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时代审美与平民化叙事

作者:口 李百晓

口 李百晓

由罗灿然执导,马少骅、关晓彤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搭错车》,于2016年1月11日在山东卫视播出。该剧改编自台湾同名电影《搭错车》,由山东卫视、凤仪传媒、凤凰传奇影业及东阳福添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演绎了哑父佟林与孤女阿美之间的亲情故事,打造了一部人间大爱的审美盛宴。

一、设置“真爱”主题,引领时代审美风尚

电视剧《搭错车》是一部艺术性与思想性兼备的精品之作。首先,该剧的人物设置张力十足。收废品的哑父与音乐学院高材生的养女,使得剧中人物身份设置冲突强烈,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其次,剧中设置的重要矛盾冲突事件,是电视剧叙事艺术的精妙之作。如,哑父佟林为了抚养小美而与未婚妻凤霞分手;小美受伤,佟林为给她支付高额手术费向凤霞借钱;佟林绝食逼迫小美参加音乐学院的艺考;小美终于学有所成,想回报父亲的时候,佟林却得了癌症等等。再次,该剧作故事饱满,人物关系设置始终围绕“真爱”展开。如佟林与老田之间相处几十年,相互帮助的友情;佟林与凤霞之间相恋几十年,在遇到困难时相互扶持的爱情,以及田光明、小美、房浩之间亲如兄妹的亲情。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还要发挥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也要注重“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电视剧《搭错车》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积极表现了人间至真大爱的真感情,于艺术创作中凝练了艺术的审美内涵,提高了欣赏品位,提升了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与思想表达的境界。正如哑父佟林的扮演者马少骅认为,《搭错车》这部剧有两个字很珍贵,就是—真爱,夫妻之间的真爱、父女之间的真爱、朋友之间的真爱、邻里之间的真爱、兄妹之间的真爱。

二、塑造“养心”形象,传播中国好故事

山东电视剧作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的新名片,于创作中始终注意积极弘扬山东优秀的地域文化,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仲呈祥先生针对当下文化与艺术的创作与发展问题,提出了非常经典的“十六字理论”,即“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精辟地指明了文化艺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化人”与“化钱”的关系、“养眼”与“养心”的关系、“引领”与“迎合”的关系,为当下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生态化”发展的方向。电视剧《搭错车》秉承了“化人”与“养心”的创作理念,塑造了佟林、佟美、凤霞、老田等众多积极健康的“养心”的屏幕形象,以他们纯朴善良的高贵品格陶冶了观众的审美情操。《搭错车》中的佟林是一个老实憨厚、诚实做人、勇于担当的普通人,当他面对与自己毫 无血缘关系的小美时,勇于牺牲小我幸福,担当起抚养小美的责任,面对任何事情永远都是本着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原则。这一屏幕形象,一身正气,充满了时代正能量,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故事,表达了中国梦主题下中国好人的形象。而在塑造小美这一人物形象时,也摒除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叙事方式,既表现了小美懂事善良的一面,也描述了她因虚荣而与养父产生冲突的一面。

三、凝练平民叙事,升华作品意蕴

艺术家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艺术创作的各种素材创作成一个“有意味的形式”。国内外众多研究者都对艺术作品的表意层次进行过积极探讨。美学大师宗白华将艺术作品划分为直观感相层、活跃生命层、最高灵境层这三个层次。而美学大师李泽厚也提出了艺术作品的感知层、情欲层及意味层的三层次说。对于电视剧艺术作品而言,也可以将作品划分为感相层、意象层及意蕴层,并根据这三个层面去理解一部电视剧的意蕴 。

感相层,是电视剧艺术创作者依据艺术创作的审美主旨,将艺术家的“心性”渗透到电视剧艺术创作的各种材料中,所形成的“观念化”、“情感化”的艺术媒介。《搭错车》中,没有传奇、没有神话、没有英雄、没有刺激的生活模式,部分外景选在了位于皖南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拍摄,青砖白墙的徽派建筑,营造了电视剧清新淡雅、朴实无华的平民化影像风格。意象层,是“艺术作品中性格、情节、人物、环境、动作、情境等组成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图景”,是“融入艺术作品的由艺术家构制的意象体系”。剧中刻画的佟林、小美、老田、凤霞等艺术形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他们性格忠厚朴实,思想单纯善良,做好事不求回报,于整体创作中表现了一种和谐、平实的电视剧意象。意蕴层,是“艺术作品结构的最深层面、最高境界”,是对艺术作品表达主题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妙悟”、“体验”,触及生命深处而走向心灵境界。电视剧创作讲求一定的思 想性表现,以达到艺术启迪生活的创作目的。《搭错车》采取平民化的叙事视角,以中华民族正义、厚重的文化精神为其思想表现的主题方向,以平等的态度观照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艺术需要“养心”,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养眼”的肤浅表面。电视剧《搭错车》自觉引领创作的“养心”风尚,不媚俗、不浮躁,通过一个个典型而又平凡的屏幕形象,将饱含着深厚思想、较高价值观的审美意蕴化入作品中,让这些形象具备感化与提高人们精神价值观与审美观的功能。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责编:倪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