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阅兵式历时两个多小时。从总体上看,朝鲜阅兵按照迎军旗、阅兵式和分列式三部分进行。阅兵开始前,受阅部队经过大同江大桥进入到金日成广场附近集结,机械化方队的坦克装甲车辆一直从广场西北面排列到牡丹峰,乘车官兵在车前列队。韩国《时事周刊》透露,这些部队主要来自平壤防御司令部(也称第91防卫军团)、前方军团和第11军团航空陆战队,遵从“就近就熟”的调兵原则,这些精锐部队不仅能体现朝鲜人民军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因为受阅经验丰富,压缩了预备训练时间。
分列式开始后,数十个徒步方队和乘车方队依次行进。其中身着丛林迷彩的朝鲜第11军团特种兵甚是威武。该军团地位显赫,由总参谋部直辖,充当战略预备队,2012年1月19日,刚出任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不久的金正恩便视察该部队,并亲手捧起部队司令部附近的泉水洗脸,因为第11军团是金日成亲手创建,连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他定下来的,由于部队附近有一条四季都在流淌的清澈泉水,金日成还手书“银晶水”。按照朝鲜军事战略,第11军团的任务可总结为三大方面,即“主力投入、后方投入、活动渗透”。首先,第11军团特种兵直接支援正规军作战,遂行侧翼突袭及包围攻击,同时为保护重要据点提供支援;其次是在韩国腹地遂行“非正规作战”,这是第11军团最基本的任务——在爆发全面战争时渗透进韩国后方开辟“第二战线”,重点瘫痪韩国人口集中的城市,并视情况在山岳地区开展游击战;第三是对韩美联合部队核心设施进行破坏,朝鲜特种兵在渗透进敌方地区后可对敌基地设施发起破袭,韩国和驻韩美军的空军基地、导弹基地、雷达及防空网、油库、发电站是优先攻击的目标。
在现场,第11军团出动了轻步兵、狙击兵、航空陆战兵(即伞兵)等部队受阅。据“脱北者”透露,1999年,时任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日视察位于平安北道北仓的第11军团所属第82旅时,曾指示将轻步兵旅统称“闪电旅”,海军陆战旅统称“惊雷旅”,狙击旅改称为“霹雳旅”,但由于第82旅是一支陆海空特种兵混成的部队,所以委员长亲自为其定名为“暴风旅”,随之整个第11军团也被外界统称为“暴风军团”。
曾在1975—1984年工作于姜健军官学校(对外称第57训练所)、1999年定居日本的前朝鲜特种兵军官权革透露,朝鲜特种兵的作战范围绝非止于韩国,甚至包括驻日美军基地。权革的解释是:“若半岛再起战端,日本必然成为美军进攻和补给的基地。为切断美军后援,就必须攻击美军在日本的基地,只要将其摧毁,朝鲜就赢定第二次朝鲜战争,平壤对此深信不疑。”各种证据显示,负责攻击驻日美军基地的是朝鲜人民军第11军团下辖的第60、61(黄海南道),第62(黄海北道),第82(平安北道)轻步兵旅,从海岸实施攻击的是第4(咸镜南道),第8、第9(黄海南道),第12(平安北道)海上狙击旅。
权革对朝鲜特种兵训练有这样的描述:“所有人要背负几十公斤的装备在陡峭的山路上跑步,且一天内要跑100千米,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彻底的肉体折磨,在他们的内心中烙下必死的决心和对领袖的绝对忠诚。训练内容还包括埋伏、夜袭、武装泅渡、追击、阵地攻防等。”
值得注意的是,继第11军团之后,直接保卫朝鲜首脑安全的护卫总局方阵也出现在平壤阅兵现场。该局受平壤防御司令部节制,由三个护卫部组成,第1护卫部专门负责最高领袖及其办公休息地点的警卫;第2护卫部负责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大楼、锦秀山纪念宫等重要国家机关的警护;第3护卫部则负责党政要员的安全。韩国《月刊朝鲜》披露,真正贴身保卫金正恩的是护卫总局最精悍的部队——“吴中翕7团”,所有成员均是陆海空三军诸兵种中的佼佼者,他们先在平安北道的阳德郡进行为期一年的高强度训练后才加入部队,其使命就是“保卫革命的首脑”。由于该部队太过神秘,直到1998年开始在人民军中轰轰烈烈地开展“夺取‘吴中翕7团’称号”运动后,外界才知道该部队的存在。知情人透露,“吴中翕7团”不是如其称谓那样的团级部队,它是介于师级与军级之间的编制,兵力达1.2万人,最高指挥官的军衔是中将。“吴中翕7团”的首任团长是曾任人民军第2师师长的李模中将,他曾深得已故领导人金正日的信任,配有4台可随时调度的车辆,包括军用奔驰、苏制乌阿兹防弹吉普车、指挥用装甲车等,而普通师长平时只能有两辆车可用。不仅如此,就连上级配发的训练用弹药,“吴中翕7团”也比其他部队多。
◎ 头戴新型头盔的人民军受阅部队
◎ 身穿新型装具、佩戴夜视镜、携带大容量滚筒式弹匣步枪的朝鲜特种部队“暴风战力”坦克部队
此次阅兵式的重头戏当然是人民军机械化部队和大型导弹的公开展示。韩国军事专家洪成彪重点指出,此次阅兵中,朝鲜刻意突出震慑美韩的“暴风战力”,尤其是人民军陆军王牌——近卫汉城柳京洙第105坦克师被摆在车辆方队的最前列。该师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王牌部队,曾在1950年创造3天拿下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的惊人战绩,至今仍是最高领袖极为器重的“虎贲雄师”,并且经常在韩国大门口——临津江进行渡河演练。曾在该师服役过的“脱北”军官姜武哲向韩国《东亚日报》透露,第105师的名称屡有改动,上世纪70年代甚至因伪装需要干脆叫“第820训练所”,但国家主席金日成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说:“如果叫什么训练所,广大人民就会遗忘这支英雄部队,还是改回来叫近卫坦克师吧。”于是在1985年,“第820训练所”又恢复到原来的番号。虽然该部队顶着“近卫坦克师”的头衔,但它的编制却是军团级,其实朝鲜所有对外称“训练所”的部队基本都是军团级部队。第105师就下辖第105、106、107、923坦克旅,这里要说明一下,第923旅之所以没有按顺序编号为第108旅,是因为原先第820训练所的命名日是9月23日,以纪念日命名部队更有意义。
此次展示的朝鲜最先进的坦克“先军号”,它的身世充满传奇色彩。苏联解体后,朝鲜从俄罗斯买到大量报废的T-72坦克车体和零件,通过“拆旧拼凑”研究这一更高级坦克的构造和精密仪器设备。2001年8月2日,访问俄罗斯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曾专程访问了下塔吉尔的乌拉尔机械车辆厂,并提出购买该厂出品的T-90坦克的请求,但俄罗斯委婉地拒绝了金正日。据一名高层“脱北者”透露,金正日回到朝鲜后,特地指示生产坦克的柳京洙工厂领导:“我们也要制造出像T-90那样的先进坦克给俄罗斯人看看!”经过不懈努力,“先军号”坦克终于在2009年正式投产。
在朝鲜,坦克兵们接受到的教育大都是自己的装备如何强大,像“先军号”坦克所用的穿甲弹就被说成是“无坚不摧”。朝鲜坦克兵接受的战术教育不是要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而是敌人哪种武器对自己有威胁,就要先消灭它,像第105师中就有专门研究韩军坦克部队的情报分析组,课题就是确认敌人的战斗编制、弹药储存量、战斗力等,做到心里有数。
韩国学者观察,以第105师为代表的朝鲜机械化部队尽管在装备上不具有优势,但它们长期沿250千米的朝韩“军事分界线”进行攻势部署,尤其是集中1 2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的近卫第105坦克师和第806机械化军团一旦“有事”,可根据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的作战预案,直接完成中部和东部战线的突破。在美韩联合司令部看来,朝鲜人民军攻击战术并非梯次展开,波次攻击,而习惯同时从多个方向奇袭攻击,对朝鲜人民军来说,“战场上只有攻击没有防御”。实际上,人民军坦克兵平时训练的最多就是速度战,这一战术的核心是“打击-突破-包围-歼灭”,他们充分考虑到前线地区的部队实战部署和地理特点,充分设计了奇袭打击战、高速突破战、野外包围战、早期歼灭战等多种有效战术,而几种战术可发挥“集成优势”(人民军称之为“主体战法”)。
“钢铁意志”的炮兵
继广为外界熟悉的170毫米“主体炮”之后,让外界眼前一亮的还有朝鲜自研的240、300毫米火箭炮。与2015年展示的型号相比,它们的最大变化莫过于驾驶室全部换上装甲壳体,面对开火时的爆震波以及敌方弹片袭击的防护力大为提高。其中,240毫米火箭炮仍维持1992年以来的两组各11管定向管组模式,底盘选择类似罗马尼亚罗曼卡车的底盘。这一点不足为奇,因为冷战时代,朝鲜与罗马尼亚保持着亲密关系,在防务领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朝鲜人民军远程火箭炮主力都是240毫米火箭炮,并且在更大口径火箭炮列装前,它都是朝鲜对韩国首尔最有威胁的炮兵装备。对于该炮的具体性能,美韩情报机关主要通过叙利亚战场来了解,因为伊朗沙希德·巴哈里工业集团(SBIG)从朝鲜购买该炮特许生产权,仿制出“黎明”3(Fadjr-3)火箭炮,并且通过出口给黎巴嫩真主党,投入到叙利亚战场作战,其射程应在50~60千米之间。在240毫米火箭炮之外,朝鲜还展示了代号“主体-100”的8联装大口径火箭炮,不过相比2015年首次展出的时候,该炮舍弃了原来从邻国进口的重型卡车底盘,转而使用与240毫米火箭炮一样的罗曼卡车底盘,“主体-100”采用两组各四根定向管组,通过框架结构连接到升降臂上。“主体-100”曾于2016年3月在元山附近的虎岛半岛展开试射,目标在咸镜南道利原郡外海的一座小岛上,射程超过150千米。值得注意的是,朝中社曾在介绍该炮时说过,该炮是为人民军“预备炮兵”准备的,这个单位常被外界称为“炮兵军团”,是朝鲜人民军中一支专门装备远程火炮的武装力量。
◎ 配备多种武器的“天马号-216”坦克
◎ 朝鲜展示的30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神秘的“防空空军”
作为冷战后第一个遭受美国战略轰炸的国家,朝鲜在国土防空建设方面不遗余力。鉴于航空兵部队缺乏强大的国力和外援支撑,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防空空军(简称“空军”)越来越多地依靠地面防空火网来遂行战斗任务。早在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就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美帝国主义之所以在战争主要阶段掌握主动权,享有“绝对战区制空权”和“相对战争区制空权”是重要因素,前者表示双方军队活动区域、特别是交战区域的空中控制权,后者表示双方战略全纵深空域的控制权。他指出,一旦半岛再次爆发冲突,朝鲜人民军要依托丰富的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保护国家和军队有生力量,利用隐蔽机动的防空火力牵制和消灭敌人的航空力量。此次阅兵中,朝鲜干脆没让空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露面,而是将外界称作“东方S-300”的“闪电”5(韩国国家情报院称KN-06)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接受了检阅。
韩国“北韩信息中心”援引朝鲜国内流出的所谓“内部资料”称,该导弹雷达发射机功率强大,具有国外雷达少有的“烧穿能力”,能够压制小功率干扰机,其对战机目标的锁定距离为160千米。另外,“闪电”5系统未公开的指挥所,据说装有多个大小相同的工作台,每个工作台有两具20英寸彩色液晶多功能平面位置显示器,指挥所自动化程度与俄罗斯S-300PM系列相当,由1名军官和5名士兵就能完成整个指挥控制流程。
韩国《国防时代》月刊指出。目前,朝鲜全境被俄制远程警戒雷达所覆盖,涉及型号为P-12/18,P-14,P-35/37等,朝鲜国内工厂均实现自产。据访问过生产雷达的南浦通信机械厂的缅甸军事代表团成员回忆,朝鲜工厂在雷达生产中运用大量精密元器件,实现雷达产品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变,这些改进可以提高雷达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与探测精度。更重要的是,朝鲜空军基地和固定防空阵地都建有独立供电系统,而且在2005年以后,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与空军各歼击航空兵师、反航空师(防空师)之间的通信光缆全部敷设完毕,目前估计这一网络已敷设到团级。前文提到的缅甸军事代表团就参观过一处朝鲜人民军地下防空指挥所,它位于距朝韩“军事分界线”仅60千米的山体内,内设人工与自动标图板。缅甸军人撰写的报告称:“美军飞机在韩国上空活动的实时坐标被显示在一块计算机屏上。在人工标图板前,女性标图员通过连接坐标点记录下美机的航路。根据目标高度的不同(1 000~3 000米),朝方雷达的探测距离在124~167千米。”外界估计,这类地下防空指挥所数量众多,在进行了半个世纪的“国家要塞化”工程后,朝鲜人民军已将重要兵工厂与军事单位都深埋在地下工事或山体坑道,这对美韩空军的侦察打击能力是很大的挑战。
实际上,朝鲜有能力将这些雷达组网,建立较完善的对空警戒与指挥系统,该系统不光用来引导航空兵作战,也为朝鲜庞大的地面防空力量提供目标指示。韩国《亚洲经济》表示,朝鲜人民军对野战机动防空和固定要地防空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俄罗斯和中国,从普通步兵排装备的单兵地空导弹,到依托坚固地下工事的“防空长臂”(如“闪电”5地空导弹),令韩美飞行员在战时必须谨慎对待。例如,由于半岛多为山地,有高灵敏度传感器护身的美韩战机在地形限制下仍得经常贴地飞行,这就容易受到地空导弹的攻击。考虑到“闪电”5导弹具有更强的机动作战能力,加之它完全可以依赖外部信息源作战,因此打击的突然性是过去朝鲜旧款地空导弹比不了的。即便是遇到朝鲜低档的单兵肩扛式导弹,韩美战机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遇到此类导弹攻击,韩美战机会习惯性抛撒比自身发动机热量高出四倍的热焰弹予以干扰,可是朝鲜人民军近年来部署的肩扛式导弹是在中红外线频谱工作的,对韩美常用的近红外线热焰弹具有“免疫效果”。
◎ 朝鲜比较先进可靠的远程防空导弹是俄制S-200
◎ 不久前发射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再次亮相据韩国《亚洲经济》2012年3月10日报道,自2000年以来,朝鲜明显加大地空导弹的产量,总库存大约增加了20倍,朝鲜人民军试图采取“以地制空”的战法,阻挠美韩在战时快速夺取制空权。通过卫星和航空侦察照片判读,朝鲜空军应有约270部SA-75/“红旗”2J导弹发射器,32部S-125导弹发射器,36部S-200导弹发射器,配套的导弹数量接近1万枚,而新投产的“闪电”5导弹数量也在逐步增加。韩国军方人士称,朝鲜将大批导弹密集部署在平壤及其以南的前线地带,以威慑美韩作战机群。在这些导弹中,美韩最担忧的莫过于“闪电”5和S-200,考虑到朝鲜半岛狭小的环境,它即便在朝鲜纵深发射,也能摧毁在韩国首都圈、京畿道上空飞行的航空器。
可以预见,一旦与韩美空军发生全面空战,朝鲜空军性能落后的作战飞机将在很短时间内消耗殆尽。韩国国防研究院在2006年的兵棋推演中估计,美韩空军只要三天就能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获胜。正如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2013年提交给国会的朝鲜军力报告指出的,随着机群日益老化,朝鲜人民军越来越依靠地面防空兵器与地下掩体设施来防御空袭。与现代作战飞机相比,地空导弹系统的开发生产成本低,易于维护与训练,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毕竟较小的国土面积能够让朝鲜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绵密防空网络。
韩国《时事首尔》2011年7月报道,朝鲜不仅沿用原苏联遗留在本国境内的KRTP-81“拉莫娜”战略电子情报系统(ELINT,即被动雷达),还自制了功能类似的产品,秘密部署在沙里院、海州附近的防空基地内,它们有可能捕捉到美国隐形战斗机间的通信信号,也许还能跟踪掌握美军隐形战斗机的速度和飞行轨迹。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推测,朝鲜国产被动雷达的技术性能可能比“拉莫娜”更先进,能侦察纵深400千米、宽100千米范围内的情况,能够发现300千米以内的空中目标。如果由一个指挥所(C2)同时指挥三部“海州”信号站,利用三角测量法,整套系统的探测距离可延伸至600千米,能同时跟踪40个目标,飞机外部的隐身设计和隐身涂料对它都不起作用。按照韩国方面的说法,朝鲜被动雷达具有一定的目标识别能力,备有多目标信号特征数据库,其数字运算系统可快速对几十种不同目标信号辐射源的技术参数进行测量比对,并与自储数据库比较分析,使雷达能准确识别各种空中、地面或海面目标。
最后的“撒手锏”
当然,大家更关心朝鲜弹道导弹的发展情况。此次阅兵中,朝鲜展示了两种新型远程弹道导弹,一种是由牵引卡车携带,长度略短,另一种由多轴越野卡车背负驮载,长度较长。专家通过判读阅兵影像指出,多轴越野卡车与白俄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MAZ)的MAZ-7910/7911型8轴特种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TEL)相似,后者是俄战略火箭兵所用“白杨”M洲际导弹的“代步工具”。但有评论认为该车不是MAZ那样的全轮驱动,其中2对轮只是负重轮,因此不是从白俄罗斯进口,有可能是从东亚国家进口后自行改装的。专家还注意到,朝鲜远程导弹发射车通过金日成广场时没有留下较为明显的轮胎辙印,显示车辆为轻载,导弹发射筒可能是空的。
自信的展示
韩国学者认为,朝鲜武器库虽然庞大而丰富,但从整个阅兵编排来看,仍停留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多数自行火炮均为敞开式战斗室,缺乏现代化信息火控系统,装甲车辆也普遍没有安装精密的防护装甲和探测传感器。更致命的是,朝鲜人民军严重缺乏先进战机,以至于地面车辆广泛配置大口径高射枪炮或射程仅4 000米的肩扛式地空导弹,如此密集的防空火力部署其实间接反映出朝鲜军队的无奈。一名定居韩国的“脱北者”声称,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朝鲜人民军主要武器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但作训油料供应不太正常,像空军多数飞行员的月平均升空训练时间才30~40分钟,各军兵种不仅缺少燃油,还缺少必要的润滑油和液压油。2003年美国攻击伊拉克前,朝鲜主要靠从伊拉克进口原油然后加工各类液压油,但萨达姆倒台后,朝鲜人民军用油的缺口就很难补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阅兵式上朝鲜人民军刻意突出导弹、火炮、特种兵等“非对称作战力量”。
◎ 此次阅兵式首次出现的远程弹道导弹,其发射车应该不是16×16全轮驱动,而是12×12。注意其中两个车轮的轮毂(圆圈处)
◎ 俄罗斯“亚尔斯”战略导弹发射车,应为16×16全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