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普斯在赛后记者会上回答说,过去两三年一直在拔罐是因为能够放松肌肉、缓解酸痛、增强灵活性。
31岁的菲尔普斯在里约夏季奥运会上继续着他的泳坛神话—5金1银助他成为史上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5届奥运会,23块金牌,3块银牌,2块铜牌 自2000年首次亮相悉尼奥运会以来,菲尔普斯已经是全世界体育迷眼中的老熟人了,人们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任何一点变化都能引发讨论。
这次里约奥运会也不例外。当他首次出现在游泳馆、脱掉外衣的瞬间,人们立刻注意到了菲尔普斯的肩膀和背部有数个深浅不一的红色圆形印记。国外的社交网站上立刻开始了争论:这是啥?纹身、图腾还是幸运符号?唯有中国观众一眼看了出来:这不是拔罐留下的印子吗!
并非源自中国
首先要阐明的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都有拔火罐的古老记录。中医最早的记录在《五十二病方》中,距今约2200年(大约成书于战国秦汉之间)。古印度的最早记载时间大致与中国相同。古希腊的最早记载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距今约3200年,比中国还早了1000年。
历史上,西方传统医学极其迷恋放血和拔罐疗法,有无数的经典记载了拔罐的种种神奇疗效。1801年出版的《论拔罐的艺术》一书列举了适合于拔罐的各种疾病,包括中风、心绞痛、哮喘、咳嗽、胸痛等等,几乎可治百病。另一位英国著名的拔罐师在其著作《论实践拔罐》中写道:“拔罐是一种艺术。每个有机会接触拔罐并亲身体验的人都能够观察到它的治愈力,从而真正欣赏它的价值。”
拔罐盛行一直持续到19世纪,而后逐渐衰败,最终退出了西方主流社会。与之对比,拔罐在中国一直是民间医术,没有过分狂热却不绝如缕,发展出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如今又重新席卷西方社会,不能不说是一种奇妙的循环。
“神秘红印”从何来
拔罐的原理,是将罐紧贴于皮肤表面,用热胀冷缩或抽气等方式形成密封环境,利用内外气压差对皮肤形成负压吸引。在现代医学看来,拔罐造成的结果也非常简单,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同时伴有机械性溶血。
我们皮肤中的真皮结构里密布着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的血管。毛细血管壁非常薄,当有很强的负压作用于皮肤上时,毛细血管便会扩张、破裂,血红蛋白渗入真皮,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皮肤上或红或紫的罐印。同时,拔罐局部也会有一定的肿胀,这是由于负压“吸出”了一部分组织液。这些肿胀和罐印通常会在几天后消失。
同样是拔罐,罐印的深浅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皮肤较薄的位置,毛细血管位置表浅,对压力更为敏感,因此罐印颜色会比较深;即使同一位置,有的人皮肤较厚,罐印会比较浅,反之则深。对于不同年龄的人而言,儿童由于皮肤娇嫩,老人由于血管老化,罐印都会较深;对于人群而言,有的人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罐印也会比较深。具体到操作过程中,罐内负压越大、拔罐时间越长,罐印也会越深;如果拔罐时间过长,局部组织液漏出过多,还会出现水疱,出血较多则形成血疱。
相对于中医将不同颜色、形态的罐印解释为“寒”、“毒”、“虚”、“火”、“湿”等等,外国人似乎没那么多讲究。菲尔普斯在赛后记者会上回答说,过去两三年一直在拔罐是因为能够放松肌肉、缓解酸痛、增强灵活性。
科学依据有几分
拔罐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替代疗法”的范畴。所谓替代疗法,就是基于历史和文化传统产生的,而并非经过科学方法验证的治疗方法,也即是常规西医治疗以外的补充疗法。源于中国的针灸和中药、源于印度的冥想、源于欧洲的催眠和芳香疗法,以及普遍使用的按摩,都属于替代疗法。
拔罐也是如此,深受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在科学原理方面尚无定论。之所很多人感觉“有效”,有如下几种假说: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的负压作用于皮肤,牵拉了皮下的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能引起了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起到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的作用,从而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免疫刺激作用。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局部溶血现象,这对机体局部的免疫细胞是一种良性刺激。
3、安慰剂作用及伤害刺激反应。一方面产生心理抚慰作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伤害刺激会产生内啡肽类物质,可以产生放松和舒适感,可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度。
治病未必,适度可行,是目前的主流态度。拔罐作为一种放松和保健的方法,可以为健康的身体锦上添花、为紧张的生活缓解压力,但真有病还是求助医生和正规医疗渠道为好。我想菲尔普斯也肯定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