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外管理

人工智能的下一种可能

作者:文|本刊记者 朱丽
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的驱动力。不管你信不信,它正如实发生着

“未来5-10年,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

这个超前的预言,会不会有些夸张?

刘庆峰正以激情昂扬的斗志,带领科大讯飞接近这个现实。

事实或许如此。人工智能诞生60年以来,从未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细数很多领域,都能发现人工智能所能触及并产生颠覆性影响的例子。其中,广为人们热议的,是2016年3月谷歌公司的AlphaGo(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的惊人壮举,并且未来还有“好戏”。

而据刘庆峰的预测,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以语音为主、键盘触摸为辅的人机交互正逐渐成为刚需,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

今天对人工智能未来的预测是不是过于乐观?它是一个真正的产业大潮还是概念的泡沫?当人工智能产业爆发,它会怎样改变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世界?我们是兴奋,还是如霍金所警示的“恐慌”?

刘庆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创业者要有坚守的心态、毅力和恒心。图 东方IC黑科技,兴奋还是恐慌?

2016年11月23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一场数千人发布会上,演讲者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演说着,两侧的大屏幕上一行行字幕实时跳跃显现,速度和准确率远超人工速记。据《中外管理》了解,这种在业界率先实现演讲和会议场景下的语音转写技术突破的智能语音系统,现场实测识别率达95%。

它,叫“讯飞听见”。其功能是实时将语音转写成文字。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它在实时中文语音转写的基础上,还融合了全新的多语种翻译技术,实时将中文演讲翻译成英语、日语、韩语等同步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发现场强烈反响。

看起来,这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机器多语种翻译技术,似乎可以直接颠覆速记和翻译的工作了!而事实上,此“神器”已实际应用于在浙江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令使用者赞不绝口。

“让机器能听会说,首先要给机器装上一个人工的嘴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印证科大讯飞在“黑科技”上“耍”出的成果。“讯飞听见”仅仅是其中之一。此次,科大讯飞一口气发布的万物互联输入法、智能家居、智能车机、智能服务机器人、智慧教育、个性化语音合成等创新产品,均是基于“讯飞超脑”人工智能最新技术的产物。

并非哗众取宠。这些抢眼的黑科技产品,事实上已经让这家以智能语音技术见长的公司执着地走过了17年。早在1999年成立时,科大讯飞便坚信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交互和后台的理解和学习都是刚需,通过人机耦合以及迭代学习进步,人工智能会逐步替代人类简单重复的劳动。

先见之明可以引领一家公司的长远战略,但没有坚忍的投入也无法结出果实。对未来的深入洞察,使科大讯飞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而连续多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5%,更是少有公司能够比拟的。在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如语音识别、合成以及机器翻译等领域,科大讯飞在国际比赛上包揽很多项目的冠军。例如语音合成技术,能够做到将人的音色和语言要素分离出来,从而实现这些要素的重新组合。

成绩背后,是科大讯飞构建的拥有1000余研发人员的核心研发平台,以及外部1500人的联合实验室,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长期研发。

用速度战胜自己。你可以说是一种“颠覆”,但也何尝不是进步?

是什么驱动一家公司始终保持着专业与专注的文化特质,在一个垂直领域深耕十几年?刘庆峰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创业者要有坚守的心态、毅力和恒心。

“人工智能+”,颠覆还是改变?

不仅让机器能听会说,还要让它能理解会思考。实现所谓的“人机交互”。

完成这个“神奇”的使命,光靠激情和畅想肯定不行,用刘庆峰的话说,“用一种爬山的企业精神,坐十年冷板凳,然后厚积薄发。”

资料显示:人工智能概念在1956年达特莫斯会上被专家提出以后,于1970年掀起第一次浪潮,那时已经通过第一代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证明了《数学原理》一书的绝大部分数学原理。而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84年,当时霍普菲尔德网络被推出来,让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具备了历史记忆的功能。

“但是前两次的大潮,后来都破灭了,为什么?”刘庆峰描述着,是因为神经网络本身算法的局限性,同时也受到当时整个运算能力的一些限制。那么今天,以深度神经网络为基础,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运算平台,再加上移动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将各种训练数据收集到后台,以目前的时间节点看,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大潮已经切实到来了。”令他兴奋的是,科大讯飞17年的坚持,正在验证一个“算法”与围绕它的科技和产业界持续的创新实验。

“人工智能+”,或许可以改变更多我们头脑中的认知——尽管现在还没有清晰地为我们感知到。

但是科大讯飞的研究表明,这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趋势。人工智能进入产业领域并释放它的智慧,或许更值得期待。

一个颇为有趣的例证,便是2015年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推出的机器阅卷技术。这一技术在2016年进一步迭代——在以往语文、英语作文学生手写文字精准识别、可靠评分基础上,应用“讯飞超脑”最新成果,又重点突破了中英文作文综合反馈和逐句精批并在多校持续打磨形成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将原来最难开展教学的作文课从月频提高到周频授课和测练。

如此“智慧”的个性化教学产品,科大讯飞目前已经推广至全国220多个地市、超过10000所学校,1500万师生受惠于此。并且在数、理、化教学的应用同样亦不逊色。

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以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效果,以此能改变教育行业的未来吗?

“今天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改变一个又一个行业的驱动力。”刘庆峰十分笃信,这是科大讯飞想要实现的未来。

责任编辑:朱冬

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交互和后台的理解和学习都是刚需,通过人机耦合以及迭代学习进步,人工智能会逐步替代人类简单重复的劳动

 

自以为是、脾气大的员工怎么管?

粉丝互动

视野/声音/观天下

视野/声音/看中国

视野/声音/全球扫描

2017,中国经济要稳住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