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一部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应在政治导向、艺术风格、市场口碑和社会生活容量等方面具有上佳表现。其中,社会生活容量的标准应从涉足题材领域、社会生活层面的“广度”,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高度”,以及超越社会生活表层从历史背景中挖掘深刻意义价值的“深度”这三个维度上进行考量②。2016年9月热播的《中国式关系》就是这样一部创作格局宏大的电视剧。该剧在讲述普通的现实生活故事的同时,还分别从现实的广度、高度和深度三个维度为观众展现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深层连接。
一、现实之广度:展现时代图景,体现文化包容
《中国式关系》中的现实是广阔的现实,它跳脱出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容易陷入的狭隘视野,展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层面与人物关系,角色持有的不尽相同的价值观也在剧中碰撞和发酵,让各个层面的观众都能找到认同感。
以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为例,男主角马国良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高高在上到跌落人间、从幸福美满到一无所有,在大起大落的人生过程中,他的每一次身份转变都让他能够接触到身处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个体,代替观众体会人生的起落和欢乐悲伤。这种设定不仅让剧中多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能够共同存在同一空间中,也让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变得清晰有序。除了在对马国良这一关键线索人物的描写上下足功夫,对于剧中的其他人物角色,创作者也都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和笔墨,对其性格和行为的合理性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演。同时,在矛盾设置上,该剧并未在斗争本身过多停留,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斗争双方矛盾形成的动机上。这种创作手法充分反映出创作者的驾驭能力,而且反映出创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即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有一种包容、一份冷静,能够跳脱出来客观全面地观察。
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格局,正是要建立在这种包容的情怀之上。现实主义电视剧反映的是社会当下的状态,要让每个观众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要让每一种声音都有回响。这就要求编剧不仅要有宽广的视野,更要有包容的心态。在《中国式关系》中,有很多令人讨厌的角色,例如护犊心切的丈母娘、好吃懒做的霍家父子等,即使是“反面角色”,该剧也给予他们圆满的结局,传达了包容的主题。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丰富而又多元,矛盾重重却又和平共处;并且这种设定使得观众更加能够信服其反映现实的全面性—它不是只给办公室白领看的生存指南,不是婆媳大战的语录宝典,更不是追梦青年的奋进之歌,它是真实的社会,是大多数人真实的人生。
二、现实之高度:直面敏感话题,凸显文化自信
《中国式关系》直面“中国式关系”这一敏感点,不再避谈“中国特色”,不再回避“关系”的存在,这是一种勇气,也体现出现实主义电视剧与大环境的互相和解。该剧不再对社会上的敏感话题一味躲闪、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在谈及社会矛盾时,大环境也不再是草木皆兵、矫枉过正,这是社会宽容、民主进步的体现。一方面,《中国式关系》抛开了人们以往对“中国式关系”的狭隘认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引导观众正视中国社会现实。在剧中,“中国式关系”不等于“走后门、拉关系”,而是泛指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国人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相处的一种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该剧也对“中国式关系”概念中的糟粕进行了辩证分析,例如对官员贪污腐败的讽刺、对商人唯利是图的揭露、对传统夫妻相处方式的反思、对父母家长式作风的展现等。
巧妙的是,这种引导和反思不是疾风骤雨式、非黑即白式的,而是通过女主角江一楠所代表的西方式思维的闯入以及男主角马国良所代表的中国式思维的境遇而开展的。随着江一楠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经历,她曾经的棱角也逐渐变得 圆润,开始入乡随俗、讲究方式方法、懂得人情是非、为他人着想;而曾经自以为是、墨守成规的马国良在经历了妻子出轨、失去工作、朋友背叛等一系列打击后,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重新开始建设新的人生。电视剧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社会发展需要思想变革的主题—对待外来事物和传统事物,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反映出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手法的进步以及文化自信。
三、现实之深度:剖析“关系”本质,撑起文化格局
《中国式关系》最成功之处是对“中国式关系”的深层阐释。该剧对于“中国式关系”的剖析追溯到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历史根基,力图解释清楚中国的“关系”社会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之上的。这是该剧思想深度之所在,也是其宏大格局的精神支柱。
“中国式关系”到底指的是什么,观众可以在剧中找到多层解释。该剧末尾的台词对此进行了拔高总结:“到底什么是中国式关系?这个关系不光存在于官场、商场,更渗透在人性里,因为这是中国千百年来伦理道德和情感的连接。你只有捋清了这层关系,才是无往而不利”。中国人总处在伦理道德和情感的连接之中,这种基于伦理道德的连接就是中国式关系,即“父子、长幼、夫妇、朋友、君臣”。该剧通过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将这五种关系很好地涵盖了进去。在剧的前半部分,男女主角屡屡受挫,究其根源,就在于没有捋清自己在五种关系中应有的定位与责任。以马国良为例,在家中对长辈和女儿漠不关心,忽视妻子的情感需求。上级领导还未调离便已计划自己做主,视下属为跟班和随从,缺乏基于情感建立的朋友。他虽有看上去十分成功的人生,但却没有通畅的伦理关系作为支撑,因而美好的表面并不能长久维持。恰恰是伦理关系的坍塌促使他重新开始思考自我的价值,开始重建人生。
中国伦理道德讲究以孝悌为首,“百善孝为先”同样暗合了电视剧的观点。这个孝乃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孝乃是人伦之本。经历失败的马国良看似一无所有,却仍未失去从头再来的基础—内心的孝。他自己十分落魄却仍旧体谅不相关的老人,仍能体谅比自己弱小的群体。“孝悌乃仁之本”,也正是通过“孝”,唤起了马国良心中去伪存真的善意、放下身段的决心和从头再来的勇气;也正是“孝”衍生出的慷慨、仗义、正直,感染了他后来遇到的一些人。这些人因对马国良人格的认同而与他交往,与他之前在官场上建立起的所谓的人脉关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而马国良的重新爬起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健全的伦常关系之上,这种成功是更加稳固且真实的。该剧表面上通过老年公寓的项目使剧中人物连接起来,实际上则是用“孝”建立起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孝”是他们共有的品质:包括一直关心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马国良、对爷爷怀有愧疚的江一楠、供养寄生虫一般父兄的霍瑶瑶。无论处境如何、身世如何,对“孝”的认同使剧中人物彼此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最终促成了项目的成功。这也象征着社会若想取得进步,必须有赖于民众对中国伦理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同。
只有看懂了《中国式关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才算是看懂了“中国式关系”的本质。而让观众明白生活在这样的“关系”社会该如何自处才是电视剧的思想深度所在,正如编剧张蕾所说:让观众观照内心,比单纯取悦观众有意义得多。
四、结语
现实题材电视剧要反映生活,首先应是有广度、高度、深度的,要包涵多种社会形态,展现各个阶层人物的现状,容纳不同价值观的争鸣。只有这样,才能将现实写透,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实本质,而这才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应有的格局。《中国式关系》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启迪观众审视自我、反思生活、理解时代,从中国伦理关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角度,观察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走向。现实题材电视剧就应该坦然地面对现实和观众,摆脱局部现实的枷锁和局限,脱离低级趣味,深入浅出、春风化雨般地起到导向作用。以此创作格局为支点,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必将达到新的高度。
注释:
①东方闻樱:我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理解,《当代电视》,2011年第9期。
②胡智锋、张国涛:现实题材电视剧三题,《中国电视》,2004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责编: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