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经常面临搬家。小时候家庭住址跟着爸爸的工作不停变动,神户、千叶、横滨、东京、纽约。其间还回到德国与外公外婆生活了 3 年。长大后,我曾经在伦敦工作,结婚后与老公在香港生活。直到不久前,我才在鹿儿岛盖了自己的房子,算是有了稳定的新生活。
我以为,家究其本质,不就是物品吗?与物品相处的原则,我认为重要的有3点:
第 1 点是花时间选择。首先要做到不勉强自己应付性购买,要耐心等待与喜欢的物品邂逅。比如,我家为了方便上烹饪课而选择了金属材质的桌面,这样一来,椅子很不好搭配。除了款式,还得考虑坐着是否舒服、制作是否精良,价格呢又不能太贵。为此我寻找了多年,最终在东京银座的店铺里买到了来自美国东北部的阅读椅,椅子难题这才完美解决。
第 2 点就是重视旧物的价值。我喜欢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的旧物品,它们具有新物品没有的沉静和味道。我家的食器几乎都是有年头的。漆碗是鹿儿岛的祖母留下来的,还带着以往乡村的印记;妈妈给的树叶盘子,是妈妈用自己挣的钱为自己置办的嫁妆的一部分;一套白瓷盘是我20岁左右、一个人在伦敦的时候购买的,虽然颜色过于清淡,造型略简单,但至今未让人审美疲劳,仍然叫人餐餐不相忘;用来喝咖啡的杯子也是我 20 来岁时在伦敦买的,产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花色不同,但是图案精致完美。
第 3 点就是乐于修补。物品偶尔会被划伤,或被弄坏,不要急于抛弃,多考虑能不能修补维护。因为倾注了自己心血的物品,反而更有自己的味道,也更有感情。我家的沙发经历了两次翻新,而玩具猴子巴比,是我 1 岁时的生日礼物,我怎么也舍不得扔掉。这个巴比在我年过40岁的时候请人重新修补好,还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李金锋摘自山东人民出版社《无须断舍离的德国式简单生活》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