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英才

机器人热潮是盲目追捧?

作者:刘嘉平
在国内消费型市场的大环境下,机器人公司如何在严苛的条件下存活和发展?

文|本刊记者 刘嘉平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热度与日俱增,成为全球关注的一大焦点产业。目前来看,机器人基本分为工业型、服务型、特种型三大类,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又分家用和商用两类。在不远的将来,专家预测机器人会像手机一样大范围普及而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该领域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

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中国机器人公司让人们逐渐看到了“中国创造”的曙光,但在国内消费型市场的大环境中,机器人公司如何在严苛的条件下存活和发展?

资本是第一要素

北京康力优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经理刘雪楠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认为,在短期之内,资本首先是第一大要素,尤其是对于这个全新的产业、特别是初创阶段的公司,必须要有资本助力。

“这是一个全新并且高智能的产业,需要很多前期的投入,所以资本支持是要素之一。要素二则是强大的创新能力即技术能力,这类产品不是简单的功能的堆砌和叠加,而是基于创意、创新,把人文、技术和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合好做成这样智能的一个产品。”刘雪楠说。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力优蓝)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较早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企业。2011年6月,康力优蓝推出全球首款智能家庭亲子机器人获得了多项机器人科技专利。公司目前与Intel、ARM、华为、中国科学院、科大讯飞等国内外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

图灵机器人创始人兼CEO俞志晨以及其团队——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则选择以AI引擎和Turning OS操作系统作为主要服务产品。今年初,奥飞动漫(002292.SZ)向光年无限投资5000万元获得5%的股权,后者的估值达到10亿元。

俞志晨对《英才》记者表示,底层基础技术是创业初期的机器人公司立足于市场必须具备的能力和首要把握的发展机会。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初期,任何公司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产业链现阶段给予机器人公司的,是相对空间较大,方向选择较为多样的发展机会。这样的环境下,机器人公司不管是做应用、感应模块、系统或者硬件,扎实的底层技术都会是公司立足于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

“会有人为技术买单的。”在俞志晨看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所面临的机遇都不一样,早期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所以早期各种单类项目的机会较多,而到了中后期,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完整商业体系逐渐形成,应用便成为了机遇所在。

“早期做应用难,因为没有相对应量级的载体终端支持;后期做系统,做底层技术研发也没机会了,因为那些巨头都在做。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把握好时间点很重要。”俞志晨对《英才》记者如是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和很多科技细分行业的发展规律相似,机器人领域最初发展的2-3年时间是底层基础技术的筛选普及时期,到2017年底-2018年,市场基于底层技术的优胜劣汰会留下一些胜出的机器人公司立足于市场,同时会有一些公司惨遭淘汰。在此之后,则是应用的黄金期。

无远虑有近忧

政策驱动与资本追捧的繁华背后,机器人行业遇到的问题与质疑也此起彼伏,不容忽视。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主任刘波告诉《英才》记者,对于中国来说,其市场是有一定特殊性的,“现在我们国家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尤其是对工业机器人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的关注,主要也是由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上手较为容易。然而,从机器人长期的研发创造的过程来看,其需要国家有长远并持续的投入,还需要有政见支持其核心的机构或者组织。”

刘波认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机会已经不多了,国产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大多数还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在零部件和技术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机器人未来的商业化机遇将主要集中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服务类机器人。中国将会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空间和发展平台。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十年服务机器人领域必然迎来一个大爆发,其盈利模式也将从早期的技术层面上升到服务和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

如果按照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轨迹——从起初被质疑到后来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十年多的时间,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似乎也将如此,故在行业早期遇到问题也是正常现象。

在对上述业内人士及专家的采访中,《英才》记者发现,机器人行业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三点:大众对产品的接受度、产品的安全性,以及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即技术和成本、性价比和产业规模化的冲突。

也就是说,机器人公司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必将面临低成本化和功能化之间取舍,这也注定了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呈现螺旋上升的形态。

刘雪楠的态度十分坚定:“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根本不是盲目的。参与不代表一定能做好,也有失败的可能性,但这种参与是非常理智的。”

刘认为,投资人进入这个领域正是看到未来发展、盈利的机会。“要看到,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政方针的人毫不犹豫地决定干这件事;同时最厉害的资本在支持这件事,这些人代表了政治和经济的最高话语权和智慧。他们认可的这个领域的发展潜力根本不是假象,对这领域也不是盲目追捧。”

俞志晨则认为,未来机器人会渗透到每一个生活领域,人工智能的成熟最终会实现高度中心化,而机器人终将成为那个中枢系统的终端,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有的行业都会被机器人所颠覆,就像现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一样。互联网重塑各个行业的进程还在继续,机器人的“颠覆”才刚刚开始。

 

中国城市房价涨幅冠绝全球

亿滋没能吃下好时巧克力

任天堂借力AR股价暴增

日版微信的坎坷上市路

“只有重组才能去产能”

机器人热潮是盲目追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