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好体育,也对气功和瑜伽很感兴趣。通过去年随中国健身气功代表团出访加拿大,引起了我对这世界性三大健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兴趣。我们知道,在练功界,一般将身体、呼吸和心理视为健身养生的三大要素,三者息息相关,但在健身活动入手路径上各有侧重,而上述三大类健身文化就是很好的体现。而通过对这三者的比较,可以增进我们对不同健身文化的理解,汲取彼此之所长,更好地传播中华气功文化。
竞技体育,起源于古希腊,盛行于欧洲,是西方文明主客观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的一种反映,这种哲学容易助长人类中心主义和工具主义,主张对包括人体在内的大自然的探索、抗争乃至征服利用。表现在健身方面,是发明了种种强化身体的体育项目、健身器具。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是“运动”“技能”,其最高目标就如奥林匹克的口号表明的那样,是更高、更快、更强。通过强化身体,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带动呼吸和心理顺畅、愉悦,见效快、易操作和推广。可见,竞技体育是从强身入手,对身体各方面的结构、机能研究深入,而对调息和调心的要求和研究极少。它对外界条件、器具依赖性强,且很难解决身心深层次的问题。
同样地,西方二元哲学也反映在其治疗、康复的医学(西医)中。西医以分科细、医疗精准、见效快为特色,手术刀、注射器、消炎药及种种检测仪器等是其常用工具或手段,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特点。
气功,起源于中国道家“道法自然”的以自然为中心的哲学思维,认为宇宙或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主张遵循自然规律,通过调节呼吸,保持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表现在健身方面,发明了吐纳导引、五禽戏、易筋经等功法。气功的主要特征是“导引”、“虚静”,其最高目标是身心合一或天人合一。通过调节呼吸,调节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聚气凝心,达到强身健体、怡情养性的目的。可见,气功侧重从调气入手,对人体的经络、呼吸的功用有很深的研究。
道家哲学同样反映在中国的治疗、康复医学(中医)中,以阴阳五行理论、辩证施治为纲要,要求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望闻问切的人性化诊断方法与按摩、拔罐、针灸、食疗、中草药等自然疗法是其特色,对慢性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有效,但对医师的修为造诣要求较高,对急性病、群体性疾病效果不足。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的“吠陀”哲学,并发展为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之一。这种哲学认为,世界由梵天开创,是一个整体,主张善恶有报、生死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业),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瑜伽的种类很多,静坐、冥想及苦行是瑜伽修行的中心。完整的瑜伽有八支行法:1、持戒,2、尊行,3、体位,4、调息,5、摄心,6、凝神,7、入定,8、三摩地,其主要特征是“体位”、“摄心”。其最高目标,从神本的婆罗门教或印度教来说,是“梵我合一”,从人本的佛教来说,是“明心见性”或“小我与大我合一”。可见,瑜伽侧重于调心,对心性的研究特别深入。它自主性强,宗教色彩浓,效果显著,但对环境和习练者自身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老师指点。不过,现代社会流行的瑜伽已改造异化为一系列实用的塑身、美容、修心养性的方法。
古印度的治疗、康复医学也很发达,具有自然、整体观的东方特色。它导源于“四吠陀”中的阿育吠陀(生命医学),有5000多年历史。据说当今欧美也很盛行。根据阿育吠陀的观点,宇宙中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都是由土、水、火、风和空间(大气)五种基本元素组成,人的生病是由于这五种元素失衡所致,其诊断的主要手段包括触摸、检查和交谈,并利用草药去盈补亏,也会用到按摩等自然疗法。
世界三大健身文化虽然各有侧重,存在不足,但在它们所处的文化体系中,还有其它文化元素弥补其不足。例如西方文明中的基督教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互补;印度文明中的众多宗教流派以及殖入的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