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在经济环境恶劣的形势下,投资机构可对投资进行适当配置调整,例如重点关注PPP领域的投资机会。
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探索完善优先股和国家特殊管理股方式,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中央祭出“混改”大旗,同时在基础设施领域更是由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从2014年至今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措施48项,政策空前密集,旨在加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不管是“混改”还是“PPP”,其核心目的都是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投资,以提振低迷下滑的经济形势。
笔者之所以关注PPP领域的投资趋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回报可靠。PPP项目回报机制大致分为三种:政府购买、特许经
营权和使用者付费。而使用者付费中又涉及到可行性缺口补助,即使用者付费不足以满足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成本回收和合理回报,而由政府以财政补贴、股本投入、优惠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的经济补助。
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大部分项目都涉及到财政的支出问题,例如购买服务类、政府付费类。未来需要财政买单的项目统计占比超过50%,其中30%左右是可行性缺口补助,15%到20%左右完全由使用者付费。PPP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融资、贷款以及项目回报,更多在于政府财政能力对其项目的“强力背书”。
第二,资产的不可替代性。PPP项目内容包括燃气、热力、电力、医疗、养老、水务、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等为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此前专业人士对PPP项目的统计情况来看(从行业和投资角度),交通项目排在最前列,占整体约55%左右;其次是水务类、市政类和社会事业类,三项均占比约15%左右。这些公共产品的刚性需求和不可替代性,同样具有优质资产的属性。
第三,项目的“稀缺性”。说到PPP项目的市场规模,自中央政府强力推行以来,地方政府逐步意识到PPP的优越性所在,大量的招商会和推介会不断上演。笔者援引业内人士统计数据,2014年财政部推第一轮示范项目30个,总投资1800亿;2015年8、9月份公布第二批示范项目206个,两批合计示范项目236个,总投资在8300亿左右。地方政府层面,目前共有19个省,进行了PPP项目推介,项目总数约3410个,总投资4.98万亿。
虽然市场规模看上去很大,但按照财政部近日印发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下称《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一方面,该《指引》规范了地方政府不顾实际财力、盲目上马PPP项目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控制了PPP的发展规模。而且,正在招商推介的很多PPP项目,从项目识别角度上来说,也未必都能实际真的做成PPP模式,里面掺杂了更多的地方政府的招商项目和渴望引资的主观愿望。
现在PPP项目看上去很热,实则仍有虚火,表现在:投资机构观望情绪仍很严重;央企、国企参与的多,民营资本参与的少。个中原因无外乎是政府违约和信用问题,对于“新官不理旧债”痼疾的隐忧。但笔者仍然看好在新一届政府的推动下,依法治国的开启比让我们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更靠谱。
总之,尽管当前PPP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问题也在逐个地付诸解决。正如好的厨师做菜不会把所有食材一股脑地都倒进锅里,来自PPP的这场盛宴也需要精心烹制,而看到机会提前布局者,才是笑到最后的人。
(作者系深圳铸信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236个2015年8、9月份公布第二批示范项目206个,两批合计示范项目236个,总投资在8300亿左右。
正如好的厨师做菜不会把所有食材一股脑地都倒进锅里,来自PPP的这场盛宴也需要精心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