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影视剧中幻想热潮的张扬与冷思考

作者:口 郑莹 刘晔原

口 郑莹 刘晔原

2015年,古装玄幻剧《花千骨》打破周播剧收视纪录;奇幻仙侠剧《蜀山战纪》网络VIP付费独播;打破网台联动、视频网站跟播模式,《我是机器人》开启了中国软科幻电视剧的先河;奇幻电影《捉妖记》票房超24亿,成为内地影史第一⋯⋯一时间,影视剧市场掀起了“幻”热潮。

幻,即幻想,是对超现实的想象。可分为玄幻、魔幻、奇幻和科幻。“玄幻”可释义为看似不真实的、难以理解的东方神话;奇幻则泛指奇异而虚幻;魔幻,虽与“奇幻”无法割裂,但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它源自西方,中国市场中“魔幻”题材起步较晚,也未成规模,为了与西方魔幻加以区别,曾被称为“东方新魔幻”,近年来也多以“奇幻”相称。因此以上三种归为一类,统称奇幻。比较独立的是科幻,即科学幻想,是在幻想中加入科学元素、使用科学语言、借用科学逻辑。“科幻”虽和“奇幻”有相似之处,但注重科学使之成为单独一类。因此,本文将影视剧中的“幻想”题材,分为“奇幻”与“科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论述。

一、幻想影视剧热潮形成的原因

奇幻影视剧的备受追捧和神话题材的回归将奇幻剧引向春天,2016年中国亦将迎来“科幻片大潮”。探讨“东方奇幻”、“中国科幻”盛行的原因首先要从受众需求的角度考虑。

首先是挣脱现实羁绊,满足精神的需求。无论奇幻还是科幻,都离不开幻想。无论是对仙山幻境的想象、对神仙眷属的想象、对神力法术的想象、对未知科技的想象,还是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它们都创造了一个远离现实的理想国度,一个超越现实的未来世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期盼在娱乐中使压力得以释放。幻想影视剧可使创作者的想象力更好地被激发,人们可以抛下现实生活中的所有教条进行一次心灵的狂欢与探索,影视遂成为了大众逃避现实的首选。

奇幻与科幻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幻想折射出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奇幻剧构建了一个完全颠覆现实社会的虚幻世界,是对理性思维的解构,是一种非逻辑、非理性的原始思维,这是人类童年时期的思维方式。奇幻剧中无论是飘渺潇洒的神仙境界、浪漫奔放的真挚爱情,亦或是正邪之间的交战斗法,都是一种最狂放直接的表达,正中现代人渴望回到那个自由畅快、无忧 无虑的人类童年的需求“要害”,进行着一场跳脱理性的精神狂欢。

科幻剧也有相同作用,它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社会、看似理性的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科技给人类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惊恐和希望。人们开始思考,新发明、新技术会给人类的明天带来什么?于是人们通过天马行空但逻辑严谨的科学思维想象着未知世界,太空探险、时空旅行、智能机器人、星际战争、外星生物等等,这些看似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内容,实际上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延伸。人们渴求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看到无限的可能,能够挣脱现实时空的束缚,拓展无限的精神时空。奇幻剧是感性的人类想要逃离现实的恋古情感,科幻剧则是理性的人类想要超越现实的生命探索。

  其次是奇幻视听盛宴,满足了感官欲望。幻想影视剧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推动。运用影视技法和数字技术,创作者幻想中的世界得以实现,从想象到影像的跨越,将虚幻的世界呈现在观众眼前。电子媒介让‘看’成为一种带有快感体验的习惯。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得观者对影像这种传播形式的迷恋成为主导性经验。天宫地府、神仙妖魔、宇宙黑洞、多维空间,一个个超越现实生活的视觉奇观跃然眼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作用在观众的眼睛上,更带来直接的心理享受与观影欲望。奇幻剧故事经常采用单一线索的叙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受难度,让观众更直接地享受画面与声音带来的视听盛宴。科幻剧通过严谨的科学途径塑造未来世界,数字技术描绘出这个虽为虚构但看似真实的世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超越生命的激动与愉悦。

总之,在追究幻想影视剧热潮形成的原因之时,首先要探讨其是否能满足观者心理的好奇与视觉的“真奇”,幻想影视剧不仅仅在感官上满足了观众的奇观性需求,更从内在精神层面俘获观众的心。这种精神与感官上的双重满足,成为了幻想影视剧热潮形成的原动力。

二、幻想影视剧热潮背后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影视剧制作政策上的放宽,市场环境的开放,文化产业的繁荣,幻想剧从小众视野中走向大众,并正在走向主流,探讨其成长可见其成就,也引起思考。

首先,奇幻剧十年磨剑,渐成正果。2004年《仙剑奇侠传(一)》的热播,开启了新世纪奇幻电视剧的热潮。十年之后的《轩辕剑》、《古剑奇谭》将奇幻电视剧带入9 0后、00后受众的视野,使之成为现阶段奇幻电视剧的重要收视群体。2015年夏季热播的《花千骨》收视走热,秒杀一众黄金档电视剧;《蜀山战纪》探索播出新模式;《仙剑奇侠传之云之凡》未播先热。2016年,各路奇幻电视剧纷至沓来,《青丘狐传说》、《诛仙青云志》、《山海经之赤影传说》、《幻城》等等,十几年间,奇幻电视剧从电视剧类型中的少数派变成了受年轻受众追捧的主流剧种,大器渐成。

奇幻电视剧风生水起,奇幻电影也在进行着华丽蜕变。2015年奇幻电影接连上映,2016年初《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播出,《封神传奇之雷震子》、《西游伏妖篇》的蓄势,中国奇幻片数量在增加、质量在提升、口碑在提高,可说是渐显正果。

其次,成长伴随的质疑之声。十年磨剑,奇幻剧渐渐被市场和观众认可,然而离真正的“东方奇幻”还有差距。观众吐槽说:《花千骨》人物“玛丽苏”,特效水平“五毛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只有炫技却没 剧情;《新倩女幽魂》被改编的面目全非;《九层妖塔》机械模仿西方同类型影片,堆砌奇幻元素,内容空洞等等。“边骂边看”也成为一种“特别”的观看体验。观众的吐槽点集中在奇幻片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故事和特效。好的故事是成功的基础,好的特效是故事得以呈现的手段。奇幻片在内容上多涉及古代神话或民间传说。中国古代丰富的神话传说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库,这是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故事产生于民间,经过文人骚客、民间艺人的妙笔润色和口耳相传,成为最接地气、最具中国味道的瑰宝。在这个故事相对成熟并有良好群众基础的巨大宝库中,创作者寻找故事原型进行二次创作可谓事半功倍。

有了故事基础,才能运用特效,通过数字技术将玉宇清澄的天界、旖旎奇幻的仙境、苦乐参半的人神妖纠葛呈现在观众眼前,形成蔚为壮观的东方奇幻乌托邦。适度的特效,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故事、体味情感,形成感官与心灵水乳交融的审美体验。过度的炫技,则是对观众视觉与听觉的机械刺激,只会让观众在观影后更加空虚与失落。可以说,中国奇幻剧“并不缺乏奇观式想象,但要赋予这些想象以灵魂和生命,就要在其中注入更多的内容—比如,对人性更深层的思索,有着更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价值观。”①“东方奇幻”不是对西方成功模式的一味模仿和克隆,而是努力去发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国文化价值观,自主探索中国奇幻剧的成功之路。

第三,科幻元年难圆梦。与奇幻剧渐成正果不同,中国科幻剧还处 于起步之初。《盗梦空间》、《地心引力》、《星际穿越》、《变形金刚》、《X战警》,一部部好莱坞科幻大片在国内上映,席卷票房。观众不禁发问,中国何时能够拍出本土的科幻大片?2014年11月,中影集团曝光的24个电影项目中包括《超新星纪元》、《流浪地球》、《微纪元》三部科幻片,也是最“烧钱”的三个项目。各路导演与资本也纷纷宣布进军科幻片市场,其中包括张艺谋、周星驰、宁浩、贾樟柯等知名导演。2015年8月,刘慈欣的《三体》勇夺雨果奖,将中国科幻带入世界视野,掀起了中国科幻观众对本土科幻的热情,更成为了影视行业科幻热潮的催化剂。因此业内人士称2015年成为“中国科幻元年”。

然而,2015年中国的科幻片市场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上映的仅有一部打着中国首部软科幻题材电视剧旗号的《我是机器人》,科幻的外衣包裹下的还是情景喜剧的身体;而另一部号称中国首部3D科幻喜剧电影《不可思异》,也被毒舌观众说成“烂到不可思议”。有人又提出2016年则可能是中国科幻爆发年。2016年,有已经上映的《蒸发太平洋》、备受关注的电 影版《三体》、计划上映的《北极》,而《疯狂的外星人》、《乡村教师》、《流浪地球》和《超新星纪元》等几部科幻电影将在2016年进入筹备期。通过广电总局立项备案的科幻剧剧本也比往年增加。一系列科幻精品,皆是由名导执导的超级制作,预示着中国本土科幻剧大潮即将到来。

“元年”、“爆发”、“大潮”等词汇,似乎预示科幻片的炙手可热,但是数量的增加、热情的高涨,并不代表中国本土科幻剧真正春天的到来。中国科幻剧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特技落后和资金不足,也不是受众群体的小众化,而是创作人才和优质原创作品的缺乏。

以技术短板来作为中国科幻剧发展障碍的说辞越来越立不住阵脚,中国的特效制作水平已经能够达到世界水平,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市场不乏高成本大制作,上亿甚至几亿投资并不罕见,中国完全可以为本土科幻剧的制作提供技术和资金上的支持。然而,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科幻剧的看法却不甚乐观,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剧本创作这一产业源头。中国现阶段科幻作品创作人才缺乏,优质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科幻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曾说:“截至目前,中国科幻原创力还不足以成为科幻产业大厦的地基,量不够,质也不够”。中国科幻文学一直很薄弱,一部作品被肯定并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刘慈欣也坦言国内科幻出版规模很小,全中国能以科幻创作为职业的科幻作家不超过三个。科幻小说作为创意密集型文学,“烧脑”是其尤为突出的特征。想要快速地培养出创作者并不是一 件易事,科幻作品不仅要有故事性,更离不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作为支撑。影视剧编剧中大部分人虽然对于文字和情感表达很精通,但科学知识却欠佳。即使是成熟的编剧也很难创作出优质的科幻作品,更何况要培养全新的创作人才。

现阶段,科幻剧多改编于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中国科幻小说,但这毕竟是极其有限的资源,原创力缺乏成为当下阻碍中国科幻影视剧发展的最大问题。除此之外,提高科幻剧整体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形成完善的生产链条,将中国文化内涵融入炫目的科幻世界也是中国科幻剧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上所述,幻想题材影视剧从感官到内心全方位地紧抓着观众的兴趣点,在受众喜爱、市场向好的条件下,势必形成井喷式爆发之态。但作品数量的增加并不代表着作品的成熟。处于起步阶段的科幻剧则应该首先把握好创作的源头问题,提倡科学人才介入创作,打破科学与文学的壁垒,培养扎实的原创人才。但无论奇幻还是科幻,都不能忽视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幻想剧是向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传达中华精神的良好载体,明确的价值主张与民族精神是影视剧创作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中国幻想影视剧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东方奇幻”、“中国式科幻”,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好声音。

注释:

①田卉群:想象界的实现:中国魔幻电影的突围之路,《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7日,第5版。

(作者郑莹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华大学讲师;刘晔原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责编:倪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