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人曹唐曾著大小《游仙诗》若干首。《小游仙诗》较简单,因为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时几乎全部钞录,得以完整保存至今。至于《大游仙诗》,则仅《唐才子传》卷八明确记录“作《大游仙诗》五十篇”,应该是当时能够见到的总数。
《全唐诗》卷六四○、卷六四一收曹唐诗二卷,没有标《大游仙诗》之目。《才调集》卷四凡录《大游仙》十一首,篇目为《刘晨阮肇游天台》《刘阮洞中遇仙人》《仙子送刘阮出洞》《仙子洞中有怀刘阮》《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诸仙子》《张硕重寄杜兰香》《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萧史携弄玉上升》《黄初平将入金华山》《织女怀牵牛》《汉武帝思李夫人》,后录《小游仙》三首。《文苑英华》卷二二五录《大游仙十三首》,篇目为《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刘晨阮肇游天台》《刘阮洞中偶仙子》《仙子送刘阮出洞》《仙子洞中有怀刘阮》《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织女怀牛郎》《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王远宴麻姑蔡经宅》《萼绿华将归九疑留别许真人》《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紫河张休真》,又录《小游仙诗》十三首。此皆明确标为《大游仙》者,皆七律,与《小游仙诗》皆七绝者不同,知大小皆以诗体分。以上二书重见者七首,故《全唐诗》卷六四○所收实为十七首。
除《全唐诗》已收十七首外,《大游仙诗》还可以有许多新的补充。南宋人编《天台前集别编》,尚存《真人酬寄羡门子》,亦七律,另《五代史补》卷一录唐《汉武帝宴西王母》诗“花影暗回三殿月,树声深锁九门霜”二句,《吟窗杂录 》卷二八引作《汉武游西王母》,为七律中联,应皆属《大游仙》,拙辑《全唐诗续拾》卷三二据以收录。南宋人编《仙都志》卷下录“运使、起居舍人曹唐二首”,其一云:“蟠桃花老华阳东,轩后登真谢六宫。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崆峒。衣冠留葬桥山月,剑履将随浪海风。看却龙髯攀不得,红霞零落鼎湖空。”席本《曹从事诗集》,《全唐诗》六四○题作《仙都即景》。但《唐诗纪事》卷五八引《诗人主客图》录《游仙诗》二句:“看却龙髯攀不得,九霞零落鼎湖宫。”有误字,但可以确认此诗亦属《大游仙诗》中的一首。诗咏鼎湖。鼎湖传为黄帝归葬处,可能为黄帝一组之最后一首。此外,《唐诗纪事》卷五八引《主客图》引《游仙》诗有“箫声欲尽月色苦,依旧汉家宫树秋”二句,另录“一曲哀歌茂陵道,汉家天子葬秋风”“谁知汉武无仙骨,满灶黄金成白烟”,可能也是《大游仙诗》的残句。此外,韩国藏高丽初期唐人七律选本《十钞诗》卷中录曹唐七律十首,见于中国文献者仅《萼绿华将归九疑山别许真人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二首,其他八首皆为佚诗,篇目为《黄帝诣崆峒山谒容成》《穆王却到人间惘然有感》《穆王有怀昆仑旧游》《再访玉真不遇 》《王母使侍女许飞琼鼓云和笙以宴武帝》《武帝食仙桃留核将种人间》《张硕对杜兰香留贶织成翠水之衣凄然有感》《汉武帝再请西王母不降》。前引《五代史补》引“花影”二句,为《王母使侍女许飞琼鼓云和笙以宴武帝》一首之颈联,前引诗题有误。
综上所考,今存《大游仙诗》完诗当有二十七首,残句三则显然分属三首诗,则完残共存诗三十首。
就以上诸诗分析,不难看出《大游仙诗》皆以数诗讲一故事,属联章体七律组诗。其中以前所见完整的一组是咏刘晨、阮肇遇仙故事的五首,即《刘晨阮肇游天台》《刘阮洞中遇仙人 》《仙子送刘阮出洞》《仙子洞中有怀刘阮》《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诸仙子》五篇,本事见宋刘义庆《幽明录 》述汉明帝永平五年(62)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迷不得返,为仙女留十日。既归,则已为晋太元八年(383)。那么是否恰好是每组五首,分别咏十个游仙故事呢?虽然没有记录,但大抵可以推定包含有另外几组故事。以下是我对其他九组诗的推测复原,并略述故事原型之来源。
《黄帝诣崆峒山谒容成》:“黄帝修心息万机,崆峒到日世情微。先生道向容成得,使者珠随象罔归。涿鹿罢兵形欲蜕,洞庭张乐梦何稀。六宫一闭夜无主,月满空山云满衣。”本事见《列仙传》卷上:“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更黑,齿落更生,事与老子同,亦云老子师也。”《夹注名贤十钞诗》引唐梁载言《十道志》有肃州崆峒山,注:“黄帝访道处。”虽还不完整,已经大体清晰。涿鹿罢兵、洞庭张乐都是有名故事,见《史记·黄帝本纪》及《庄子》。《全唐诗》所收题作《仙都即景》的那首,应该是黄帝组诗之最后一首,即以黄帝葬地鼎湖展开发挥。《穆王却到人间惘然有感》《穆王有怀昆仑旧游》《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本事见《穆天子传》。本组诗或缺二首。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王母使侍女许飞琼鼓云和笙以宴武帝》《武帝食仙桃留核将种人间》《汉武帝再请西王母不降》。本事见《汉武故事》,以及据以敷衍的《汉武内传》。
《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张硕对杜兰香留贶织成翠水之衣凄然有感》《张硕重寄杜兰香》三诗,本事见东晋曹毗《杜兰香别传》。原传不存,各书引录甚多,以今人李剑国校订本为最善(收入《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后据以改写者,则有唐杜光庭《墉城集仙传》卷五《杜兰香》一则。曹毗传叙愍帝建兴四年(317)春,西王母养女神女杜兰香,忽诣南郡张硕,自称家昔在青草湖,风溺舟没,兰香时年三岁,西王母养于昆仑山,已历千年。兰香携婢女二人,赍酒食器具,“常食粟饭,并有非时果味”。硕每食,常“七八日不饥”。《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应是组诗的第一首,说两人之偶然遇合与珍重。兰香离去时,“与硕织成袴衫”。《别传》此处大多不存,曹唐《张硕对杜兰香留贶织成翠水之衣凄然有感》云:“端简焚香送上真,五云无复更相亲。魂交纵有丹台梦,骨重终非碧落人。风静更悲青桂晚,月明空想白榆春。麟衣鹤氅虽然在,终作西陵石上尘。”是说张硕庄重送别兰香,但此时他仍修道未成,骨重难以相随,只能在风静月明之夜遥怀追想。是年八月兰香复来,告硕:“本为君作妻,情无旷达,以年,命未合,其小乖。”硕问祷祀是否有效,兰香告要经常服食。此后兰香数度降于张家,并为硕妻治妒,硕遂生数男。后兰香不至。硕偶船行,遇兰香乘车山际,硕遥述悲喜,欲攀车被拒。《张硕重寄杜兰香》云:“碧落香销兰露秋,星河无梦夜悠悠。灵妃不降三清驾,仙鹤空成万古愁。皓月隔花追叹别,瑞烟笼树省淹留。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是述别后的相思,但不知为哪次别后。今存《别传》无张硕诗,仅有兰香诗二首。如果组诗为五首,所缺当在后半数度遇合间。
综合上考,是曹唐《大游仙诗》今存为二十六首,稍过原诗之半数。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