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国集团日本峰会夹带“政治私货” 经济治理全球寄望于G20
2016年5月26—27日,七国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G7)峰会在日本三重县伊势志摩举行,会议通过首脑宣言,决定在世界经济、反恐、难民、气候、能源等问题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但在峰会看似合理的议题中夹带了不应有的“政治私货”,最后的首脑宣言提及海洋安保问题,对南海、东海情况表示关切。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此次日本主办G7峰会,炒作南海问题,渲染紧张局势,不利于南海局势的稳定,也不符合G7作为发达国家经济治理平台的身份”。希望G7各方 “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多做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G7峰会原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共同协调经济政策,从而为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机制。但因此次议题涉及南海、朝鲜半岛核危机和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危机等问题使峰会沦为“变相的安全会议”,中国和俄罗斯成为不在场的主角。而真正需要会议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如希腊债务危机、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融资机制、气候变化、贸易、全球经济复苏等等,七国并没有贡献出建设性的意见。峰会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场所,反而充斥指责和抱怨,世界主要大国态度如此,令人对世界未来的走向难以乐观。
相比之下,中国正在积极筹备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将于9月在杭州举行),积极设立广泛且实际的议题,把发展问题摆在议程突出位置,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期待,也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真正需求。无论是安全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只有发达国家能够正确看待新兴国家的崛起,并能够真诚与之合作,共同解决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不会沦为一句虚言。
二、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显著 中美求同存异管控分歧仍是主流
6月6—7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作为奥巴马任内中美最后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各界高度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轮对话,中美进行了战略、经贸、文化等方面的密集磋商,最终两国达成了330多项成果。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方面,中美就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交换意见并寻求更多合作。同时,双方也进一步深化了反恐、网络、司法执法、反腐败追逃追赃等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
2016年6月14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当地居民让·达席尔瓦(前)哀悼他在枪击案中遇难的朋友。在深化各领域合作的同时,中美也对“分歧点”进行了讨论磋商,南海问题被认为是中美“战略轨”上的重点议题。美国军舰军机频繁抵近侦察南海甚至常态化,加剧了南海问题的紧张局面,不久前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充分体现了这种紧张气氛。由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所谓结果宣布在即,中国展开积极应对,已经有60多个国家支持中国的立场。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所谓“南海仲裁案”,也希望美国恪守在有关领土争议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证明,中美的合作是主流,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双方相向而行。中美双方有分歧很正常,关键是如何建设性管控分歧。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正在进行,无论谁当选总统,中美之间都需要持续的对话机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堪当重任的关键平台之一。
三、美国奥兰多再现血腥枪击事件 凸显美国社会多重裂痕
当地时间6月12日凌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一家同性恋夜总会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上百人死伤。此次是美国历史上后果最严重的枪击事件,也是“9·11”后美国本土遭受的最严重恐怖袭击。凶手是29岁的阿富汗移民二代,出生于纽约,案发前曾宣称效忠伊斯兰国(IS),随后,IS宣布对事件负责。当天,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就借此呼吁禁止在国外出生的穆斯林进入美国。20日,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提交的控枪法案在美国参议院未获通过。
事件发生在美2016年大选两党候选人(希拉里、特朗普)正式开始对决的敏感时刻。虽然IS与枪击事件是否确实关联还有待证实,但本案凶手的穆斯林移民二代身份和“独狼”式的恐袭新方式,已经激发了美国国内对移民政策的新一轮反思。曾经是美国创新及力量源泉的种族和文化多元性也逐渐演变成撕裂美国社会的种族及文化冲突,从而为极端主义壮大提供了契机。特朗普和希拉里就此事件的表态及政策走向将极大影响选票的流向。此外,美国社会就控枪掀起新一轮辩论,但两党各自的控枪方案均未通过参议院表决,表明如此严重的枪击案也没能撼动美国当前的控枪僵局。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9·11”之后,美国一系列反恐战争不但没有消除恐怖主义,反而使IS这样的全球性极端恐怖组织崛起。奥兰多枪击事件更表明,在互联网时代,极端思想的影响和恐袭的多样性使反恐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独狼式”本国移民后代的敌对行动。如果美国不能反思其国内政策及反恐政策,不去解决恐怖主义存在和滋长的根源性问题,将必然长期面对“越反越恐”艰难境况。
四、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汇聚共识 滋扰不断难挡协商合作和平大局
6月14日,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在云南玉溪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新加坡外长维文共同主持。2016年适逢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 9月又将在老挝举行中国—东盟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本次外长会议达到了为峰会预做准备的目标。在南海问题持续保持高热度,南海仲裁案又将于7月12日公布结果的背景下,此次外长会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备受瞩目。
本次会议巩固扩大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共识,发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声音。但树欲静而风不息,总有西方媒体和个别国家唯恐天下不乱。14日当天,西方媒体炒作一份所谓东盟国家的“非正式”声明,将其视为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严厉指责”。当晚涉事国马来西亚外交部就出来辟谣。事实是,这份所谓“声明”是外国记者私下打探的产物,并不代表东盟十国的一致立场。迄今为止已经有60多个国家支持中国的南海立场,足以说明少数西方媒体操控舆论无法掩盖事实真相。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关系,团结、合作远大于摩擦和分歧。
此外,美国在南海动作不断。6月18日,美国“斯坦尼斯”号和“里根”号航空母舰在菲律宾海上进行了双航母编队作战演习;与此同时又向中国南海派出三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在南海进行警戒监视。对美方行为,中国外交部曾明确指出,美方不断加强在南海军力部署、高频度抵近军事侦察、诱压盟国或伙伴在南海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联合军演”和“联合巡航”,这才是军事化,这才是火药桶。当前南海局势的紧张局面,正是美国强势介入造成的。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需要和平,都希望维持地区的稳定与和平。用协商和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和方法,也是南海稳定与和平的根本保障。
五、习近平出访塞波乌三国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峰会或成国际组织未来发展典范
6月17—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23日赴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6次会议(上合组织第16次峰会)。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三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同三国关系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峰会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上合组织取得的发展成就,再次阐释了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6月22日,在举行公投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伯明翰大学为“留欧”发表演讲。此次峰会正是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的节点,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峰会批准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标志着上合组织在扩员问题上取得新的重要成果。如印、巴能顺利正式成为上合成员国,将有助于上合框架内许多经济项目的推进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更将增加该组织的合作潜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此外,伊朗、阿富汗也都已正式申请欲成为成员国。此次峰会就南海问题达成共识,发出一致声音,充分表明中国的立场既客观公正,又依法行事,得到地区及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
15年来,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上合组织成为维护亚欧地区安全与稳定不可忽视的力量,为区域和国际务实合作树立了典范。未来它将在欧亚大陆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清晰地展示出,它所坚持和倡导的开放包容的合作方式,或将成为国际组织未来的发展典范。
六、英国脱欧公投出人意料英将“脱欧” 欧盟如何应对世界拭目以待
当地时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英国脱欧派以51.9%的选票胜出,相比近年来的议会选举,投票率高达72%。英国将退出欧盟。脱欧结果公布后不久,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将于10月辞职。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宣布苏格兰政府已开展立法准备工作,寻求在两年内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
公投引发了民意的撕裂和英国政坛动荡。截至26日晚,英国下议院网站已有超过350万人联署的签名请愿,要求就英国脱欧进行二次公投。网络请愿表明了英国深刻的地缘和代际分歧。但鉴于公投确为民意的表现,而第二次公投也有可能引发英国社会更严重的分裂和动荡,此次公投结果基本上“不可逆”。英国脱欧对自身及欧洲造成双输影响。英国脱欧当天英镑暴跌超过10%,欧洲各国股市狂跌,均下跌10%左右。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还可能会产生连带效应,法国、匈牙利、瑞典、荷兰、丹麦、希腊等国国内疑欧势力本来就较为强大,英国脱欧虽不至于引发这些国家效仿脱欧公投,但很可能会引起其国内民粹主义政党力量的进一步上升。
6月28日,欧盟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再次敦促英国尽早启动退欧程序。虽然英国脱欧,但公投结果兑现至少还要两年时间,欧盟与英国需要对未来的关系进行谈判,设定退出架构。尽管英国脱欧将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但危机总是意味着危险与机会并存,正如意大利总理伦奇所说:“尽管我们很难过,但现在是时候写下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新的、团结的一页”。欧盟接下来的表现将让世界拭目以待。
(执笔:徐海娜)(责任编辑:魏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