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谈我国育儿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瓶颈与突破

作者:◆刘彬彬 胡蓉
自2013年起,以湖南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小儿难养》为发轫,《宝贝》、《今夜天使降临》、《小爸爸》、《辣妈正传》、《小别离》等一大批育儿剧接踵而至,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夺回了收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没有宏大的叙事,而是将矛盾聚焦于新生代父母群体的婚恋感情与育儿生活的碰撞之上,将啃老、孩奴、虎妈、鹰爸、二胎等社会热点话题涵盖在育儿情节的线索之中,百姓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从中得到了戏剧化和艺术化的充分展示。

然而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或由于题材类型偏狭小,或由于受众的审美疲劳,育儿题材电视剧所引发的关注热度在降低,且整体遭遇了创作的瓶颈。究其原因,可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现实矛盾的表层化。我国育儿题材电视剧一般聚焦于当下年轻夫妻所面对的生养问题、教育问题、婚姻问题、婆媳问题、职场问题、养老问题等生活困境和矛盾冲突,而这些也成为了支撑和推动该类电视剧剧情发展的重要构件。育儿剧的创作者往往由于自身社会阅历的不足而束缚住了手脚,在创作上多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即喜欢把着力点放在剧情铺陈的峰回路转、家庭场面的戏剧冲突效果和人物性格的极端化演绎上,带来的结果就是将家庭伦理剧中常见的矛盾“移植”到了育儿剧当中,所以对矛盾冲突的展示多浮于表面,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往往浅尝辄止。观众在获得情绪宣泄和心理补偿之后也难以获得富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启示。育儿剧作为一种现实题材类型剧,应更多地去关注现实、直面现实,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二,情节设置的同质化。自电视剧《小儿难养》赢得高收视之后,随后《宝贝》、《今夜天使降临》、《辣妈正传》等电视剧的情节都大致遵循这样一个套路:怀孕生子—育儿分歧—长辈介入—代际矛盾—婚姻危机—绝处逢生—矛盾缓解—皆大欢喜,所以难免会让观众产生“串戏”的错觉。

一些育儿剧在情节的架构、具体的桥段和场景设置上相似度都颇高。比如《小儿难养》、《虎妈猫爸》等电视剧中皆有“夫妻闹离婚”、“长辈突发生病住院”、“两代人争论育儿方式”、“离家出走”等情节,情节的同质化使观众的期望被消费成了失望,短短几年育儿剧口碑与收视率的下滑值得创作者去反思。

其三,角色塑造的脸谱化。鲜活的人物塑造往往依附于有厚度和新意的作品。一些育儿剧的主人公自身的特点在逐渐消退,趋同化的角色塑造最终难以引起观众的认可。情节的模式化导致创作者不得不在人物的性格上做文章,却常常又由于用力过猛而显得拧巴偏执、有悖常理。

正当育儿题材电视剧进入到“尴尬期”的时候,2016年暑期档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不仅把育儿剧创作再次推到了受众和媒体的面前,也为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突破的契机产生于抵抗瓶颈束缚的反弹力之中,取决于创作者的角度、创作理念的高度、生活阅历的广度和专业创作的态度—这些在电视剧《小别离》中都得到了体现。

1.精准定位,切中现实痛点

电视剧《小别离》把视角精准地投向现实生活中极其热门的题材—孩子出国留学所引发的家庭故事和情感冲突。其切入点有利于精准定位、充分聚焦、见微知著。有媒体用“四中”来概括电视剧《小别离》中所涵盖的社会热点:中学生教育困境、中年危机、中产阶层焦虑、中国式的家庭生活。

电视剧《小别离》不仅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它对社会问题的展示、对中国民众价值观的探究和反思,可视为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电视剧样本。虽然从孩子的成长时间轴来看,电视剧《小别离》仿佛是《虎妈猫爸》的续集,但从视角定位、话语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核等方面进行考量的话,它更像是都市情感剧《欢乐颂》的延伸,渗透出的是那些被“折叠”在阶层夹缝中的人们的尴尬与无奈,它也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流。

2.深度挖掘,揭示人性心理

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使一个心理学词汇成为了热词—“焦虑”。焦虑的孩子,焦虑的父母,一个个焦虑的个体,构成了当下这个焦虑的时代。《小别离》突破了以往育儿电视剧的表层叙事,向着人性的深处开掘,成功地传达出了为人父母的焦虑。

电视剧《小别离》既有原作网络小说的平民化基因,又被编剧充实了大量绵密扎实的情节,人物性格的设定也既鲜明又极具真实感,且黄磊和海清等实力演员的出色表演即是该剧的点睛之笔。

3.立体传播,引发“现象级”话题效应

电视剧《小别离》的最初形态是由媒体人撰写的网络小说,之后被精心打磨成了荧屏大剧。北京卫视和浙江卫视这“两星”在地域文化上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爱奇艺、乐视、搜狐等六大视频网站上,电视剧《小别离》所引发的“病毒式”增量扩散,则持续升温成了话题传播效应。比如,在播出期间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上与电视剧《小别离》话题相关的各类公众号有:分享教育理念的亲子教育类公众号、发布留学知识和异域文化的留学培训服务类公众号、探讨中国社会阶层问题及其关系的社会学、伦理学类公众号等。其种种的话题效应所积累的传播影响力就是一大笔无形资产。

在“互联网+”时代的助力下,中青年受众的比例越来越大,受众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面对受众(消费)群的年轻化和优质化这样的利好局面,电视剧的创作者应有前瞻性的思路和举措,要以更专业化的精品策略来迎接受众细分带来的电视剧市场的细分,进而使电视剧创作走向多元化的道路、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责编:胡斌毅)

 

民俗文化视角下纪录片《海祭》的艺术表达

公益类电视节目《等着我》特色分析

《中国新歌声》节目的营销模式

真人秀电视节目《我们来了》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旋风孝子》热播原因探析

传播学视角下《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创新探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