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绿色中国

爱到极致是放手

作者:文|张德芬
活出孩子的天真回台湾探望家人时,陪妈妈在小区里跳老年人的“拍打舞”。旁边一位年长的邻居看到我,就问我妈:“这是你孙女吗?”我偷笑,我妈说:“这是我女儿。”这位老太太大概耳朵不太好,音乐声又太大,竟然又问:“是你女儿的女儿哦?!”逗得我乐了。

我看起来年轻其实不是因为没有皱纹或是白发,这种无龄感,我想重要的是要有年轻的神态——这神态,只有从内心而发,不能从外表造作。

我的确有着和自己年龄、经历及能力都不相称的天真,很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也很容易被别人打动。但有趣的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里打转儿,我从来没有觉得被欺骗或是吃亏上当。到现在,我还是有非常孩子气的一面——纯真、信任、给予,很多跟我接触过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到(当然是在我状态好的时候)。我也像个孩子一样地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愿意不真实地活着。

有一次,我回台湾举办新书发布会,那一天我的心情很不好。现场有一名读者就说:“德芬,我很感激你把我带进了灵性成长圈,但是今天看到你很失望,因为我觉得你很不快乐。”我当下就承认了自己很不快乐,并且问他们,“能不能接受我也有不快乐的一面?”我知道,很多人只想看到他们心目中的德芬,但是我只想做真实的我。

所以想要保持年轻,就要有孩子的纯真和真实,可惜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失去了童心。想要拾回童心,我们就要先找回自己内在的小孩,修复他的创伤,学会自己疼爱他,而不是等待那个永远不会出现的完美父母来圆满他的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以为亲密伴侣就是我们等待了一生的完美父母,可惜,最后希望还是落空啊)。

每个人曾经都是孩子,都曾经无忧无虑地快乐过,但是大人和周围环境的打压使我们那个孩子受了伤,躲在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里。我们的身体长大了,但是,那一部分的我们没有长大,还在黑暗中哭泣、恐惧。我们害怕这个部分的自己,所以更进一步地打压它,让它不见天日。因此,内在孩童反弹的时候是谁也压不住的。它会让我们做出很多不理性、自己都会后悔或觉得愚蠢的事,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所以,联结自己的内在小孩非常重要,如果和他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他就会激起你的童心,让你依旧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每天都能活在当下地享受生活。开心的时候大笑,伤心的时候尽情哭泣,这才是够味的人生。可惜我在外面碰到的人大部分都像机器人一样,言语索然无味,对生命没有热情,生活毫无情趣,每天机械式地生活,眼睛里只有无明,脸上挂着茫然、冷漠。这样活着多可怜哪!

自爱与自私很多人搞不清楚自爱和自私的差别。其实,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一点都不会自私的。一个人之所以什么都先想到自己,是因为他自己家里没有人在,那个“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别人家去讨爱、讨东西去了。

说实在的,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是非要不可、没有会死的?基本没有。但是自私的人却不顾一切,凡事只想到自己。为什么?因为他内在匮乏。就像一个永远也吃不饱的人一样,因为心里匮乏、饥饿,所以你给他再多的食物,他也不满足。

内在的匮乏谁能帮你满足?永远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们自己。所以,如果你真的爱自己,随时随地都在心里陪伴自己,给自己关爱,你会是一个非常归于中心的人。这样的人,不急不躁,不会去和别人争名夺利,更不会像个乞丐一样去跟所有的人乞讨爱、肯定和关怀。

我有些条件很好的单身朋友一直找不到对象。仔细检视之后,我发现他们都是无可救药的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为什么他们会给别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感受?因为你和他们接触几分钟之后,他们的所言所行就开始不断地为自己鼓掌,不是炫耀自己的功绩、优点、荣耀,就是自顾自地说他们感兴趣,可是对别人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无聊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自我内在感觉不良好,所以需要一直争取外界的注意力和肯定,这还不够,自己还得不断地夸奖自己,这些人的内心匮乏得可怜。他们和朋友在一起,对朋友说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事。如果你告诉他们,最近你去哪个国家旅行的有趣见闻,他等到你稍微喘息一下的时候,就会立刻插话告诉你,他去别的国家更有趣的事或是发生的类似但更精彩的事。

他们就像没有意识的机器人,在朋友聚会的场合里,自顾自地说自己的事情。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把话题拉回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是爱自己的吗?我要说,正是他们太不爱自己,所以才要不断地在外界乞讨注意力和关爱,这样的人,能够吸引到什么样的异性呢?一定是跟他们条件不对等的异性。而这样的人,他们又是看不上的。所以,明明条件非常好,却找不到对象。

到底如何爱自己呢?我写了那么多本书,都是在谈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想要爱自己,首先就要建立起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所有的人、事、物,包括父母、孩子、爱人、事业、金钱、健康等都有一个关系。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幸福、健康、快乐,我们需要去经营所有层面的关系。可是我们最常忽略的,就是跟自己的关系。我们的眼光总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却很少回来看自己。

原因就在于:在小时候,我们学会除了自己外,没有人会照顾我们内在最深的需求。我们成为自己内在受惊小孩儿的警戒保护者,将注意力和觉知放在外在世界,学习控制与操纵周遭事物,尽一切力量保持自身的安全——不让自己感受痛苦、失望和失落。所以我们采取很多不当的反弹行为,伤害别人,更伤害了自己 。

所以,灵性修炼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观察,不断地回头审视自己,始终把一部分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回到自己的内心。这样你就会感到扎实、安稳,归于自己的中心。这样的人,不需要一直去表达自己、赞美自己,去争取别人的认同,也不需要跟别人去争夺什么,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知道该属于他的,谁也抢不走。

这种感受,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培养才能够达到的。我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很爱表现的人,由于自己条件好,又不懂得收敛,所以很惹人讨厌。灵修之后,我慢慢内敛,开始关注自己、爱自己。现在和朋友聚会的场合,我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地滔滔不绝、为自己歌功颂德,或是说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话。我也会注意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别人,让伶牙俐齿的自己有更多休息的 机会。

另外就是,我在《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里和大家分享的:当你有更多的能力、觉知和时间回观自己时,你会看到自己很不想承认的那些阴影、阴暗面,而这是最关键的时刻。你一定要拿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接纳自己一切的不完美。看到“我是一个会嫉妒的人”时,就对自己说:“哦,我是个会嫉妒的人,好的,我接受它。下次看到别人嫉妒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去看,一点一点地去接纳,你就会真正地爱上自己,和自己和睦相处。

最后,我和大家分享《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写的一段话,非常发人深省:

也许我们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的安全感就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如果没有这些熟悉的支撑,我们面对的,将只是赤裸裸的自己:一个我们不认识的人,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都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来不想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或琐碎的喧闹和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你和自己是陌生人吗?赶快和他建立一个关系,慢慢爱上他吧!生命是一场臣服的游戏

有读者写信来问我:“我觉得自己了无生趣,没有任何欲望,该怎么办?如何才能脱离苦海,得到解脱?”

我当时是这样回复的:你对解脱的欲求和对现状的抗拒反而正是你解脱的障碍。

想要趋乐避苦是每个人的天性,然而,它正是让我们深陷苦海的肇因。

很多人不想面对内在的痛苦,他们追逐外面的成就,以为拥有金钱、爱情、名声、友谊、事业、名车、豪宅,就可以遮盖痛苦,让他们离苦得乐。

很多情绪问题特别严重的人,在尝试以上各种方法,或是功成名就之后,还是无法消除内在如影随形的痛苦,于是走上赌博、吸毒这类险路,最后甚至以死来求解脱,好让自己别再面对痛苦。

有些人进步一些,他们走上心灵成长的道路(当年的我正是如此啊),追逐不同的名师,参加不同的工作坊,读各式各样的书籍,或是死抓着一个教派、法门,充分地投入其中,全身心地奉献,靠着它壮大自己的小我,希望借此能够消除内心的痛苦,而感到自在安逸。

有些人投入公益事业,借由帮助他人来逃避自己的痛苦。有些人整天嘴上挂着光啊、爱的,以为自己跟得上新时代的这些“术语”,就可以远离那些阴暗面的痛苦。有些人开口“阿弥陀佛”,闭口“耶稣基督”,以为“傍”上了一个宗教,就能够人格升值,保障平安。

这些都没有用。

都没有用。

你在欺骗你自己。

午夜梦回之时,你自己心里明白你究竟是否真的活得自在解脱,还是只是在服务你的小我,强颜 欢笑。

但是如果这样你就能过得很好,那也不错。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自己心里的那个恶魔。很多人可以与它相安无事地共处(我对很多人言行不一、前后矛盾却怡然自得、自圆其说的本领非常佩服!而这样的日子,我也过了很长时间)。

但是也有一些人非常幸运,老天会借由不同的环境或是事件,触动他们内在的恶魔,吓得他们抱头鼠窜,无处可逃。

他们坠落到阴暗的谷底,被逼到了最偏僻的角落。

这就是很多人抑郁的根源。

唯一的出口就是去看见、承认和接纳。

面对面地看着这个丑恶的自己,不再逃避,不再躲藏,不再否认。

和自己最深的罪咎和痛苦在一起,艰苦地煎熬着。不批评、不自卫,全然地脆弱和臣服。如果做不到,就试着静观一切,一定要拉开距离注视自己。

接受现状,拥抱真相,不要再粉饰太平,这是唯一的出口。

作者简介:

  张德芬 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辞去国际知名公司IBM高薪工作,致力心灵潜修及写作,迄今其系列作品总销量已经超过600万册,被誉为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身心灵作家。作品已被泰国、韩国、越南等国翻译成该国文字热销中。

2007年,出版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一上市就掀起了阅读狂潮,该书被誉为华语世界第一本身心灵成长小说。同年,大陆引进的简体版,很快位列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至今销量已突破300万册。

2008年至2013年,作品《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台版为:《爱上自己的不完美》)《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逐一上市。与此同时,张德芬还翻译了德国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尔的作品《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修炼当下的力量》和加拿大知见心理学领袖克里斯多夫·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并审校《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等身心灵作品,为华语世界的身心灵普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做大做优做强林业产业 培育林业发展新动能——第三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

爱到极致是放手

从育人到育山——记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江西省彭泽县造林大户吴奇明

冬季御寒宝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