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绿色中国

绿色金融正当时

作者:文|本刊记者 刘倩玮
4月15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承办的“2017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绿色金融峰会”在北京举办。来自绿金委成员机构和相关单位的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绿金委顾问陈雨露,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刘大山,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绿金委顾问张红力,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盛和泰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雨露表示,过去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之下,在各方面的携手努力之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一、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更加完善。2016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覆盖银行、证券、保险金融等各领域绿色金融体系。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绿色经济体;二、绿色金融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绿色债券市场取得飞跃发展,绿色信贷的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效果显著;三、碳金融市场开始启动。截至2016年末,全国七个碳排放省市纳入控排企业单位超过2000家;四、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重视声誉负责任投资者不断壮大;五、国际合作亮点纷呈。中英两国央行共同主持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所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七项倡议写入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报告,大大推动了绿色金融全球化主流进程。

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绿金委成员机构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他希望绿金委在中国金融学会指导下,带领各成员机构继续深化绿色金融研究,加强与各方面沟通协调,更好发挥绿色金融机构,企业、和政策制定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刘大山建议,应逐步完善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对绿色贷款和债券进行贴息、担保、补贴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挖掘绿色金融产品融资优势。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作为合格抵押品纳入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强化对市场的整体激励。并加强专业绿色评估、认证服务第三方机构的能力建设和市场监管,鼓励第三方机构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

刘大山表示,为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还需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既熟悉绿色产业发展规律,又精通金融业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张红力说,绿色发展将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重要方向,而绿色金融将推动引领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网点和信息优势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风险管理的服务,支持一带一路地区的清洁能源、生态农业和绿色交通等项目。同时还有助于强化国际合作,分享发展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推动投资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一带一路”绿色、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盛和泰建议,强化立法保障,为绿色发展的负外部性划出法律红线;加强政府支持,对绿色产业的正外部性进行增益性补偿;把“绿色保险”纳入到整个绿色治理体系当中;把金融和保险资金作为延伸保险产业链、推动绿色产业资本的支持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绿金委主任马骏发布报告在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绿金委主任马骏代表绿金委向大会报告了绿金委2016年度工作进展和2017年度工作计划。他指出,绿金委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的两年里,在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部委领导以及中国金融学会的悉心指导下,绿金委及其170个成员机构在推动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传播绿色金融理念,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支持相关政策落地等方面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取得几十项目成果,包括参与起草、宣传和落实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 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 ) 、参与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承销和投资,从而推动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等。

2016年度绿金委启动和支持了二十多个项目,内容涉及政策倡议、产品研究、书籍出版、宣传教育等。本次年会上绿金委和成员机构发布了十项成果,包括《国际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中国人保财险绿色保险实践介绍、《2016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和《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中国银行资产担保债券、“平安产险鹰眼系统环境风险地图”、基金与保险资管业环境压力测试方法、《企业主体绿色评级方法体系》和《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方法体系》、“企业环境信息公益平台”、环境成本内部化分析方法与工具、《地方政府绿色债券激励机制研究》等。

马骏在绿金委工作报告中说,在2017年和今后几年内,绿金委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充分动员和利用金融界和绿色企业界的资源,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和推动《指导意见》的细化和落地。他说,绿金委将在2017年度启动近20个新的研究课题和论坛与研讨活动。

大会同期举行了六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地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与展望、环境风险分析与环境信用评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绿色产业,和环境信息披露与推广应用为主题,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环境保护部等国家政府部门,内蒙古金融办、贵州金融办、浙江省衢州市等地方政府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等国内金融机构,启迪科服等实体企业,保尔森基金会、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汇丰集团等国际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绿色金融在地方,“一地一策”因地制宜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调整的关键时期,支持绿色经济、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对于绿色金融的需求十分紧迫。

“十三五”期间,随着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地进行,绿色金融的使命与机遇并存。在对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上,地方绿色金融的创新和发展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国家层面的绿色金融不同,地方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应密切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产业基础,综合考虑发展的阶段性、绿色项目建设需求等实际问题,“一地一策”因地制宜鼓励创新。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良春发言 刘芬 摄在主题为“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的分论坛上,六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绿色金融专家和相关负责人就地方绿色金融发展问题分享了先进经验和见解。

近两年,随着新《环保法》、“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领域重磅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环境的执法力度大大增强,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方绿色金融的实践与创新同样也离不开法律和政策的指导与保障,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环保部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从法律和政策角度,解读了最新的环保政策。

他指出,中国的环境目前面临污染排放总量大、质量比较差、生态损失比较重、风险高等问题,环境现状与公众期待距离较大,环境形势仍十分严峻。2016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此,国家各部门做了许多努力,包括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保专项规划目标;农业部、环保部、国土部在土壤修复方面做了专门具体安排;环保部为了保证山水林田湖修护,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矿山治理,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也推进了一批项目库供金融机构来选择投资方向。

别涛说,虽然目前中国环境状况远不如人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要促进这个环境由相对稳定到逐步改善,这个过程需要有较长的路要走。但“五位一体”中有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实现全面小康里也有与环保相关的重要内容……中国环境的治理是大有前景的,我们应对它充满信心。

作为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的相关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王良春、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主任姜华、贵州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李瑶分别就各省市实际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享了他们在地区绿色金融方面的优秀经验和独到见解。

浙江省虽然是资源小省,但却是一个经济强省。作为本次大会推介的唯一一个地市绿色发展样板,衢州市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做了很多探索。王良春指出,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衢州市“建设浙江生态屏障”的科学定位,在绿色发展的过程当中,衢州市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建立与之匹配的绿色金融体系,支撑绿色的发展。

王良春强调,衢州市着力把握绿色发展的标准,对绿色发展有一条完整的评审指标体系。以生态环保为底线,以科技为支撑,以对财政和社会的双重贡献为价值追求,为绿色金融匹配绿色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参照依据。总体上由于有了绿色金融的支撑,绿色发展的步子走的还是比较稳的。

内蒙古横跨三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里,生态建设保护对于繁荣稳定边疆大局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意义。姜华指出,近年来,内蒙古在实践中做了先行的探索,在绿色信贷促进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绿色债券发行、农业保险引领绿色保险、设立绿色基金等方面成绩显著,内蒙古绿色金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对于之后地方绿色金融的发展,姜华建议加快完善与实践相适应的绿色金融分类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制定有关绿色金融奖补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探讨把财政奖补政策和绿色金融政策相结合,推出这种组合拳,来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奖惩措施。

贵州作为国家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基地,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上增速明显,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李瑶指出,绿色金融既是助推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支撑,也是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创新方面,李瑶认为,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是简单增加绿色投资规模,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同时,发展绿色金融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政府的正向引导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助推器。除此之外,解决期限错配也是解决融资重要手段,而打造数据铁笼则是提升绿色项目信用的重要抓手。

针对县域绿色经济的发展,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关键在县域,县域发展重点在金融,金融支持重点在绿色。他建议,第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尤其是各级政府一定要设计出企业和社会能够承担的金融产品,包括财政政策、补贴政策,相关配套政策;第二,要设计出一个产业之间投入和收益,成本和收益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包括财政产品;第三,要设计出区域之间的产业互助基金。

绿色金融推动引领绿色“一带一路”发展

当前,“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战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明确提出要建设“绿色丝绸之路”,要共同建设绿色、和谐、共赢的“一带一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环境风险已成为“一带一路”对外投资风险的重要内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投融资绿色化。“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发展正在愈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主题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的分论坛上,五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就“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发展发表了看法。

丝绸之路逐渐成为遍布全球的共同概念,外交部、发改委几个部委发布的远景里已经定位为绿色丝绸之路。新疆作为绿色丝绸之路上的“桥头堡”,其绿色金融的发展备受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新疆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郭建伟表示,绿色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发展底色,“一带一路”只能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用绿色金融来推进。“我国曾经在对外投资方面‘吃过一些苦头’,一些对外投资因为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社会问题出现了停滞、倒退,甚至造成了损失。因此,‘一带一路’在推进投资贸易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金融风险,只有靠绿色金融来化解。”

郭建伟指出,在丝绸之路上建设基础设施的潜力和资金需求量很大。为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应将绿色金融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在使其更加可持续的同时,为相互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联通渠道。

“新疆有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能源基地、资源基地,也是大通道。所以,新疆的资源农业和能源的绿色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用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同样也需要引入绿色金融的支持和绿色的概念。”郭建伟强调,将新疆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色核心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疆只能进行绿色化改造,必须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加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结合精准扶贫,支持农业布局的改革,让贫困户一下转移到绿色农业的发展上,让他增收、脱贫,走出一条绿色农业道路来。在工业方面,应通过引入绿色技术,对传统的工业进行改造,再培育新兴的产业,让工业按照整体的规划逐步朝着绿色化发展。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我们的思路是在每个地区实行整板块绿色化。即通过整体设计,让这个地区一步一步地全面实现绿色,而不是某一个企业绿色、某一个项目绿色或者是某一个县、乡绿色化,其它地方污染。最终一步一步地实现整个天地全是绿色的。”郭建伟透露,截止至去年底,新疆的绿色信贷余额是1529亿,增长了20.35%。

同时他也坦言,新疆作为一个丝绸之路核心区,绿色经济的培育工作还是比较滞后,也缺乏一些绿色的资源,在绿色资源配置当中怎么样把金融、财政、环保、证券协调一块儿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我们想用绿色金融逐步推进,由易到难,先树立最容易成功的样板来引导它们逐步走向绿色道路,到最终再给大家还原一个美丽新疆。”

保尔森基金会中国顾问孙蕊对保尔森基金会的项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和沿线国家的一个“合唱”,也可以让全球各个国家共享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红利。

在对“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关系的看法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高级战略顾问詹树认为,应当更平等、更多元地去看待“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将多边投资平台的作用发挥出来,除了物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还需注重相关政策、标准以及金融媒介的衔接。

推动“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跨界,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技术总顾问翟永平对能源的绿色转型和亚洲基础设施能源投资的需求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能源领域和绿色金融领域交流还不够,同时,亚洲发展国家面临着能源供应的可及性问题和能源结构问题两大挑战。

翟永平表示,绿色金融的目的是支持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用有限的资金来解决应对绿色转型所需要的巨大资金需求,从亚洲开发银行的角度来看,其项目必须要含有创新:首先要使用新的技术,新技术为解决能源可及性和绿色转型的矛盾提供了可行性;其次,在商务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农村的光伏扶贫;对投融资工具进行创新,支持不同地区、企业的多种需求。翟永平认为,在具体项目层次的创新加上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绿色转型。

UNEP Inquiry高级顾问余晓文建议,“一带一路”要去“神秘化”,我国目前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余晓文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基础设施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先目标,这些目标里会越来越多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这些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基础设施强调的更多是可持续、绿色。“我们希望中国‘一带一路’在整个建设、倡导和实施的过程中能够考虑绿色金融、绿色基础设施。”

全方位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随着市场规模的日益发展壮大,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最大的两部分内容,备受关注。在主题为“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分论坛上,五名来自监管部门、国际金融机构、全国股份行、地方股份行和评级机构的专家,就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期许: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乃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的是政策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认知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内部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下一步需要在信息、信用评价、激励和约束、素质提高、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努力。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指出,银监会从2007年就开始倡导绿色金融,提出了《节能减排授信指导意见》。2012年,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2015年初,又出台了“全球第一份”《能效信贷指引》。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应该说绿色金融正在全球掀起一片浪潮,而绿色金融的持续“火热”,离不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引领作用。

叶燕斐认为,对绿色金融、绿色信贷需求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最需要可持续发展,最 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而中国有最完备的政策框架、较好的统计制度,并制定了关键实时评价指标来评价绿色信贷等的实施效果。因此,中国在世界绿色金融发展上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但叶燕斐也坦言,目前银行还在依赖外部机构,没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很难在实质上判断企业的排放是不是真正达标,并且银行本身在绿色信贷支持方面的力度不够大,甚至有些银行“只有承诺,没有履行”,绿色信贷发展任重道远。

“银行将来还要进一步改善工作,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也能够做得更好。”叶燕斐从监管部门角度建议,银行应加大管理、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017年1月20日,江苏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以绿色金融引领战略转型,成为了继兴业银行之后又一家赤道银行。

江苏银行运营总监赵辉表示,该行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体业务的转型,绿色金融贷款占总贷款额比例由2013年的2%提升到了2016年底的13%,而且改善了资产质量,绿色贷款的不良率只有0.09%,远远低于其他贷款的不良率。同时在银监会的大力支持下,还促进了银行队伍的建设,成立了一支做绿色金融的专业队伍。

在绿色债券方面,汇丰银行中国金融机构业务主管王生具有丰富的对外发行绿色债券经验。他提出,中国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到海外发行绿色债券的好处很多,如:更好地向海外宣传中国;把北欧的一些主权基金、欧洲的保险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投资吸纳进来……

作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方面的践行者,浦发银行于2016年1月、3月和7月份,分三期发了500亿的绿色债,投入到节能、污染防治、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六大类支持项目上。浦发银行及大客户部副总经理杨静介绍,到目前为止,该绿色债的额度已经全部投放完,今后是循环使用。“以前投的项目,贷款到期了,它还回来,我们又有了额度,再投下去,进入循环使用阶段。无论是发行的速度,还是投放的进度,根据目前的披露情况,浦发应该是最快的。”

杨静指出,通过实践,发现绿色金融债和金融债存在四个方面的不同,归纳起来是“四个专”:一是专一的用途,这个资金是定向的,定向投到绿金委绿色金融债券投资目录上的六大方向;二是专门的管理,必须有专门的账户,做专门的台账,确保专款专用;三是要有专项的披露。绿色金融债,除了常规的披露以外,对绿色债券投向的项目发展情况、环境效益情况、每年的审计报告、第三方认证的报告,都要做披露;四是专门的流程。哪些项目才是绿色的项目,从支行一线到总行,有一套专门的筛选、评估流程,最后还要通过安永的认定流程。

对于绿色金融项目的绿色评估,中诚信公司的孔令强介绍,绿色评估从评估的角度来讲,主要从募集资金的投向、募集资金的使用、项目环境效益实现的可能性评估、信息披露这四大方面进行。而项目环境效益实现的可能性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点。“从我们来讲,在发债之前,肯定是报项目,要落地以后才能通过事后来检验是否符合标准。在落地之前怎么办?从专业角度上讲就是目标是什么、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如何、指定目标的团队是如何确定的标准等等。”

 

由“砍树”到“看树”的时代变迁

绿色金融正当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