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量子思维如何激发个体价值?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杨筱卿
牛顿思维下,人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而量子思维下,人的价值则难以估量。未来,发挥个体作用将是管理命题的重要方向

图 东方IC

如果说按照英国著名学者丹娜·佐哈尔的说法,将员工看作“能量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创意,能为企业带来创新活力,那么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实践已然证明量子管理的有效性和魅力——极大地激活了员工(个体)的创造力。

而中国量子科学家、《量子大唠嗑:开启未来世界的思维方式》的作者马兆远尽管对“能量球”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对量子管理释放个体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同。

“在以往的工作模式及管理架构下,将人当作可被替换的零件以及生产力,每日工作时长、工作内容都有规定,从而对他们进行绩效管理,人的价值是可衡量的。而随着劳动者的觉醒,个人的价值将难以估量,个体作用也愈加重要。”21世纪之后,“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释放人性,让个体自由发挥

要想发挥个体作用,就要给员工“自由度”。张瑞敏的亲身实践再次印证这一点。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充分发挥出来。现在的创业团队,都不是上面指定谁和谁组合在一起,而是有项目,谁愿意一起干,就自己组合在一起,谁愿意整合外面的力量,就整合外面的力量,没有任何束缚。”张瑞敏是量子管理的有力践行者,而在他看来,量子管理就是要把权力下放,下放给每一个员工。

海尔推动创客平台,归根结底在于让所有人在海尔搭建的创业平台上自由驰骋。

在硅谷的企业中,马兆远十分推崇谷歌,在谷歌——也是在极力营造一个自由创新的环境。

在谷歌,每年都有一个创新清单,每个员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加入任何一个项目,也可以中途退出或者加入其他项目。

并且每个员工都有一个日常工作之外的20%个人时间,这个时间可以做任何创新的项目。20%的时间制,最为宝贵的地方不在于由此诞生的新产品或新功能,而在于做新的尝试时所学到的东西。谷歌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的20%时间项目,都需要员工运用或磨炼日常工作之外的技能,也常需要他们与工作上不常打交道的同事相互协作。即便这些项目不能够演变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发明,也能产生更多精干的创意精英。

将个体价值蕴于关联之中

“一本寻常的书,你看了45%,可能就能明白45%的内容。但量子力学,即使你看了99%,可能都会一无所获。”马兆远认为,量子力学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联,而这点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

马兆远说,传统的企业管理架构是将系统进行切割,公司被分成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有领导,领导下面是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而每个人用绩效考核的方式,构建一个体系。然而,将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切割之后,事物则会面目全非。

以动物研究为例,将动物的脑袋、身体、尾巴分别研究透彻,就能了解这个动物吗?并非如此,因为切割动物的那一刻,动物的生命就已消失。正如在传统的管理架构中,管理者通常发现,交代的工作任务完成后的结果却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每个部门完成的工作,最终并不能拼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个体,而要注重关联,通过不断地交流制造更多的信息,去建立感情上的沟通,了解事物的本身。”马兆远对《中外管理》这样总结。

注重关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打破恒定的部门墙。

在以谷歌和Facebook为代表的硅谷创新型企业中,组织结构一般都是基于任务或项目而成,部门和人之间的架构也都是交叉进行,这种组织结构既灵活又能使员工不断与其他部门产生联系。

除此之外,在Facebook,员工不仅能自由选择岗位,而且还有这样一个规定,每隔一年半,工程师就必须暂停本职工作,加入其他项目,而在一个月之后,可以选择回到原来的团队,也可以决定加入新团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内部流动,从而促进信息的流通,而创意就产生于这种流动中。

在谷歌,有一个全体员工都能参与的学习项目,即谷歌人对谷歌人(Googler2Googler),每个员工都可以开设自己的课程,向其他同事提供培训,这些课程可谓五花八门——既有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比如搜索算法的设计、MBA课程,还有其他纯粹玩乐的课程,比如走钢丝、吐火或者讲解自行车的历史等。这些课程,不仅增强了每个人之间的联系,而且带来了新鲜的精神风貌,有助于营造更具创新性、更快乐、更有生产力的工作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公司而言投入很少的资源,收获却很大。

借鉴量子力学中的互动效应

每一个事物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正如量子力学所主张的“世界是由能量球(energy balls)所组成。能量球碰撞时不会弹开,反而会融合为一,不同的能量也因此产生难以预测的组合变化,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新事物,蕴含着强大的潜在力量”一样,企业里虽说有不同部门,但也需要打破“部门墙”,开放地合作,互通有无。

在硅谷,很多世界级互联网企业的总部,并非摩天大楼,而是几栋矮楼零星分布着。他们的办公空间,也非传统的格子间,而是开放式的办公室,甚至很多管理者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据说在Facebook,办公楼里的茶水间和休息室,都经过重新规划,可以让不同部门的员工每天多跑几趟,大家能借此机会促进交谈。

颠覆传统的工作环境,意味着员工之间有充足的互动,而创意也往往是在互动之中产生的。

“这种强烈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现代企业运营的能力。”马兆远指出,在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建立中,科学家之间的互动就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将这种互动,通俗地喻为“大唠嗑”(dialogue,交流),而饮誉当代的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晚年时,也十分推崇大唠嗑。

玻姆从科学的角度对此解读: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开会、讨论、通信,发表研究成果,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的解决方案。同时,科学家不断与自身过去的经验交流,审视自己的研究成果,完善自己的理论。

马兆远曾就读于英国的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伯克利大学。这两个著名学府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模式,尤其是牛津大学,倡导自由交流,通过大唠嗑使每一个人都获得足够的信息和思想。

对企业而言,同样如此。“不同背景、不同工作内容的团队成员聊天、充分交流,理解彼此的喜好、要求、设计思路,甚至脾气、秉性,不仅会减少部门之间的误会和摩擦,而创意也在互动中迸发。”马兆远说。

这与量子力学的主张不是很一致吗?

也许物理学的原理还不能为很多人理解,但是并不妨碍它在企业落地生根——我们期待着量子思维方式在企业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朱丽

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个部门以及每个个体而要注重关联

通过不断地交流制造更多

的信息去建立感情上的沟通了解事物的本身

 

周恩来如何规定公务喝酒?撸袖子干事,先确保不误事

请“输血依赖症”患者乐视,在二诊室等候

企业这个物种

日媒 不上市的华为能超越三星吗?

全球扫描

央行悄悄加息,透露出什么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