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结果,虽然没有人会感到意外,但应该也是《我是歌手》三季以来最堪争议的一个结果:韩红在第二轮竞演时,演唱自己的代表作《天路》出现多处明显的破音与失误,却仍然赢了在这一轮。几乎完美发挥的李健郑淳元ALIN,很多人显然是不服的。但不服归不服而已,比赛就是这样,结果就是结果,服与不服,它就在那里。
不服,也许仍是许多人始终还没有真正接受,这只是电视节目而已,而并非真正的比赛,就算韩红拿了歌王又怎样?也不过就是个一次性的称号罢了,节目结束了,它的意义也基本就终结了。不然看看第一季的歌王羽泉,第二季的歌王韩磊,拿到歌王后的他们,各方面都并没有因为这个称号而出现多么大的翻升,真正被翻升的反倒是那些并没有拿到歌王的选手,如第一季的黄绮珊,第二季的邓紫棋。所以,电视节目的真正赢家,只会是那些真正赢得了大众收视观众而不只是赢得了名次的人,已经有很多人将李健封为这一届的“无冕之王”,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健、郑淳元、谭维维、胡彦斌,甚至第一局就已经淘汰的陈洁仪,都已经赢了韩红太多,输的只是个名号而已。
但我们当然并不能仅仅因为这个歌王的归属就否定了这一届《我是歌手》的成绩与成就,相反,无趣的,其实仅仅是韩红拿歌王这件事而已。这一季节目从整体呈现来看,不但是有趣的精彩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对于当下的歌坛而言。
最有趣的部分应该是从陈洁仪作为首位被淘汰歌手开始的。当第二期节目结束,总导演洪涛宣布陈洁仪成为首位被淘汰歌手时,很多电视观众当时的心情,就正如当晚陈洁仪那首歌曲的名字一样“心如刀割”——个唱的如此动听而又动心的歌手,怎么就能被淘汰了呢?难道这种电视歌唱比赛节目,就真的只能凭高音取胜么?
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现实是,近十年来,中国音乐受众的审美倾向,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被电视综艺节目的导向所牵引左右,当然,电视节目也是先把握了受众的一些心理变化倾向规律才决定了他们制作节目的思路和导向,譬如在大家都听腻了规规矩矩的流行演唱之后,电视综艺节目就开始搞草根选秀,让各种会唱的不会唱的孩子们都跑到电视上“想唱就唱”,利用电视观众求新求奇求刺激的心理,让很多不够歌手资格的人一夜之间被捧为歌坛巨星,似乎不会唱歌或者不好好唱歌才是能在歌坛成名立万并大红大紫的最有效途径;等到电视观众们看腻了听烦了各种音高唱不满“1234567”的歌坛巨星们的各种荒腔走板不成调之后,电视导演们又开始搞出一大把令人振聋发聩的声音来一次次在荧屏上轰炸,一下子就把观众又搞兴奋了,听到许久都没有听到过的大嗓门超高音,一个个止不住地赞叹:“哇,这才叫真本事,这才叫会唱歌!”从民间派的《中国好声音》到专业派的《我是歌手》,皆是如此。尤其是更具示范作用的《我是歌手》,自从导演洪涛第一次找李健不成而被推荐了黄绮珊之后,这位在歌坛沉寂了27年的高音女王一开口就整个提高了这个节目的音量和段位,以至于接下来的两季,《我是歌手》的音高就很难再低下来。但电视节目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样做了大家就一窝蜂地都跟着也这么做,于是乎,连续两年只要打开电视看到音乐节目,就全是各种各样的高音在那里一阵嗷嗷地叫,所谓高处不胜赛,听着听着就让不少观众又开始直打寒战了,直到本季一开赛,面对众多的高射炮选手,以中低音色取胜的陈洁仪首个被淘汰,该节目直接被讽刺为《我是高音》,更多人就开始寒心了。
这时候,电视观众的音乐审美又再一次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刺激下发生大面积的逆转,“反高音”“要走心不要走肺”“讨厌大嗓门”随着陈洁仪的离开而开始逐步发展成今年电视音乐节目审美的一种主流倾向,此时,一向以“云淡风轻,深入浅出”方式唱歌的音乐诗人李健的适时加入,又将这种倾向逐步推向高潮。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的标题所写的那样,“李健来的正是时候”,在大家都已经愤慨了高音的时候,李健来了,正中下怀。当时我就曾预言,李健应该一定不会是最终夺冠的那个,但是,一定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我是歌手》的舞台气质甚至是电视观众音乐审美倾向的那个。果不其然,从李健接下来十场比赛的成绩来看,电视观众逐渐接受了这种不靠音量而是靠音乐的唯美气质取胜的歌手和音乐作品,且不管这种接受是被刺激的还是自然产生的,当电视荧屏把李健这一类歌手的气质、作品通过一期一期的节目逐步放大并给予充分肯定时,习惯被引导的观众,在这种节目呈现的累加之下,自然也就接受了这样的演唱方式才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值得欣赏的这样一个结果,于是也在节目的牵引之下,开始了解、接受并欣赏李健这一类歌手的好,潜移默化当中,他们的音乐审美倾向又得到了改观,这一次的改观,显然是改向了一个更为理性更偏向文化性及美学意识,更为高级的方向。可以说,李健的到来,恰恰为《我是歌手》这个期待全面展示歌手各个层面的节目适时地补上歌手的文化性这一课,或者说,算是补全了歌手的文化类型,同时也验证了,文化型的气质型的歌手也是可以获得广泛观众,可以成为市场主流的。这不能不说是本届《我是歌手》最有趣、也最具价值的一个结果。
事实上,除了李健给观众上的文化这一课十分有趣之外,其他歌手的表现也堪称趣味多多,譬如胡彦斌就真正让观众开始懂得了编曲的精彩与重要性,郑淳元就让观众真正理解到语言并非歌唱的障碍,好声音配合上好技巧会产生如何奇妙的效果;谭维维则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歌手的多变性和丰富程度,李健却又亲身证明,其实“以不变应万变”同样是可能的。就连一直并不被很多观众看好的孙楠,除了最后一场那招莫名其妙的临时退出堪称败笔外,他每一场的表演也都可以看得出他有趣的用心与精彩的努力。这一季《我是歌手》最精彩最有趣之处就在于,它又一次打破了电视节目风靡了3年的一根筋式的高音思维,给了每一种不同类型的歌手真正获得电视观众深切认可的机会,并逐步让电视观众的音乐审美趋于多元化、理性化,让观众能够再度开始接受甚至追求一些有高度有深度有精度的音乐,虽然它或许还不能一下子就整个扭转了当下的音乐审美,但至少可以给音乐全面的复兴,带来不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