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行家

动物园,不只看动物

动物园是一个饲养动物、展出动物的地方。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把原本生活在大自然里的野生动物关起来让人看呢?的确,动物园里再好也比不上自然环境,即便要为生存奔波、时刻面临死亡,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安排。在现今,让动物园都关闭,把动物都放归自然,显然是不现实的——它们的故土在人类社会的日益扩张中支离破碎,它们在野外的同类,有的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有的已经从这个星球上消失,已是“家破人亡”。在它们的故土尚未恢复,在同类生命难以保存之时,如何回归故里?动物园成为了留存血脉的避难所。

1826年第一座现代意义的动物园诞生至今,已近190年。在这近190年里,动物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直变化,不仅动物的生活环境由狭小单调的兽笼变得越来越生态化、接近自然环境,还从曾经的野生动物掠夺者变成了保护者。当今地球生态正面临严重危机,越来越多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境地,经过动物园迁地保护,保存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建立人工的种群,日后可以将动物重新放归自然,再引入它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麋鹿就是经典的一例。麋鹿是中国特有物种,曾一度在中华大地上灭绝,但之前还有十几只麋鹿被带到欧洲,在人工饲养下繁衍了下来,几十年后方得以重新回归故土。通过动物园拯救的物种,像阿拉伯长角羚、欧洲野牛、狮狨猴、黑足鼬、安第斯神鹰……这些都是比较著名的例子。

现在,很多国外的动物园早已经把保护工作扩展到了野外。因为单纯通过圈养是无法对动物物种施行有效保护的,毕竟动物园资源有限,能够通过人工繁育被保护的物种只能占少数;再者,动物真正的归属地应该在野生环境里,如果失去了自然栖息地,人工环境下保存的数量再多也没用。动物园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资金、社会影响等方面,直接参与到野生环境的保护。像美国的圣迭戈、亚特兰大等动物园就参与了中国的野生大熊猫保护项目。

动物园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对公众的保护教育。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们,虽祖祖辈辈远离故土,但是它们展示在人类面前,为人类认识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野生动物,如果不能亲身感受到真实的野生动物,很难有理性的认识。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入认识、了解了这些动物,知道这些动物的故事,才会发自内心地喜爱它们、关心它们、关注它们野生种群的生存现状,促使人们意识到人类目前的行为给野生动物、给生态环境、给我们的地球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从而唤起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中去。从这一点看,动物园里动物们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它们是大自然进驻人类社会的大使,而动物园则是大自然的一个窗口、联结城市与大自然之间的桥梁。这种亲身的体验,是自然纪录片所代替不了的。

必须要承认,中国的动物园相比国外动物园,差距非常大,还处于传统动物园到现代动物园的过渡阶段。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动物园可能很难体现前文所说的内容。不过,差距大,发展空间也大,虽没有国外动物园优秀,但我们可以见证身边动物园的点滴变化,我们的动物园也一直在改变,在发展。

 

海关刁难:达人之路波折重重

将旅行带入人类学

如果爱,请深爱

自由行,千万别对自己那么放心

人人都爱土耳其

动物园发现守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