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第三部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意识;社会发展
目前,市场经济在我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市场经济在我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为第三部门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但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全能政府逐渐转变为社会事务的宏观调控者和管理者,由以前的“大政府,小社会”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1政府也由以前否定第三部门的存在到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这让政府认识到第三部门不是与政府争权夺利的机构,而是替政府分担责任,提供更好社会服务的组织。另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果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三部门的筹资途径日益多元化,第三部门的资金来源不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还包括第三部门为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服务性收费。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和公众捐款,及国内一些基金会、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等其他组织提供的资助和项目经费等。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使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而且公民的意愿、公民的参与、公民的利益及公民中所蕴藏的深厚的创造力等,只有通过根植于民间社会的第三部门才有可能真正表达和发扬出来。
一、第三部门的内涵
“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莱维特提出,主要是来自西方的概念。它是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社会公共部门,主要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的组织特征。2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不同的称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而在我国,第三部门又称之为民间组织或非营利性组织。由于内外环境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我国的第三部门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在活动领域,我国的第三部门的活动不只限于一个领域,往往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它活动的内容不仅涉及教育、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还日益扩展到政府曾完全把持的中心地带,逐渐成为配合政府完善其职能的社会组织。
二、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目前社会情况下,第三部门涉及的范围日益广泛,不只是局限于国内发展,更多的是走出国门,并显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部门虽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对第三部门的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通过借鉴西方的理论基础,结合我国第三部门的具体发展环境得知,第三部门在我国社会治理当中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第三部门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开始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形成社会多元利益格局。我国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能向非政府组织转移,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高涨,这为第三部门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在我国已登记注册为社团法人的协会、学会、基金会及慈善会等社会组织以它不同寻常的速度发展,打破了过去由政府包揽一切的社会格局,逐步形成了政府、企业、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国家体系。第三部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服务社会的同时间接的吸纳就业。
首先,第三部门所从事的一些活动是市场与政府都不愿做、没有做好或不能做的事情,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一些组织基于自身公益性的目的,为政府和市场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开展的活动填补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空白领域。另外,在有些方面第三部门可能比政府做得更好,更有效率。诸如环境保护、消除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等更需要凝聚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我们要继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其次,由于第三部门本身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功能,它们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服务。近几年我国成立了大量的自愿者组织,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诸如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发动社会捐赠,组织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甚至直接参与第一线的抗震抢险任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志愿者协会还被授予“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3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组织多年来取得的长足发展和可喜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
再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的步伐,而如今我国第三部门的活动范围涉及到教育、环境保护等诸方面,这就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网络,有效地整合了民间资源,减轻了政府负担,使政府职能科学化和清晰化,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同时,第三部门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吸纳一部分优秀人才,这就为我国公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起到一定的作用,逐步实现了社会公平,为一些社会群体提供了更好的职业平台。这为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促进我国社会良好的改革进程。
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次全会决议,都有加强社会组织工作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把社会组织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情况基本是良好的,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管理工作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自身体制的不完善,外在条件的不充分,法制政策不健全,监督管理不严格,公民意识不自觉等。
1.我国第三部门与政府联系密切,独立自主能力较差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及相应的机构精简,使得相当一部分第三部门直接从行政体制大框架下产生,第三部门中的有些工作人员也多来自政府机关,第三部门并没有完全摆脱政府的束缚,这就使得第三部门开展活动不是根据市场或社会的需要而是依赖于政府。另外,我国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深远,权力与身份和地位始终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我国经济在微观层面上仍受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约束和指导。政府仍扮演了“奖金的提供者”或“行动的指挥者”等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非营利组织的人事任免权和较大资金的运用权力,致使非政府组织在职能上严重依赖于政府。4
2.组织发展需要优秀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而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受到资金、人才的限制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权力的逐步释放,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但由于第三部门不像企业一样是以营利为目的,基于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分析,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没有足够的诱惑力能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无论是民间自发的,还是与政府扶持有关的第三部门多是会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一定的资金供给,第三部门就无法有效运转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另外,由于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员工队伍,可能会使第三部门的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第三部门的发展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全面的、严谨的有关第三部门管理方面的法律。虽然,国务院曾颁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修订后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初步形成了以法规、政策、规章和地方配套法规组成的第三部门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5但这些法规部分内容已过于陈旧,条款过于抽象。缺少可操作性。特别是随着社会中介组织的急剧增加,这些法规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且第三部门的发展不仅需要外部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还需要它自身内部规章制度的制约,这就是所谓的他律和自律。就外部他律来说,由于我国法制尚不健全,在第三部门的发展领域存在许多法制上的空白,因此难免会出现钻空子和打擦边球的现象。另外,即使在我国法律规范相当成熟的领域由于对第三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也造成第三部门的不良发展。就内部自律来说,第三部门内的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他们认为在第三部门工作不是为社会谋福利,而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同时,第三部门内部又缺乏制约其行为的监督机制,这就助长了第三部门不法行为的发生。这些内外部原因限制了第三部门的发展。
4.我国公民对第三部门发展的认同度不高
对于一些官办性质浓厚的第三部门组织,公众往往将其视为政府的附属机构,从而忽视了其独立性;而对于实力较弱的草根组织,公众又怀疑其能力,从而忽视其存在的价值。这就造成了我国公民无法正确认识和了解第三部门。此外,我国自古集权主义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大多数公众认为第三部门只是为社会及其他机构组织提供便利,却不能真正体会第三部门的发展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因此,第三部门能否得到深层次认同也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
三、促进第三部门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面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扬长避短。而我国第三部门管理工作的目标主要有:首先是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部门管理法律体系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把第三部门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其次是培育和发展结构优化、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社会中介组织网络,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再次是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建设相适应的第三部门自律机制,使第三部门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是要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的第三部门外部治理机制。政府及其他部门要加强对第三部门的管理力度,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6所以,要使第三部门克服以上问题并实现其目标,应该采取以下对策建议促进第三部门的良性发展。
(一)理清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对第三部门重新定位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控制,多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或“第二政府”而存在。虽然保持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密切联系是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密切关系只体现在某些方面,第三部门仍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未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那些不能获得和实行独立的第三部门组织将会消失。因此,如同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一样,我国第三部门组织也必须实行改革,政府要放松管制,实行政社分开,以缔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部门。如果要理清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就要对第三部门重新定位,并要认识到第三部门不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形式化工具,不是与政府争权夺利的机构,不是接受政府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帮助政府治理社会、分担政府职责的组织。政府也只是充当依法监督第三部门的发展的监督者,不是第三部门的领导者,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充当第三部门的合作者。
(二)拓展第三部门的资金来源渠道
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第三部门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为了摆脱第三部门在资金上对政府的依赖,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我国第三部门可以和营利性组织展开合作,这样不仅能减轻政府的负担,还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第三部门还可以通过企业获得财力或物力方面的捐赠从而增加财政收入,为第三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实现第三部门的快速发展。同时,在保证资金充足的条件下,还要加强对第三部门经费来源的规范,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对第三部门给予帮助,对于捐赠的团体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逐渐健全第三部门的经费使用监管制度,防止资金使用不当和资金滥用,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活力,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随着第三部门在我国的新发展,应该结合现阶段我国第三部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类,逐步形成配套的、有层次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对我国第三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促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制定有关我国第三部门的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根据发展我国第三部门的需要,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另外,还要针对性地修改完善已颁布的有关第三部门管理的法规政策。同时,要把立法和普法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宣传《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从而使我国的第三部门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向前发展。
(四)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各部门要相互合作,齐心协力,严格打击非法组织,预防为主,严格查处第三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公安、安全、司法、新闻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监控网络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借着第三部门的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活动,予以坚决的打击,逐步建立在第三部门自律管理基础上的全方位监督管理系统。7同时,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将监督管理的重点放在过程管理上,并对第三部门的规范化及质量进行监督。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至关重要,要同时做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8 一方面,第三部门要加强自律,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民主意识和监督能力,切实提高其公共服务责任感,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和自利行为。另一方面,第三部门的发展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监督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完成组织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履行好社会监管的职能,同时,加强我国公民的监督意识,提高第三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五)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
要想使第三部门能可持续性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带动公众参与其中,让第三部门的工作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目前,第三部门所从事的行业大部分是服务性活动,服务所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想使其所提供的服务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通过切身感受对第三部门的工作给予肯定。公众只有从思想上认同了第三部门的发展观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志愿性的活动中。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全社会倡导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
(六)从其自身内在出发,进行改革
第三部门的发展不仅需要以上外部条件的支持,还取决于它们自身内部力量。第三部门能否获得长远发展关键是看其自身能力。因此,第三部门要注重自身各方面的改革,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要在充实职能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狠下工夫。9对于我国第三部门来说,确立其内部管理机制,特别是制定机构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在社会上树立第三部门组织良好的声誉,也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的途径吸引优秀人才。第三部门的发展是关键,但关键在人才,因此,做好各方面的努力,使第三部门通过自身努力谋发展。
(七)利用网络化平台,与世界接轨。
在当今大网络化背景下,我国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第三部门组织开展交流与对话将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赢得新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部门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范围,还是在影响力上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在全球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10
因此,积极吸取别国的经验为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我国第三部门勇于走出国门,增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和信息交流,使一些新方法和新观点得到分享,并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下,为世界了解中国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实现了我国第三部门与世界的接轨,达到了双方互利的局面。
结语
就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第三部门的独立程度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标志,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三部门正在逐步向原来由政府完全把持的公共领域的核心地带渗透。虽然第三部门正在走向兴盛,但我国第三部门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政社不分、经费不足、能力不足、法制缺陷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将妨碍第三部门有效发展自身的能力,也将妨碍第三部研究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对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做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其在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杰,田毅鹏.本土国境下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及道路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0,(5)91-92.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87.
3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21-123.
4张莉,先幼果.第三部门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思考[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2):50.
5孙健.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69-70.
6巩玉涛.我国第三部门发展问题探讨[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64):79-80.
7潘左华.转型时期我国第三部门缺失与构建[J].公共管理学报,2005,(1):81-82.
8郭东磊. 我国第三部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出入[J].中国-东盟博览,2012,(7):38.
9许艳.浅论第三部门的相对独立性[J].行政论坛,2004,(64):42.
10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