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宁启动转型,2014年,我们把转型称为“成型”、“定型”。
企业总讲转型,始终不定位,对企业而言,不是一件好事。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将苏宁的转型成果进行扩大。
2016年,是苏宁启动转型的第七年,回过头来看,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启发?
苏宁转型做对了什么?
第一阶段:“+互联网”
2009年,苏宁有2000家线下连锁店,当时是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但由于金融危机、互联网电子商务分流等原因,苏宁线下门店受到不小的市场冲击。而三四线市场投资太多,想进入较困难。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意识到,消费者开始将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此时,苏宁需要补互联网渠道的短板。
后来发现,2009-2011年,苏宁的线上渠道实现了300%到400%的递增,而线下渠道仍然保持19%的低速递增。这时候,我们非常清醒地意识到电子商务渠道在未来的成长性。
第二阶段:“互联网+”
在有了自己的电子商务渠道以后,苏宁开始将互联网和线下进行“叠加”。
在“互联网+”的过程中,苏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打通互联网渠道和实体渠道,包括商品、会员用户、价格的打通。
第二,线下购物流程互联网化。消费者可以在线下实体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实现线上购物。
第三,深度融合。让线上、线下相互支撑、相互服务。例如:物流、售后做到为线上服务。
苏宁未来的经营创新
到现在,苏宁已经完成了互联网零售商业模式的打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在互联网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这在2016年年底,苏宁内部就出现了一些实质性突破。
过去,苏宁主导的盈利模式是商品规模经营带来的差价,以及规模摊销的固定成本形成的效应。但现在,产品规模经营不成立了,未来苏宁会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经营创新。
第一,大数据驱动下的产品经营,可能会产生商品经营的高毛利,而不是简单的规模问题。
第二,物流资源社会化服务。
2015年苏宁和阿里实现战略合作以后,2016年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过去物流在企业内部是包袱,因为重投资会产生资产拨备以及大量折旧。而现在,物流已经开始为第三方服务,成为苏宁新的盈利增长点。
第三,数据服务。
互联网公司主要靠数据盈利,苏宁也在开始积累数据经营,比如广告引流,数据服务等。
第四,金融衍生服务。
苏宁为上游供应链提供融资,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目前整个交易流水大约为4000多亿元。现在正在实现从商业投资到融资模式裂变的转化。孙为民:苏宁的转型千万不要去学,没有几个企业能成功,它需要太多资源及内外部条件。
复盘转型的三点启发
复盘苏宁转型,我首先声明:千万不要去学,没有几个企业能够学成功,因为它需要太多的资源以及内外条件。苏宁在转型过程中储备了500亿资本。今天再做这件事情,保守估计需要2000亿,能不能成功更不好说。但是也有一些启发。
第一,时刻看到时代的趋势
企业千万不要跟时代拧着干,企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趋势怎么看?
1.看支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动能是什么?是可持续循环型再生能源,现在全世界都在瞄准它。
2.看时代发展解决问题的工具。过去在连锁年代,苏宁用工业方法来搞商业。现在,工业化方式不奏效,应该用互联网方式来解决传统零售的方法。
3.看未来的消费者行为。抓住未来的消费者行为,实际上就抓住了未来的趋势。事实上,中国消费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消费短缺。1990年代中期消费短缺时代逐步结束,随后开始出现规模经济。
第二阶段:消费行为两极分化。有钱人通过购买昂贵的商品,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他们通常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没钱就通过买假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是过去中国两极分化的特点。
第三阶段:进入有价值观、有生活态度主张的消费阶段。人们的消费行为开始追求以个人的个性、健康、幸福为核心。所以,我们推测,物质消费将逐渐出现个人品牌主张,而不是某个企业为消费者主张一个品牌。
大量的消费将会涌向“没用”的东西,最大的支出是时间消费,花钱消费就是为了打发时间,所以,运动、休闲、旅游就是未来的消费行为。
第二,任何一个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要立足一个行业
那些行业的佼佼者,实际上都是把握了自身所在行业最本质的东西来坚持和创新。
在坚守行业的本质时,始终要保持一个信念,创优比创新更重要。大家都讲创新,但创新多半是不成功、烧钱的。真正的创新是创优,只有创优的东西才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而所有的创优一定是立足于行业。
零售行业就是把商品从富裕的地方倒到稀缺的地方,然后赚差价。但随后而来的互联网将信息不透明性给抹平了,所以零售越来越不好干。
是不是互联网颠覆了行业本质?
不是,只不过换了个术语——“现代物流”。实际上,零售业就是商品流转、商品物流。我们在研究商品物流这个环节时,如果商品规模化、集中化生产,就一定需要商品周转。商品一定会根据其属性来决定它的生产分布和流动性。如果以此去做业态创新,才是最有价值的。
第三,在每一个变革时代,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要同步
管理创新,有时候比经营创新还要难,因为经营创新解决的是客观问题。管理创新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起来比一个客观问题要复杂得多。
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企业会失败?
因为他们很多创新都是先解决体制问题,不解决机制问题。例如:创业者创新多元化股权,每家企业按照价格来估值。结果,很多互联网创业企业都挣投资者的钱,而不是挣市场的钱,结果做着做着就死了。
所有的转型,都需要激活组织和个体的活力。苏宁的经验是,解决一个创新活力的机制问题,比解决一个体制的问题更加重要。如果我们纠结于体制问题时,实际上问题就找不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更多解决一些机制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管理创新,有时候比经营创新还要难,因为经营创新解决的是客观问题。管理创新解决的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起来比一个客观问题要复杂得多
(本文根据第25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的演讲编辑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