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测,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中国茶业深加工一定会更高比例消耗中国的茶叶原料,茶功能饮料、茶叶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品等有望成为未来热点。
大而不强,茶叶利用率不高
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指出:“近年我国茶业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急剧提高。目前我国茶园面积超过了4千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20多万吨,都位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已成为优势区和贫困山区的支柱产业。茶产业的成就是显著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张、竞争力不够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家陈宗懋用一道减法揭示了我国茶业大而不强的事实:“2015年我们茶叶总产量227.7万吨,国内消费约为135万吨,出口量约32.4万吨,深加工估计在15万吨左右,算下来有30万吨没有消费掉,产销之间明显不平衡。”
据了解,我国的茶园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虽然增速在放缓,但在未来3-5年,还有大批的茶园新投产,茶叶产量将进一步增加。而出口在短期内却还没有找到大量增加的途径,导致产销失衡问题日趋严重。
而且,“茶叶生产的刚性成本在不断上涨,在这个背景下,很多茶园仅仅是采摘春茶,夏秋茶都放在树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表示,目前我国茶叶生物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茶叶整体的效应相对不高。
“夏秋茶口味不太好,苦涩度高,我国每年用来作为茶叶深加工的产量仅有10万吨-15万吨。”刘仲华说。不过他也表示,虽然我国每年用于深加工的茶叶量并不多,但是产生的效益并不低,“我们今天的茶叶深加工产业用不到茶产量7%-8%的中下档茶打造了中国茶叶综合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他指出,茶产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深加工肩负着茶产业发展的责任和希望。
农业部出台做强茶产业五条意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加之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茶产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据悉,农业部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已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对于做强茶产业做出了具体部署。
一要优化区域布局,划定茶叶生产优势区,确定茶叶生产最宜区;二要加快创新驱动,推进茶叶育种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标准化生产;三要培育大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生产原料基地、有高标准加工设施和品牌的大型茶叶企业生态;四要打造大品牌,通过举办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创响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五要传播茶文化,挖掘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借助一带一路的实施,传播中华茶文化,扩大影响力。
《农业部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中提出了2020年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的目标。在稳定茶园面积的前提下,要实现产值翻番,就必须提高茶叶的产出效益。
陈宗懋表示,这就要打破“六大茶类”束缚,通过新科技、新选择、新途径扩大产业范围。他总结为“六茶共舞、三业并举”,所谓“六茶共舞”是将茶分为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项进行深入开发;“三业并举”则指的是将一二三产业有效地融合起来,打重拳、打套拳、打组合拳,将茶叶从单一产业转变为复合产业,提高茶产业的多样性,完成中国茶业从“茶叶大国”到“茶叶强国”的转变。
发力茶叶深加工产品,获取高附加值
中国医保商会植物提取分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茶叶提取物每年产量大于2.5万吨,其中速溶茶和浓缩汁占2万吨,茶多酚(儿茶素)占2000吨。这些茶叶提取物大多都出口到了欧美国家,欧美国家利用提取物进一步加工成终端产品。
“如果说原料能卖1块钱,提取速溶茶、浓缩汁后就能卖20块钱,最后的终端产品就变成了100块,终端产品在利润、规模上都是最大的”,刘仲华教授指出,我们应该把大规模建立茶叶提取物工厂转向建立以茶叶功能成分为原料的功能饮料、天然药物、保健食品、个人护理品的开发上来。
他说,以茶叶提取物为原料的医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未来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EGCG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种成分,它是儿茶素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性,在抗癌和心血管疾病方面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日本每年EGCG的产品达120亿美元,美国也有近100亿美元的收入,而我国却仅有1亿美元的数量,可见在这方面的落后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不过,他也指出,开发茶相关的药品要量力而行,因为药品的开发是最尖端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投资。“一般企业可以考虑做一些大众消费的产品,比如个人护理品,现在各大护肤品品牌都有一些含茶的美容护肤产品。比如,倡导360度茶生活方式的理想科技集团,从刷牙开始,敷面、饮品、穿着等日常用品都有相关的茶深加工产品,一年的营收达到30亿元”。
最后他说,相信在未来的五年乃至十年,中国茶业深加工一定要会更高比例消耗中国的茶叶原料,并且在万亿产业规模产生更重大的作用。同时他还预测,茶黄素将是新一轮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主流。如果想把茶饮料做得更好,必须朝功能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