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斐:女,43岁,现任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在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障碍、呼吸生理及呼吸力学方面有较深造诣。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工作,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呼吸委员会常委兼任秘书长,国内多项核心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科研行业专项评审专家。以第一作者在Chest, Eur Respir J,Chinese Med J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及述评多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科研行业专项等多项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曾获得201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中华医学三等奖及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均为第二完成人);获2006年亚太呼吸病学会青年研究学者基金及最佳壁报奖;2005年度日内瓦大学优秀医学博士论文奖。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发言。
您是否经常因咳嗽咳痰而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呢?您是否经常因呼吸困难而不得不停下呢?您是否也会因喘息不能来回自如的上下楼梯呢?今天,我们就这些症状向大家介绍一种并不为众人所知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阻肺已跃升成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但是由于慢阻肺早期症状不典型及诊断受限,所以慢阻肺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故此,慢阻肺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为此,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组织(GLOD)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设立为世界慢阻肺日,我国将慢阻肺纳入重点防控慢性疾病,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慢阻肺作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同时做好慢阻肺患者的防治管理。
冬季由于天气严寒以及室内外空气质量下降,慢阻肺发病率出现高峰。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慢阻肺的发生以及如何诊治管理慢阻肺呢?
慢阻肺公认的风险因素
个体因素:慢阻肺被有些学说认为具有遗传易感性,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
环境因素包含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烟草颗粒。慢阻肺的发生被认为与吸入颗粒物的负荷量相关。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同时,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及慢阻肺的发生。空气中、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生物燃料烟雾与慢阻肺的发生亦密切相关。我们大家所知道的PM2.5和PM10被认为与慢阻肺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所以,雾霾天气建议大家出门做好呼吸道防护。
第二、感染。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反应。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病毒和(或)细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
第三、社会经济地位。慢阻肺的发病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主要是由于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营养状况以及体重指数存在差异。
慢阻肺的症状
呼吸困难:患者常常描述为气短、喘憋及呼吸费力。早期可能在劳力或活动后出现,此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生活活动受到影响,最后甚至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
慢性咳嗽咳痰:慢阻肺发病由于与慢性支气管炎相关,慢阻肺表现可为咳嗽咳痰。
喘息及胸闷:有些慢阻肺患者主诉喘息及胸闷明显。喘息明显时听诊可出现呼吸相呼吸音,胸闷可能由于呼吸费力及肋间肌收缩有关。
慢阻肺诊断的必要条件
正如我们所介绍的慢阻肺症状,慢阻肺早期症状通常都不为大众所重视,导致早期慢阻肺诊断率低下。慢阻肺的诊断被称为“一秒鉴诊治”,这就是肺功能用于诊断慢阻肺的权威地位。
肺功能检查是气流受限的重复性较好的客观指标,对于慢阻肺的诊断、疾病进展等有重要意义。所谓的气流受限是以FEV1/FVC来确定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秒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之后FEV1/FVC<70%,确定为持续性气流受限,这也是慢阻肺诊断的必要条件。
慢阻肺的防治管理
如此,相信大家对于慢阻肺的危险因素、症状以及诊断条件有了全面的认识,那么对于慢阻肺的防治管理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呢?下面就详细介绍关于慢阻肺的管理,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积极寻求医学帮助,早期认识慢阻肺,提高早期诊断率,定期随访管理。学会自我管理,积极戒烟;尽量避免在室内外吸入颗粒物;学习自我控制病情技巧,如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
总之,“沉默中的杀手”慢阻肺不仅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早期诊断及防治慢阻肺对于慢阻肺的预后有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相互携手,积极认识、了解、控制慢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