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在西部调研时来西北大学座谈,很幸运校领导也让我参加并给机会发言,当时就结合自己学术研究的内容与现状,就为什么“丝绸之路”在文化上能得到那么多发达国家学者的重视,什么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精神”,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是真正能得到世界公认和尊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什么样的中国文化才配走出去等问题做了如下即兴发言。
我作为首批公费留学生东渡扶桑时,正赶上日本的“丝路热”,那时遍览了六至八世纪的汉佛佛教造型艺术。回国上研究生时又考察了我国境内天山南路的几乎所有佛教石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安晚报》发表长篇连载《丝路谈画》。其后参访全国佛教遗迹,自费考察了世界128个国家,九百多个世界著名博物馆及佛教圣地,公费出版了西部人文丛书之《唐代宗教造型艺术》。在自身实际的民间国际交流中,就一些亲身感受,谈点个人看法。
我是从事佛教造型艺术研究的,我们学校在博物馆内设立了“东方智慧·长安人一一岳钰佛教美术馆”。五年来,经过27届世界佛联“般若佛教绘画展”,中国首届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研讨会指定的“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美术作品展”,以及来馆参观的国家领导人、院士、外国学者、艺术界同行、各佛教派别僧尼、喇嘛等,都对我弘扬佛教文化所做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和褒奖。我也试探着把我的佛教画册赠送给土耳其、埃及、黎巴嫩等地的穆斯林朋友,在以色列又赠送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朋友,在俄罗斯、厄立特里亚又赠送给了东正教的朋友,他们都非常高兴和发自内心地把画册当做艺术品来尊重和收藏。台湾佛光山的负责人一直想让我到他们那里展览,这说明我作品的艺术性与内容是受到各个国家、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人们喜爱的。印度总理对他来西安赠送他的礼物“菩提树叶绘佛影”更是爱不释手,三次在微博上赞扬……
“物质”与“文化”一直是自有人类以来被所有学科所触及的内容。我着重想从文化方面来谈自己的一点感受:我的同事和我一起去新疆开会前,给我说想给亲戚带两箱我们陕西临潼石榴做礼品。然而到乌鲁木齐一看,那里的石榴比陕西的大一倍,也不好意思送亲戚了。我告诉他,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植物,他的行为是把石头往山里背。我是天生的卷发,但因卷得厉害,别人都认为是人工烫的,可的确是自己长的,这可能与“五胡乱华”有关。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文化无处不在,对文化的认识绝对不能主观先入,要怀揣一颗谦虚的心,尊重世界各种文化。
人类生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般的生活、艺术的生活、纯精神的宗教生活。在我们个人层面,现在大家家里都装修了,自己穿衣服也都有了品位,这就进入到艺术生活的阶段。而再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就将个人的“脸面”称为“尊严”了。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这是从政治上获得了尊严;外国人说我们是“穷棒子”,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足起来,这是从经济上获得了尊严;外国人说我们是土豪,而习主席和他的团队,力图从文化上让中国人获得尊严,那才是真正的获得了尊严。欧洲有位哲人曾说:“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国库的殷实,也不在于城池的坚固,以及武力的强大和公共设施的华丽,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体现在国民整体素质和理想与品格上。”
我个人认为,在丝绸之路上曾经行走了三位宗教学者,一是大家所熟知的玄奘,取经时27岁,年富力强。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法显,他64岁开始远行,不仅走了玄奘相同的路,还比玄奘走得远,而且是从海上乘船归来。三是在唐代从印度来西安传播佛教密宗文化的印度僧人善无畏,他东渡时已82岁,垂垂老矣。这三位由于年龄的差异,在相同的路程和困难面前,他们在精神方面惟一的相同之处是:“意志、信心和决心”。这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精神”,它已超越了宗教本身,而适用于今天的“四通”精神。假如我们在纪念本国先贤的同时,也不忘那些给我们送文化来的使者,这才彰显出大国的胸怀与气度。
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决不是当今社会被异化了的“写毛笔字画牡丹”的自娱自乐状态下的“文化”概念,首先我们要在五千年文化中梳理出真正好的,能代表中国文化和让别人佩服的“文化”。“丝绸之路”是德国人李季霍芬首提的,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博希和,瑞典的斯文·霍定,日本的大谷光瑞,还有俄罗斯探险队都到过丝绸之路,为什么发达国家同时都蜂拥到丝绸之路上来呢?就是因为六世纪汉传佛教艺术文化的魅力,因为它是当时全世界所共识的顶级先进文化。因此世界各大博物馆中都以拥有敦煌瑰宝而自豪,并有专门的研究领域“敦煌学”。但这完全与今天的汉传佛教文化是两码事,因为宋代中国文化早熟,统治者将艺术家和工匠分离开来,使魏晋南北朝和唐代大艺术家集中于宗教场所竞相创作的氛围不复存在,再加之元、清两代的原因,使得当今汉传佛教造型艺术的光辉和影响力,已经不能代表中国真正的传统文化。佛教在全世界分为三大部份:以巴利文为主的小乘上座部南传佛教;以汉语为中心的西域、中原、远东为主的大乘汉传佛教;以藏文为主的大乘密宗藏传佛教。集中于东南亚的南传佛教宗教造型单一,而藏传佛教神秘和森严,都不能和汉传佛教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品味同日而语。如何重塑六世纪汉传佛教造型艺术之辉煌,是中国文化步入大国之列的必然途径。因此,有关宗教造型艺术教育是应该作为国之大事而斟酌的时候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和印度以及其他国家都在推藏传佛教,所以从国际政治的角度、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考量,提倡、挖掘、继承、发扬中国汉传佛教造型艺术,这一纯精神内容的“文化”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老方法上,而要继续发扬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精神,在我们的五千年文化中梳理出真正好的、能代表中国形象、能让别人佩服的“文化”,推动它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挥中国文化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