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世界青年说》:从文化差异走向世界融合

作者:口 高灵新

口 高灵新

《世界青年说》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自2015年4月16日起推出的一档世界青年谈话类节目。在国内明星真人秀占据半壁江山的当下荧屏,《世界青年说》以其独特的栏目形式和积极的社会意义,获得了国内外的共同关注。不同于其它节目中外国人比赛汉语水平或是展示才艺的表演形式,这档以语言为基础的节目更注重嘉宾的思辨、文化的传播和正确价值观的弘扬。因此该 节目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其热度还延伸到了国外,许多国家外交部和驻华大使馆对该节目都给予了积极评价,节目还被志愿者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网站传播。

中国注重与国际接轨,国际间交流达到新的高度,为适应这一形势,《世界青年说》栏目以文化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嘉宾的观点表达传播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同时,栏目多层次的嘉宾构成、多元的话题选择、丰富的环节设置、立体的表现形式也为观众展现出“求大同、存小异”的世界融合趋势。《世界青年说》建立起跨文化、跨地域、跨宗教、跨意识形态的桥梁,密切了中国和世界的深入联系,促进了世界的和谐与国际间的理解,是符合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的。


《世界青年说》节目现场

一、多层次的嘉宾构成

年龄集中在二三十岁的11位青年嘉宾被称作TK11,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覆盖全球的各大洲,他们自己还搭配出一些国家之间的小组合,如有彰显地域特色的北美组合、亚洲组合,也有体现政治特征的英联邦组合、美伊组合、移民国家组合等。节目在播出一段时间后还单期引入了日本、法国以及非洲国家的嘉宾来打破原有的组合,以此产生新的的讨论关系。于是在第17期和29期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在教育体系中不分文理科的欧美国家和分文理科的亚洲国家之间的对比,进而理解了西方的通识教育与东方英才教育的互补性;我们也在第3期的节目中看到了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理解了其积极正面地接受了全球化所带来的跨地域移民的输入,也能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接受多民族、多种族的公民共存。在节目中性格迥异的嘉宾—孟天和普雅也分别代表了美、伊朗的激烈交锋,但我们看到的不是二者距离的产生,而是代表国家面向镜头的他们在沟通中逐渐走向和解。在节目播出初期,TK11的交谈明显反映出他们之间强烈的民族话语体系和个人表达方式的差异。但随着节目的推进,TK11的交流情况也在不断变化,他们从节目之初的拘束和彼此排斥变为后期的互相尊重和了解。具有美洲直言不讳风格的孟天、具有亚洲含蓄委婉风格的韩国男生韩东秀、具有波斯人严谨自律特征的伊朗学生普雅,以及带着鲜明俄罗斯战斗民族特色的大卫,在节目初始时他们产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随着节目的推进观众发现,无论来自哪个大洲,无论信奉哪种宗教,世界青年们都遵守着世界普适性的准则,如对家庭的重视、对梦想的追求、对环境的珍惜,这也是每一位世界公民都力求实现的愿景。节目中的每个TK11成员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的国家,因此通过他们所传递的信息正是世界青年乃至整个世界的声音,从中我们看到了世界融合的大趋势,以及顺应这一趋势的每一位青年所做出的积极回应。

二、多元的话 题选择

《世界青年说》通过社交平台向网民征集议题,其中有观众来信、网友留言、来宾提案等多种形式。最初前40期的话题偏重于彰显文化差异,如第4期的社交文化、第5期对各国爱情圣地的推介、第8期的酒文化、第17期对各国大学的推荐、第18期的美食文化、第23期的电影文化。在这些节目中,嘉宾把一张张国家名片展现在世界观众的面前,而观众并不是文化传播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也能参与到文化副产品的消费过程中,这一过程促进了世界整体性的构建。随着节目的推进,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话题也受到关注,如第9期的网络暴力、第14期的手机低头族、第30期的科技、第35期的创意等,这些话题关注的正是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力量。与此同时,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所有青年都面临的问题也被多次提出,如第11期的焦虑、第13期的梦想、第32期的欲望等话题。同时随着节目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该栏目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话题也越来越偏重于公益性,如第26期的方言保护、第33期的社会公德、第34期的环境保护。在针锋相对的思想交锋和头脑风暴过后,这些话题所反映的问题成为了地球村中每一个世界公民都应该正视的,也需要每一位世界公民参与其中,付诸有效的行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TK11的成员之一安龙,在节目中发回了他在北极的视频记录,让观众通过他的镜头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破坏下冰川的消融和北极熊的痛苦挣扎,唤起了观众的公德心。《世界青年说》正是利用节目和TK11的号召力承担起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传播正能量、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责任,这也是这档节目获得成功并能持续引发话题讨论的原因。

三、丰富的 环节设置

《世界青年说》突破传统一对一的谈话形式,采用了国际会议厅的格局,通过敲锤、提出议案、现场表决等环节的设置表现节目的仪式感,参与嘉宾都着正式场合的西装,这些舞台形式不但加深了观众的印象,也凸显了节目品牌的优势。

节目的表现形式是正式的,节目的氛围却充满了轻松快乐,在节目中观众不断地发现“惊喜”和“意外”。除了对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外,节目从第5期开始设置了“全球文化大战”环节,从第8期开始设置了“慢一步新闻”来作为栏目的固定环节,把各国的事件与当期的话题紧密结合进行播报,这样的环节设置不仅把观众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中,其新闻的即时性和略带幽默的表达方式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世界青年说》也不时地加入更多新的环节,如第6期开启“我们不瞎说”的节目开场,轻松引入各国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第33和34期针对社会公德和环保话题,引入“告解大会”这一形式,让嘉宾坦承错误行为。此外,第10期和14期中采用互相投票的形式,让TK11选出最爱发怒的人和最爱玩手机的人。“告解大会”和相互投票的环节让观众认识了TK11的另一面,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对娱乐效果的考虑,更是想让观众意识到每个青年都有需要改变的地方,而TK11树立了勇于面对问题和改造自我的榜样形象,而这档节目也为世界青年公民完善自身、构建更好的自我提供了发展方向。

四、立体的表现形式

节目注重多样性体验,多次采用外景地拍摄,如第29期中孟天和吴雨翔在南京中学的学习生活、第34期中吴雨翔拍摄的德国垃圾分类、第30期中黑木真二在日本展示的情感机器人等跨越国界的外景拍摄,以其真实性和实时性为观众带来了第一手的文化体验,使观众感受地球村之“小”和地球村公民责任之“大”。

TK11所代表的文化是有国界的,但是艺术是无国界的,因此在栏目中观众能够愉悦地欣赏TK11具有民族特色的个人才艺展示。我们由此聆听到了孟天的美式歌剧、观看了吴雨翔的德式光影舞、体验了大卫的俄式集体操。同时TK11也跨越国界进行艺术合作,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第13期中詹姆斯、穆雷、何炅所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演讲,以及第23期中几位嘉宾拍摄的战争题材的微电影。他们的演讲内容虽然不同,但追求梦想的理念却是全世界青年的共同呼声;电影中人物风格虽然迥异,但最终和平与和解的世界性主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五、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唯有理解才能共存,唯有尊重才能发展。在节目中,我们通过TK11的讨论重新认识了具有7000年文明的伊朗,了解了他们禁酒、重商的传统;切实地感受到佛教国家泰国在日常生活中对宗教的推崇和倚重;更深刻地理解了俄罗斯的等级差别和美洲的自由平等的理念。同时借由节目,我们重新认识了各国和各民族的数字文化、肢体语言文化、色彩文化和姓氏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平台,节目不仅有对嘉宾所在国家的讨论,也有对中国文化的讨论,如中式育儿方式、中式教育风格、中式餐桌礼仪等,这些讨论破除了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嘉宾韩东秀被问到端午节和孔子的问题时表示,绝大多数的韩国人是承认中国文化的,曾经的传言不攻自破,两国国民间由误会带来的嫌隙也自然会消解。因此《世界青年说》节目不仅向中国介绍了世界,也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破除了误解、传递了和谐。

《世界青年说》既是文化的展示舞台,也是知识的传播平台。第25和36期节目中的“英语小课堂”介绍了世界语言—英语的实用表达,节目也在各期的话题讨论中介绍了诸如西装礼仪、文化的禁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知识。第18期节目传递了各国的餐饮文化知识,也让我们看到了任何国家的美食都是吸收多民族精华的成果。在第30期了解科技发明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又认识到电话、电视、灯泡、冰箱甚至速溶咖啡,都是在各国分别完成了其技术中一部分之后的世界公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融合所带来的创造性革新。

在“求大同存小异、和而不同”的基础上,《世界青年说》节目通过世界青年的话题讨论,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维度的世界声音,在中国聆听各种声音的同时,中国的声音也传递到了全世界。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青年说》代表世界青年表达多元的观点,在一体化的今天,《世界青年说》代表世界公民做出践行责任的宣言。《世界青年说》是具有前瞻性、进步性和责任感的节目,在世界融合的大潮下这档节目一定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责编:丁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