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食品

线上线下融合生鲜电商O20呈现模式对决

作者:文 叶菁
在经历了多年爆发式增长后,从2016年开始,我国生鲜电商似乎集体进入寒冬期。为扭转颓势,生鲜市场竞争开始聚焦传统商超等线下零售资源的争夺。继京东与永辉、达达战略合作之后,近日,世纪华联、欧尚超市、沃尔玛等纷纷加入京东到家;阿里旗下的生鲜超市项目“盒马鲜生”先后进军上海、北京等地;易果加速整合线下资源;本来生活也要开线下店了。线上与线下企业从对抗逐渐走向相互渗透并探索新零售模式,将成为2017年生鲜电商发展趋势。

生鲜电商优胜劣汰线下商超价值突显

一进入2017年,生鲜电商这个圈子就热闹起来。今年2月,爱鲜蜂无奈卖身,与中商惠民达成战略合作;3月初,“菜到啦”也宣布关停。实际上,优胜劣汰的局面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按上线时间顺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表:菜管家、鲜品会、美味七七、花样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帮、后厨网、青年菜君、特土网、果食帮、采购兄弟、壹桌、本来便利、吉哆生活、抢鲜购等14家企业倒闭。

市场是流动的,有倒闭的就有趁机“圈地”的。近日,发家于上海并拿到阿里注资的盒马鲜生挥师北上,将在北京开出门店。据悉,盒马鲜生主打超市与餐饮的跨界融合,采用多渠道的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模式。另一个“圈地”大佬来自京东,成立于2015年4月的京东到家已经是北京生鲜电商行业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在2016年合并达达后,京东到家的业务主要包含众包物流平台及超市生鲜O2O平台两大业务板块。

事实上,除了京东、多点外,盒马鲜生进京还将面对每日优鲜、中粮我买网等同行,所以,一场硬仗在所难免。而纵观这些成功“圈地”的巨头们,他们无一不将眼光聚焦在线下商超上。可见,线下商超的价值不可估量。

线上线下融合 市场空间扩大

由于资本追捧,生鲜电商行业入局者颇多,但这个行业存在的物流与损耗两大痛点仍是掣肘。当前,生鲜电商已步入2.0时代。生鲜电商2.0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特征,线下流量入口和物流配送能力是核心要素。

生鲜电商1.0以高客单、高毛利、高成本为典型特征,1.0时代受制于生鲜产品运输成本高、易损耗等特点,生鲜电商只能以高毛利产品为主,而中高端市场的市场容量偏小,导致生鲜电商企业普遍亏损。

生鲜电商2.0以线上线下融合为典型特征,配送员得以在附近门店就近采购和配送,配送费用大幅下降。除了销售高毛利产品,生鲜电商也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普通果蔬产品,市场空间明显扩大。生鲜电商2.0时代,线下流量入口和物流配送中心价值凸显。

除此之外,消费升级趋势下的市场需求增强,高频次、刚需性质的线下生鲜消费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市场。

生鲜电商O2O呈现模式之争

生鲜电商对于物流、仓储建设的要求很高,想要走得长远,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相较于上一轮生鲜超市倒闭潮,新零售时代生鲜O2O开始呈现模式的对决。阿里和京东就是两种典型。

在电商模式上,阿里与京东分别实行的是轻资产和重资产模式,京东自建物流、自营平台等。而在生鲜超市的模式上二者却相反,阿里盒马鲜生建立自营超市体系,京东到家则与传统商超合作。本来生活方面称,线上线下融合及现场加工餐饮都为表象,背后的供应链管理、购物体验的营造、衍生服务的提供乃至于对周边社区的融入,才是与传统商超最终产生区别之处。

不过,要入局生鲜电商行业,在根基不稳时就选择重资产模式被认为存在较大风险。以天天果园为例,这个在2010年4月创办于浦东软件园孵化器的企业,由于砸下大手笔自建仓储以及冷链物流,在去年陷入近百家线下门店集中关店漩涡,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线下店。

由此可见,对于生鲜电商市场而言,一场优胜劣汰的比赛还将继续进行。

 

回顾阶段性成果 制定下一步任务

创新品种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加快发展冷链物流 保障食品安全

粮食自给率低的日本如何成就跨国大粮商

在文化中探寻价值

华北渗坑事件中不可忽视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