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行家

理性与时间成正比

1980年代,美国的大酒店为了向大规模来美国旅游的日本人示好,在菜单中增加了拉面和味噌汤。而现在,他们开始讨好中国人,餐厅里提供各种粥和馅饼;大部分欧洲购物村,为了吸引中国顾客,都可以使用银联卡消费;主要城市的国际机场,都聘请了懂中文的导购;法国、美国一些罪案频发的地方,甚至会特别安排警力保护中国游客。

中国出境游人次从2003年的2022万到2013年达到9800万,消费金额也达到了102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低迷、西方世界深受经济危机困扰之时,人民币驾到,如同一根救市稻草,自然会让各国政府、商家想尽办法抛来橄榄枝。无怪乎2013年,《财富》杂志将中国游客评选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消费群体。

从限量购买到举办中国购物专场,这十年间,变化的不止是购物目的地国家,中国海外购物军团自身,其实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负责人蒋依依说,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中约40%是非首次出国,这意味着很多人是“见过世面”的,大部分人不再见什么买什么,而是更加理性和精明。

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欧洲购物,香港不再具有价格和产地优势,到香港购买奢侈品、名表的人数逐年下降;未退税比例从2008年的60%下降到2012年的30%;为了防止买假货,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认识不再停留在Logo上,而开始研究起了奢侈品的防伪技巧、关注它是如何生产的。针对这一变化,很多品牌开始停止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开店计划,把钱放在定制“奢侈品生产旅游线路”上;网络上各种购物、退税攻略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诞生了全球第一个购物攻略APP小红书,简直是将购物推升成了一门学问。

十几年前,中国人刚刚开始海外购物,十几年后,这种购物行为虽还在继续却有了如此多的变化和门道,正因为此,中国海外购物军团并不是单纯复制当年美国、日本、韩国的消费行为,而是被赋予了更多中国人性格的特色。本期购物专题中,《旅行家》采访了大量海外购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以及背后的故事,比如中国购物第一站香港的变迁、带领中国人血拼的购物团导游口述,他们中一些人本身也经历着变化,低端买手正在向代购转变,男性购物者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无论你是盲目的购物狂亦或理性的价格控,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记忆和经历。

 

海关刁难:达人之路波折重重

将旅行带入人类学

如果爱,请深爱

自由行,千万别对自己那么放心

人人都爱土耳其

动物园发现守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