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已整整三年,我居然仍对电气工学一无所知,就那样升到大四,现在想想真觉得挺不正常。一路下来畅通无阻,光这事已经挺厚脸皮了,况且我还企图靠这样的考试技巧直接混到毕业。更不知天高地厚的是,我甚至开始考虑如何混进一家企业。
到大四之后,按照毕业课题,我们每几个人被分为一个小组,被塞进指导教授的研究室。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就要在这里做实验、写报告、开讨论会。这个房间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大意义,这里对我们大四学生来说,还是商讨求职对策的作战基地。
第一次去研究室时,指导教授对我们说:“说老实话,今年的求职形势还不明朗。大部分意见是,去年只是一个偶然的春天,今年仍旧会回到严冬。各位要了解这一情况,现在立刻扔掉某些天真的想法。”
我们的心情伴随着“咚”的一声变得灰暗。
“给大家一个参考。”教授继续道,“能进那种连邻居大妈都知道的公司的,只是极少数优秀学生。如果觉得自己并不优秀,眼光就别那么高。”
又是“咚”的一声。我的脑海里,若干家著名大型企业的名字稀里哗啦碎了一地。
这一天,我们的求职作战开始了。首先要逐一细读企业介绍。那些迄今为止从未见过或听过的公司,从业务内容到注册资金,再到休假天数,所有情况我们都仔细地看在眼里。
到了五六月份,企业会公布对大学开放的推荐名额。那时候,我们必须获得大学推荐才能去参加招聘考试,所以大学能拿到哪些企业的推荐名额就成为我们命运的十字路口。
就算自己想进的公司在学校有推荐名额,欢天喜地也还太早。推荐名额这种东西,一家企业一般只给一个。就算是获得推荐,也不见得一定可以得到工作。
因此我们在招聘考试之前,必须先从大学内部的明争暗斗中胜出。如果各位觉得“明争暗斗”用词不当,也可以说是“运筹帷幄”。
七月的某一天,我们每人都拿到一张纸。上面是姓名栏,下面还有三个空白栏。
“把自己想进的企业,从第一志愿开始,按顺序写三个交上来。”发纸的助教老师说。
同时,他就分配以及获得推荐名额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说明。
一句话归纳,这并不是仅仅盲目写下三个自己想去公司的名称就可高枕无忧的事。不适当地耍些手段,搞不好就会落得“之后另行商议”的下场。
到了这种时候,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情报量上。掌握什么人将哪家公司选为第一志愿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那些看上去成绩比自己优秀的人,必须要一个不漏地查清楚。
我将第一志愿定为日本首屈一指的 K 重工。我要进这里,我要造飞机!我是这样想的。
但是当我将这些告诉助教老师后,老师的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他说道。
“啊?为什么?”
“嗯……虽然有些难以启齿,不过,A也选了K重工。”
A是和我同一个研究室的朋友,在我们整个电气工学专业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人才。
这可不行!我立刻就想通了,决定转换方向。
接下来,我看上了位于爱知县的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T汽车。但我觉得希望应该也很渺茫。因为其他人不可能放过这家公司。
果然,后来我得知隔壁研究室的才子已将其列为第一志愿。
我决定剑走偏锋,试着去找一些并不广为人知、实际上规模又很大、做交通工具相关业务的公司。哪有条件刚好都吻合的公司?不过我还真找到一家。那就是和T 汽车同属一个集团的汽车配件制造商N 公司。那是个几乎不做电视广告宣传的配件制造商,所以邻居大妈根本不知道。同理,学生当中不知道的肯定也很多。
但是,抱有同样想法的肯定另有人在。果然,我得到消息,其他研究室的一个男生也盯上了N公司。而且棘手的是,和那家伙比起来,我的成绩到底是好是坏,我心里还没数。
接下来就要运筹帷幄了。我首先故意放出自己正以N 公司作为第一志愿的消息。因为我断定,敌人肯定也不知道我俩成绩相比孰优孰劣,听到这个消息时,或许会选择改变想法。
接下来就是比耐心,也可说是懦夫博弈。提交志愿的期限已经逼近,而对方出什么牌还不知道,再磨磨蹭蹭可能就得不到推荐名额了。
而在提交截止日当天,我终于得知敌人已将志愿变更为D工业。
就这样,我充满信心地将写有“第一志愿N公司”的纸交了上去。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填报志愿时都如此曲折。有不少人以一种十分随意的方式,做出了或许将左右自己一生的抉择。
志愿就这样定了下来。接下来是去企业参观。表面上说是参观,其实,这是入职考试。为此需要先将简历邮寄过去。
写简历,对不谙世事的傻瓜们来说,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喂,‘兴趣爱好’那一栏你写什么?”朋友问我。
“滑雪、看电影,反正就是这一类的吧。”我答道。
“不能写读书吗?”
“我还是决定不写。万一在面试时被问到最近读过什么书,可就糟了。”
“那倒也是啊。接下来的‘特长’呢?”
“特长啊……”我哭丧着脸,“那一栏我也正愁着呢。没什么证书,珠算啊,书法啊,英语会话,全不会。老老实实地写‘无’,可能还好点……”
“我怎么觉得,那看上去好像很无能呢……”
“本来就是啊。”
我们只得冥思苦想。
最终,我们在“特长”一栏写下的是“连做一百个俯卧撑”。看到这一条,指导教授当场命令我们擦掉——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嘛。
简历写完了,接下来必须准备贴在上面的照片。一头烫过的长发外加皮夹克的照片又不能贴。
我首先去阪急百货店买了学生求职时穿的那种深蓝色西服和竖条纹领带。这样的装扮常被说成是太单调或者没个性,可万一因为胡乱彰显个性而导致没被录取,谁也不会替我负责。公司人事部的人常常说“不会以个性太强为由不录取”,但就连不谙世事的学生都知道这是谎言。
服装备齐之后,接下来还需要将发型也变得没个性。我来到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去的那家理发店,说:“我要去参加求职考试,帮我理个合适的发型。”
“哦,你也开始找工作啦。真是快啊。”一直以来把我的头发剪得时短时长的师傅略有感触地说,“合适的发型,那就是求职头啦。”
“嗯,差不多吧。”
“好的。”师傅卷起袖子,那表情好像在说“我已经等不及,要大显身手了”。
几十分钟后,发型改造完成了。映照在面前镜子里的,是一张陌生男人的脸。头发中间的那道缝儿,看上去甚至让人觉得有些痛——精准的三七分,简直就是银行职员的翻版。此前被头发所遮挡的皮肤,因为没有被晒到过而显得特别白。这发型跟我当时穿的T 恤和牛仔裤完全不配,让人感觉有些难为情。
“这个头,看上去跟另外装上去的一样。”我说。
“那才好啊。”师傅点头道。
走出理发店,回家换上西服,我直接去了照相馆。照相馆老板看了一眼我的发型,说:“是拍找工作用的照片吧?”我回答:“是的。”
“现在好多人都去自助拍照机那里凑合,小兄弟,你不错。”老板夸赞我,随后他又添上一句,“为了让你能被录取,我要把你照得聪明点、认真点。”好像我本人看上去又傻又马虎似的。
可三天后出来的照片里,那张男人的脸,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一张不法推销员的脸。我真想数落那位老板,这到底哪里看上去聪明,哪里看上去认真,可因为也没有重新照的时间,只好直接贴在简历上。
七月过半,终于要动真格的了。先是已经完成企业参观的学生陆续带回各种情报,主要是关于面试时的问题——选择本公司的理由,想做怎样的工作,学生时代是怎样度过的,等等,全是些意料之中的问题。面试时间平均十几分钟吧。
我去N公司的时刻终于来临。形式上的参观活动结束后,马上就是面试。面试官有三个。除那些大致能想象到的问题之外,还被问到一点关于在射箭部担任部长的问题,其他再没什么值得一提。
“好,可以了。辛苦了。”
听到这句话,我终于松了口气,站起身来。坐在最右边的面试官轻轻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照片跟你本人相差很大啊。”
“啊?是吗?”我稍微迟疑了一下。
“下次还是贴张更自然的照片比较好。”
“啊,好……”
走出房间后,我陷入沉思。“下次”是什么意思?是“今后应聘其他公司时”的意思吗?
回到大阪后的那段时间,我简直坐立不安。我甚至想,如果没通过,是不是该去那家照相馆放把火。因为照片的问题而没被录取,这可是听都没听说过。正因为这样,当我从指导教授那里得知已被录取的消息时,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
朋友们陆续找到了工作,其中也有失败多次的。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失败的人当中,成绩优秀的反而占多数。看来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在面试时就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做出妥协。“不管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做”,这句话他们说不出口。“越没有尊严的学生越容易找到工作”,我觉得这话听上去有些耐人寻味。
总之,我就这样进了N公司。
第二年三月末,我住进了公司的单身宿舍。那时,我得以再次眺望公司总部的景色。日本最大的汽车配件制造商,看上去像一座巨大的白色要塞。
“从现在开始的三十多年,我都要在这里工作了。”这样一想,我立刻被不安和恐惧包围。好的,加油吧!此时的我并没有踌躇满志的感觉。
“不管怎么说,”我告诉自己,“犯傻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要认真地生活。”
当时我做梦也没想到,数年后的自己,竟会因再次犯傻而夹着尾巴逃出公司。
(彼岸花开 摘自南海出版公司《我的晃荡的青春》一书)
一曰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二曰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三曰清心,心灵平静;四曰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五曰信心,积极豁达;六曰专心,术业有专攻;七曰耐心,潜心修行,等待机会;八曰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林语堂“八味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