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P
杰夫·威尔森=W
P:很多人都好奇,两年前你为何从280平方米的大房子搬出,住进3平方米的垃圾箱?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W:和妻子离婚之后,就独自一人住在空旷的房子里,那幢房子位于德克萨斯州布朗斯威尔的花园别墅。
才几年工夫,房子女主人变成了陌生人,起初还想着,一个人清净,后来越发睹物伤神,空空荡荡分外寂寞。加上每月还得还1600美元的房贷,我就索性把房子卖了,把家里的旧物也象征性地以1美元卖了出去。
卖完房子之后,我搬到一间5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结果惊喜地发现:在小的空间里居住,生活质量也可以很高。后来我想挑战人类的生存极限,试更小的居所—搬到垃圾箱里去住。
P:你花了多长时间改造垃圾箱?
W:我当时是打算住在学校的垃圾箱,就和学生去找了一个相对不那么臭的,开始清洗消毒。第一天住,发现几个问题,垃圾箱异味大,四周丑陋,存储空间小等等。这还算是小问题,最主要是冷,昼夜温差实在太大,早晨出垃圾箱的时候,冻得直打哆嗦。
之后我在里边铺了一块地板,地板下放许多小格子,作储物用,地板上则作为活动的场所。又自己动手,把垃圾箱里边刷白,再摆上盆栽、音响、小家具、挂饰、地毯,这样看起来更像家。但前6个月,垃圾箱里没有水电,我像一只猴子一样生活,一番努力后从旁边的女生宿舍牵来水电,装了空调、电灯。
住垃圾箱下雨也是件麻烦事,必须盖防雨布,我就设计了一个可滑动斜顶屋顶,天晴时可以看星星。后来我还颇有兴致地在门前开发了一个微型花园,越来越完善。
P:一年多住在垃圾箱里, 体验如何?怎么解决做饭,、洗澡等等问题?另外,你如何面对大家的眼光?
W:在课堂上,学生们听说我的计划时,都张大了嘴巴。我把这个计划告诉教务长时,对方半天没晃过神儿来。确实,不少人认为我疯了,可我很认真。住垃圾箱里,不仅能降低租金,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也减少,花更少的时间做家务,最重要的是,这提供了一种新的自由体验。
在平时,我要喝水就把学校湖里的水过滤一下拿来喝,上厕所去学校的洗手间,洗浴去体育馆。事实上,我一直没能解决在垃圾箱里做饭和洗澡的问题,所以我后面搬了出来,推出一个建房计划,可以综合解决这些问题。
P:幽闭狭小的空间,容易对身心造成压力,你有这种感觉吗?住垃圾箱期间,你与你的学生共同探讨了一个课题,人们对家庭用品需求的极限。当时的讨论结果是什么?你理解的需求极限是什么?
W:垃圾箱里的生活是一个极端的实验测试,是测试人们对于生活物资和空间需求的最低底线。结论是,垃圾箱确实不适合大多数人居住。但这种极简的生活方式,却会带给大家舒适愉悦。比如,我住进来的时候只有4条裤子、4件T恤、3顶帽子、3双鞋,八九个领结,再也不用多买东西,因为根本没地儿放。这样,我会把时间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不会为物质上的琐事所累。
P:后来你带女友全美旅行,也是践行了这种极少理念,21天只带了一套衣服三套内衣,极简旅游与普通旅游方式相比,带来哪些全新感受?
W:我感觉比起普通的旅行,我们那次心情更加轻松自由。不必一直惦记着提行李,不必惦记很多东西在宾馆里,我甚至不用住在宾馆。不用担心小偷,因为我没什么可偷。我能更加把注意力放在旅游本身,比如说我不用扛着一个大相机,而会更加专注地体验和欣赏此时此刻的美景。重要的是,没有行李箱,不像旅游者,能享受到当地人一样的待遇。这个经验很有趣。
P:听说你在垃圾箱里躺着时,想到“可移动住宅”KASITA计划,当时是怎么灵光一现的?
W:是的,我躺着欣赏满天星空,思索宇宙和人生的时候想到,我住了这么久垃圾箱,并没有多么压抑和不开心,相反极简的生活方式,让我用另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身心更加轻松愉悦。但怎么能把这种体验带给大家呢?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住在垃圾箱里,而且确实像洗澡和做饭这些问题也很难解决,为更现实一点,我想可以在极简理念下,设计一种智能型住宅。后来,我这个计划吸引到64.5万美元的投资,成立了一家公司,专做这件事。
P:你说这计划可以解决美国的一部分住房问题,具体怎么解决?
W:现在的美国梦不再是追求越大、越多越好,而是追求质量本身。而KASITA的住房理念正是如此,小型、智能、环保,却依然能提供舒适高质量的居住体验。此外,年轻人经济负担重,这样的房子对他们来说,不会有太大压力。大概是一辆中等特斯拉车的价格。当购房不再成为压力时,家庭就会有额外可支配的钱,从而幸福感提高。
P:房屋要做到科技含量高,同时经济实惠,这似乎很难,你是怎么平衡的?
W:我们设计的房间里,鸟巢温控器可以让内部始终保持着适合人体舒适的温度,特殊玻璃能根据室外阳光强度来遮阴,色调灯泡可以通过App控制色温,让房间光线配合人的需要。这些我们都是基于一种非常严密的设计,对成本也有严格控制,只能说尽量谋求一种合理性。
P:有人说,房子等于家,家等于舒适、随意以及幸福感。而逼仄的空间很难有家的感觉。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W:居住环境小不一定就不舒适和没有幸福感。高科技的运用可以使得空间在视觉感官上放大,且不会压抑。我们设计的房间,总共面积虽然只有20平方米,但里边厨房、卧室、洗手间应有尽有,比如说床可以同时是沙发,书桌可以折叠等等。设备齐全、设计人性化。高科技对于打造一个井井有条温馨的家,十分有帮助。
P:2016年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是什么?
W:从垃圾箱里搬出来,开始KASITA计划。
P:2016年最遗憾的一件事?
W:把我住了那么久的垃圾箱物归原主。
P:2016年最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W:“We shall see”。结果会是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P:2016年,你一次性花掉的最大一笔钱是多少?
W:一部电动自行车。哈哈,极简主义者基本不买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似乎没有问对人啊。
美国
杰夫·威尔森(Jeff Wilson)
这位美国德州一所大学的环境学教授,与妻子离婚后,搬离了280平方米的别墅,住进了一个垃圾箱。居住一年里,他将不到4平方米的垃圾箱打造成一个舒适的住处,并通过自身行动来探测人们对生活物资和空间需求的最低底线。2016年,他搬出了垃圾箱,提出来一个打造高科技蜗居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