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小康·财智

北漂一家体验“通”与“融”

作者:文|《小康》记者 杨柳
伴随着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网的织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了,当“说走就走无障碍”的通达已不再是梦想之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等“隐形壁垒”也将渐渐消融

“拖拖拉拉搞了快四个月的装修,终于看见曙光了!我是不是也可以升级为青铜级乘客了?”2016年10月28日,武洪斌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声感慨。配图不是他即将完工的新家,而是一张具有特殊意义的照片。照片里,几十张高铁票巧妙地叠放在一起,拼成了一个双环。

很快,老友们纷纷在评论里点赞调侃:“高铁老达人”、“年度铁路最佳贡献奖”、“何止是青铜级,简直是骨灰级的了。”

“骨灰级还算不上,不过我的确在北京、石家庄两地往返好多年了。”武洪斌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安镇人,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去年,夫妻俩在老家买了一套三居室。一到周末或假期,武洪斌一家就坐着高铁回老家盯装修,这才有了那一叠车票。

平时工作生活主要在北京,但一有空就随时回家乡探亲访友。早上离京,晚上返程,坐高铁就像坐公交,像武洪斌这样常年保持双城节奏的河北人还有很多。“早些年我记得是城际特快,T字头的车;后来坐动车,D字头,也要3个小时左右;到现在都是高铁,从北京回石家庄,最快的车仅需1小时7分钟。”回忆起第一次坐高铁时的情景,武洪斌依然印象深刻,“2013年春节,我从北京回家,是在正定高铁站下车的,当时整个站台上就下来我一个人,好多本地人都还不知道这个高铁站。现在不一样了,从这里上下车的乘客越来越多。”

2012年年底,京广高铁全线通车,正定高铁站也第一次投入运营,武洪斌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乘客之一。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武洪斌慢慢感觉到,在这张以高铁为驱动的“1.5小时”交通网络上,他的双城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像“串门儿”一样玩转京津冀

从北京到天津30分钟,到保定1个小时,到石家庄1小时20分。这份时间表武洪斌早已经熟稔在心。伴随着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网的织密,京津冀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被拉近了。尤其是公路“旅游直通车”和铁路“旅游专列”的开通,为武洪斌的出游提供了便利:玩转京津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16年圣诞节期间,正好是个周末,武洪斌带着妻子、女儿,约了朋友,两家人一同自驾前往张家口,3个多小时的车程后,一行人最终到了崇礼区长城岭滑雪场,有过滑雪经验的女儿很快就从初级雪道“毕业”,升级到了中级雪道。看着女儿畅快体验着从雪道飞速滑下的速度与激情,甘当摄影师的武洪斌一刻也没有闲着,连连拍照录像。而最让他得意的是抓拍到一张角度很棒的照片:白雪皑皑的背景下,穿着枚红色滑雪服的女儿挥着手跳起来,特别亮眼。现在,他把这张照片用作了自己的微信头像。

武洪斌说,这已不是第一次到张家口了,他们很早就去过那条著名的“草原天路”,领略了坝上风光。“张家口空气好啊,而且现在北京和张家口不是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了吗,人气也越来越旺了。”

不过,虽然是个地道的河北人,武洪斌也坦承,过去对河北的旅游景点了解并不多。“最熟悉的也就限于白洋淀、野三坡、避暑山庄这些,从来没觉得省内也有海、有草原、有山地。就比如滑雪吧,以前和妻子去过东北的亚布力滑雪场,近年来京张申冬奥,我才知道,原来河北的冰雪资源也这么厉害,一点儿也不输东北。”武洪斌说道。

数据显示,2013年,崇礼区接待游客157.6万人次;转年,接待人数就飙升到201.5万人次;2016年以来,崇礼区共接待游客29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5%。目前,数据仍在持续攀升。《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依托京津,河北正紧紧抓住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打造千亿规模冰雪产业集群。

而逐年升温的张家口冰雪游,仅仅是京津冀旅游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带动下,旅游业成为了行动最快的领域之一。2014年4月,京津冀旅游部门召开合作会议,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并达成共识:发挥旅游串联作用,主动作为,打破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旅游协同发展中变竞争为合作,优势互补,突出特色,共塑区域旅游品牌。

如今,这块21万多平方公里、有1亿多人口、包含15个5A级景区的土地上,渐渐融合出五张响当当的名片:“京东旅游休闲示范区”、“京南休闲购物旅游区”、“京北生态冰雪旅游圈”、“京西南生态旅游带”和“滨海休闲旅游带”。按照《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这五大旅游示范区将成为推动京津冀三地旅游一体化的先行试点平台。

武洪斌一家人的休闲度假,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冬季和女儿一起在雪地里撒欢儿,周末陪妻子去天津武清佛罗伦萨小镇边逛边买,天气好时带着父母感受野三坡农家生活乐趣。在京津冀区域内,旅游就像 “串门儿”一样方便。

逐渐消融的“隐形壁垒”

逛公园不花钱,坐公交也不花钱,自从去年办了“老年证”之后,武洪斌的父亲武树清,觉得自己“更像北京老头了”。

武树清和老伴都已经年逾花甲,7年前就随儿子一家在北京生活,对于“老年北漂”的生活,武树清适应得很快。他爱喝豆汁,爱逛胡同,最近还迷上了像年轻人一样骑共享单车。但武树清知道,他和真正的“北京老头”之间,还有一道隐形的壁垒。

2015年的秋天,武树清觉得肠胃不太好,去医院做了肠镜检查,还住院休养了几天。因为武老先生的医保是在河北缴纳的,当时即被院方告知,他的住院费用无法在北京报销,只能自掏腰包。

武树清打听了一下,如果要办理异地就医手续,需要先回河北医保中心提出申请,领取一式三份审批表,在北京找不同级别的三家医保定点医院的医保办盖章,再送回河北医保中心备案,这样才可以在异地住院,现金垫付。最后还得将结算票据、出院小结、每日清单全部送回河北医保中心报销。

“实在太麻烦了。”如今说起这件事,武老先生依然连连摇头,“门诊费用不能报销,即使住院,回石家庄报销,既耽误时间精力,而且来回花费可能更高。”就在这次无奈的自费就医经历之后,老两口几乎没有再去医院看过病,有病都扛着。也正因为如此,武洪斌对于北京医疗、养老福利、社会保险等政策消息变化格外敏感。

2017年元旦之后,武洪斌关注的公众号上推送了这样一条新闻:京冀两地签署了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协议。他注意到,最先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的是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燕郊镇近40万持有北京社保卡的人,在燕达医院看病可以持社保卡直接结算。

北京人的医保能在河北用了,而父亲武树清却更关心,河北人的医保,什么时候能在北京用?

类似的问题很快得到了回应。2月5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行”中,北京市市长蔡奇明确表示,接下来,北京50多家医院将与天津、河北的150余家医疗机构合作,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久之后,武树清也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河北省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田玉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月底3月初,这些在北京居住的河北异地安置老人、跟着孩子生活的老人,很快,可以在北京住院直接结算了。”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在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加强合作成为三地的探索方向之一。早在2016年6月,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养老基本服务均衡化,推动三地养老产业的“长短互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民政部门就共同签订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户籍壁垒,形成“一省两市”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让京津冀三地老人异地养老无障碍。

“也许有一天,北京的‘十环’真的修到石家庄了呢。”武洪斌畅想道,“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养老,现在存在的很多问题到时候可能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这个大圈子,也会更加融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对新时代挑战的中国方案

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体新动作

筑梦京津冀

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跑多快

向“世界级”看齐的难题与挑战

用产业转移打开筑梦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