规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更需要关注并推进绿色制造。
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国家绿色制造标准化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一批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但相对量大面广的制造业,需要制定修订更多的绿色制造标准。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如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机床能效与生态设计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用指令等。同时提出了明确的能源效率计划目标,如德国在实施的资源效率生产计划中明确:到2020年,能源效率比1990年提高一倍,原材料效率比1994年提高一倍。
我国绿色制造发展起步晚,企业绿色化发展水平低,缺乏绿色装备、绿色生态车间、绿色生态工厂和绿色生态产业园。国际上,欧盟提出绿色生态工厂,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工程及其系统仿真、生产装备新型控制系统、绿色制造工艺及装备、物料资源优化利用生产模式、无害化替代材料制造工艺、工厂生态效率规划及能量管理系统等,以实现技术、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基于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和转型升级、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我国绿色制造前景广阔,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及装备创新发展、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产业园正当其时。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制造相关标准体系,如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标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机床能效与生态设计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用指令等。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初见成效
根据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座谈会的公开信息,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推动工业能效提升,推广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工艺,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加强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法规标准建设,工业绿色发展呈现新局面。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4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6%,节能环保产业同比增长10%,工业生产清洁化水平、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行业规范条件逐步健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绿色发展理念逐步增强,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依照《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必须构建“4+2”绿色制造体系。其中,“4”主要指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2”主要指的是壮大绿色企业和强化绿色监管。这些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两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共计16类、119种产品。产品类型包括家用洗涤剂、可降解塑料、杀虫剂、建材陶瓷。第二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首次覆盖家用电器产品,其中,长虹旗下美菱13款家用电冰箱产品入选。
“美菱冰箱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环保用材,0.1度变频的节能技术,实现1Hz精确变频,保证冰箱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降低运行能耗;此外,0.1℃精确控温,减少温度波动对冰箱保鲜的冲击,延长食物保鲜时间。”美菱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京未来几年以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绿色建材等产品为突破口,以保障食品、药品、婴童用品等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以点带面,开发推广绿色产品,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
日前,国务院通报表扬了珠三角三座城市的7项工作,东莞占3项,“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正在其中。如今的东莞,已逐渐从中国制造大市走向制造业强市。
绿色制造技术在东莞正得到广泛应用。集约化、节约化、低碳化、循环化生产成为主流,制造业绿色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四个“全省第一”:电机能效提升总功率约245.5万千瓦,提升量居全省第一;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累计10488标准台,改造量居全省第一;推动666家重点能耗企业实现在线监测,监测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5.23%,累计下降率居全省第一。
今天,无论谁走进鞍钢,都会对茂盛的树木、如茵的绿草、整洁的厂房叹为观止,仿佛置身于城市花园之中,烟尘笼罩、尘埃飞扬的历史早已画上了休止符。而这一切都是鞍山钢铁坚持实施绿色制造,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取得的成就。
从2013年起,鞍山钢铁相继投资43.9亿元,实施了“蓝天工程”环保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落后的6座小焦炉和21座耐火白灰竖窑的拆扒、烧结机脱硫、电厂脱硫脱硝、西大沟废水二期深度处理、部分原料场封闭和烧结机尾以及耐火回转窑除尘提效达标改造等50项重点环保项目,全面完成了国家、辽宁省政府环保责任书和“十二五”减排任务,基本上完成了钢铁、火电行业的提标改造,装备水平和环境质量均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节能降耗、废物利用、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建设绿色生态型钢铁企业道路。钢铁产品全部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
在大规模技术改造过程中,坚持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同步进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降耗。小高炉、平炉、小焦炉、模铸等能耗高、污染重的工艺和装备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钢、铁生产实现了大型化、连续化和现代化,废水、废气、废渣实现再资源化,从源头上遏制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鞍山钢铁在发展企业保护环境上实现了标本兼治。在钢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削减,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鞍山钢铁在厂区环境绿化方面提出创建生态优美、环境友好型厂区的总体思路,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厂区绿化工程、环厂区绿化带建设和苗木、绿地管护,冶金厂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鞍钢的绿化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肯定,曾荣获辽宁省政府授予的“花园式工厂”和“辽宁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还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开始,鞍山钢铁又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绿化生态建设,在厂区西部建成了占地约20万平方米、被誉为“城市绿肺”的“擢秀园”冶金厂区内生态公园。它的建成将会减少周围粉尘,进一步改善鞍钢厂区环境质量,鞍山钢铁向绿色工厂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目前,鞍山钢铁主体工艺及设备均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配建的环保设施技术装备水平处于行业领先。2016年,SO2、NOX、颗粒物、COD的排放总量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6.4%、35.6%、63.1%、83.9%;吨钢SO2、NOX、颗粒物、COD分别下降71.9%、41.7%、68.5%、84.5%。“十三五”期间,鞍山钢铁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严格环保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满足绿色发展新要求。
上海绿色发展又有新举措。从2016年6月起,临港产业区、金山工业区、上海化工区、金桥开发区、市北高新区首批五家绿色园区创建试点启动。为推动绿色园区创建,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与上海银行等十家银行签订《上海市“节能减排收益权”质押500亿绿色融资合作备忘录》,这是目前国内参与银行最多、资金规模最大、针对绿色产业园区创建的节能减排投融资新模式。十家银行承诺,在“十三五”期间以“节能减排收益权”模式提供500亿元人民币融资额度。
天津将打造、提升一批绿色示范工厂和绿色示范园区,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等产业化示范,提升重点工业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到2020年,形成南港石化、临港装备、临空航空、子牙循环经济、北辰高端装备等5个绿色制造示范园区和100家绿色示范工厂,成为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要真正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绿色大数据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工业绿色智能水平势在必行。”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巡视员胥树凡认为,要围绕绿色发展的要求,建立全国清洁生产数据中心,实现大数据集中,为清洁生产技术需求方和所有方搭建交流与服务的平台。同时,要推动能源管理智慧化,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推动生产全过程精准协同,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从而促进生产方式绿色精益化。
专家认为,仅从生产过程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无法从源头上解决资源错配的问题,必须发挥产业联动效应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浪费。一是以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绿色制造;二是以资源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制造;三是以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制造;四是以社会力量协力推动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