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侨时代

寻找伍智梅

作者:未知




2016年8月18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书楼二楼的展馆内,一本陈旧的书本安静地摆在橱窗里。这是一本在1924年首版的书,书名是《中国灯笼》,副题是“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名媛”。

来客于展馆里信步流连,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本陈旧的书,即或看到了,也是目视片刻,玻璃阻隔了这一本书,也仿似隔着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只有书的旁边摆有一张小纸,上面说此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女记者,名GraceThompsonSeton,曾到中国旅行,回美后写了一本三百多页的书,书名是:ChineseLanterns(可译为《中国的灯笼》),1924年在纽约市出版。(注一八)这本书,记载了很多当时闻名的中国女性。在有关医学界的一章里,她记录了伍智梅作为当时进步女性的形象描写。

半小时前,伍智梅的亲孙黄坚先生,向众人讲述了他童年时,陪伴祖母度过她最后的时光:祖母最后在世的几年,一直都是我陪伴在侧,在最后的时间里,祖母还不断地向我谈到对国家、社会、妇女权利发展的期待。有时从她的一些语气和神情里,我能很深刻地感受到,这位老人一直在牵挂着国家与民族。

这是由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女界先锋——伍智梅生平史料展》。

开幕式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致辞时说:今天在这里,我们怀缅我们的前馆长伍智梅女士……

是的,今日之中山图书馆,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而其第一任馆长,正是伍智梅。

伍智梅生于晚清,逝于上世纪的1956年,60年过去了,一甲子的岁月轮回,后人今天站在她曾奋斗过的地方,追寻那些属于伍智梅的激荡岁月。

三十岁以前,她是意气方遒的中华女子

2.jpg

19世纪初的中华大地上,涌现了一批有志气、有名气的女子,她们颠覆世人对女子三从四德的旧形象,走出街头,走向革命。伍智梅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生于1898年的伍智梅,广东台山人,其父亲是被誉为“民国以来议员为国牺牲第一人”的革命烈士伍汉持。

伍汉持(1872-1913)是医生,在广州创立图强医学堂和图强医院。又和英国人创办红十字会。结识孙中山、史坚如等同盟会成员,革命党人在他家制造炸药。辛亥革命后是都督府医务部长,国会议员。由于伍汉持在国会抨击袁世凯的阴谋,袁怀恨在心,在天津杀害伍汉持。他生有仁医之誉,死有烈士之称,又称为东方宪法之神。今台湾忠烈祠供有伍汉持灵位。

伍汉持的妻子,李佩珍早年在基督教医院任助产士,待人平易亲切,对己节省,但待人慷慨,众人尊称她伍师奶。善于经营,用房地产以支持丈夫的事业和医院。

在伍智梅十四岁的时候,父亲伍汉持被杀害,而作为伍汉持唯一的女儿伍智梅,她继承了父亲的政治生涯,也“继承”了父亲的执着、正直与果敢。

伍智梅十八岁即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党内妇女界的佼佼者。她一直追随着孙中山。在20世纪初期,伍智梅从事有关妇女的工作,倡导知识、独立、平等的女性形象。伍智梅与孙中山、宋庆龄关系十分密切。她与宋庆龄一起创办了妇女儿童福利会。他们还经常书信来往。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时,守灵人员中只有两位女性,除孙夫人宋庆龄外,就是伍智梅女士。

除了自身的光环,伍智梅获得世人关注的还有她与黄嵩龄的二子黄建勋的联婚。黄崇龄与伍汉持一样是广东台山人,被誉为“广东才俊”,康有为的弟子,当年“公车上书”的成员之一。其次子黄建勋,清华大学毕业,赴美国留学。回国后曾任交通部部长秘书、海关监督等职,后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金库库长、英文秘书。

据黄崇龄的女儿(黄建勋的妹妹)撰文回忆:“我没有见过二哥,好多事情是从六哥黄震廷(1905-1989)处得知的。黄震廷16岁经香港赴德国留学时,二哥正巧在香港,二嫂及何香凝到码头送他上船。在港时有一次二哥嘱震廷在后保护,到了一处,见到孙中山先生。二哥是金库库长,给孙先生送东西。孙先生知道震廷即将赴德国求学,将来报效祖国,对他劝勉一番。

孙中山先生挥笔题词“天下为公”时,有多张准备作废。建勋保留一张,后来此物在震廷处保存,直到“文革”时被毁。孙先生有逛旧书店的爱好,黄建勋夫妇陪同时,遇到孙中山先生爱此书而不能买时,伍智梅常解囊相助。”

在追随孙中山的日子里,黄伍两大家族的两位年青人,志同道合,共结彩丝。

但岁月多艰,他们结的并不是一件长命缕。1924年11月,孙中山离粤北上看病;伍智梅和黄建勋是其中的随员,她的孩子们也同行。在船上,孙也和常人一样,喜欢抱孩子玩,逗他们笑。不久后,中山先生逝世,是黄建勋起草向全国人民的讣告。治丧期间,伍智梅作为中国妇女的代表守灵。

一年后,黄建勋也病逝了。1919年与黄建勋结婚,婚后六七年间,伍虽有自己的事业,但以丈夫的事业为重,生养四个孩子,又忙于参与政治活动。年方二十八岁的她,在这一年失去了丈夫。

这位在基督教广州市真光中学毕业,到广州夏葛女子学校学习西区,毕业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实习的新一代中国女性,在不到三十岁时成为了寡妇。

她悲痛而坚强地扶着灵柩,带四个孩子南归广州。她的丈夫葬在广州郊外的一个有名的风景区,坐轮船后,还要步行三个小时。每年她都带着她的孩子们去扫墓。

在《中国灯笼》这本书里,记载了丈夫未去前,伍智梅的形象:“她穿着羊驼毛织品的长裙和外套,外罩一个外科医师的工作裙。几颗镶金的牙齿惹人注目。黑色的头发既光且亮。她用匀称的、能干的、有表情的手来加重表达她对妇女的看法,为她们她奉献她自己的生命。‘妇女受苦了这么久,她们应当有权力,她们应当在法庭和公共机关里工作,她们应当受教育,她们应当知道怎样自立。’她说。”

书中有一张伍智梅的照片,坐着的。脸形应属于椭圆,不胖也不瘦,两眼微凹有神,额宽而广,平平梳着的头发上戴着一个发夹,衣着颇讲究,戴着项链和手镯。

从这张照片,可想象伍智梅年轻时颇有凤仪,这与原黄埔军校办公厅上尉编撰科员白瑜先生所记,大致符合。“民国十四年冬在广州,我和伍女士初见,她是个仪态万千的少奶奶,社会上已小有名气,她忠实于革命运动外,还虔诚的服务于纪念她父亲的伍汉持医院。”



1.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宋庆龄从广州出发,至香港转乘“春阳丸”轮北上,伍智梅、黄建勋夫妇作为随员一同乘船赴京。图为众人登船时的情景。


2.1931年《良友》画报刊登的伍智梅(右)与杨道仪(中)、郑梅芳(左)合影,将她们三人誉为“广东妇女运动之三领袖”。

5.jpg

3.1938年9月,伍智梅与曾养甫、马坤陪同宋庆龄检阅广东女子壮丁队。

6.jpg

4.伍智梅在台湾期间,与儿子黄庭柱一家生活在一起。图为她与家人合影。


仪态万千的少奶奶,日后安排孩子生活,靠娘家、婆家分担重负,开始了她波澜壮阔的社会活动。

伊人已去,身影依旧


1.1956年11月12日,伍智梅参加医师界所办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一周年大会,在发表演讲时,突然昏倒。


2.1935年11月12日,香港《工商晚报》刊载对伍智梅的专访,文中谈及她赴欧洲考察公共卫生的感想。



也许是她骨子里的革命与进步的思想太过于深刻,伍智梅的步伐并未随着丈夫的先逝而停止,她仿似有一种使命,继承着着那些师长朋友的遗志,继续前行。国父孙中山,父亲伍汉持,丈夫黄建勋……

在妇女志士为争取男女平等、妇女就业、妇女参政……这些活动中,总有伍智梅积极参与的身影,她总是在队伍的前列。她们的宗旨是:“联络女界开启其自觉,灌输新知,倡经济独立,注重妇女教育(创办职校,工读学校,工人女子学校),注重道德。”她们曾为争取女子职业,男女同校,妇女参政,组织请愿书,活动频繁。

伍智梅一生关注妇女、儿童,这是她有关妇女工作的主要目标。她是图强助产职业学校教授,广州市育婴院院长,她又曾与宋庆龄等创立妇女儿童福利会,创办中华女子职业学校,抗属工厂;在广州设立儿童新村,收容孤儿,设奖学金,助清贫学生。

伍智梅关心人民疾苦,在赈灾方面,她不辞劳苦,尽心尽责。广东粮荒、水灾,伍智梅等赴京请援,又在海内外捐款以赈灾,收到良好效果。抗战期间,广东侨乡因外汇中断,人民苦不聊生。伍智梅在重庆捐款,购好物资、药品,当时公路全面破坏,她亲自带几十辆自行车从重庆运送物品到广东侨乡。

中山陵建成后,伍智梅是孙中山寿安大典的主持人之一。其后,广东省筹建中山图书馆,伍智梅与黄建勋的大哥黄谦益(1893-1988)赴美洲。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四国的华侨中捐款,伍智梅的演讲获得众多华侨的踊跃捐款。图书馆建成,伍智梅任第一任馆长。

在这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的伍智梅生平史料展上,为表示对前人的敬意,图书馆特别公布了当年伍智梅为图书馆筹资的一些细节:

1927年-1933年,伍智梅女士担任广州市市立中山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常委委员,为筹集建馆资金,她曾往美洲四国募款,用两年时间,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古巴四个国家,共募得美金二十多万,折合成广东毫洋三十多万元。当时华侨中有钱人并不多,分散在各处,伍智梅等人只能一处处跑,一点点筹集。捐款华侨共有一万五千多人,最多的捐上千人,大部分人捐十元、五元、三元,还有不少捐一、两元的,最少的捐六毛、五毛。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1933年建立后,出了一本特刊,书的正文才70多页,但术后的捐款者名录却印了差不多150页,把所有捐款人的所在地、名字、捐款的数额全部郑重地记了下来。

今天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气派磅礴,清静古幽,全赖当时前人的每滴汗水。

在丈夫逝后的三十年,伍智梅真正做到了“孜孜不倦,为国为民”。

1949年,风云激变的时刻,时任国民党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的伍智梅选择了离开南京。这位国民党的先烈伍汉持的女儿,与宋庆龄、何香凝都私交甚密,她到了广州以后,曾经接到宋庆龄用英文写来的亲笔信,劝她留下来。信是搭解放前夕上海到广州的最后一班飞机送到伍智梅手中的。然而,伍智梅还是走了,先去香港,再赴台湾。

初到台湾的日子,并不好过。台湾岛当时只有600万人口,而从大陆来的国民党军民达200万。伍智梅的儿子黄仰山曾经回忆过他们初到台湾时的困顿,住房狭小,一家五口仅有一间半,生活艰难。伍智梅的孙子黄坚记得,有时因黄坚调皮,奶奶骂起他来就是两三个小时,也可见当时伍智梅心中的郁闷。

这200万大陆人与本岛居民的磨合碰撞融合,到今天都没有完成。但是,伍智梅在台湾的日子,仍旧开始了她停不下的步伐。在台湾,伍智梅还担任立法委员,为医药事业而奔走呼吁,曾力主在台湾推广西医,广受人们尊敬,被亲切地称为“梅姑”。七十年代末期伍智梅逝世后,中国开始文革,伍智梅的的女儿黄佩娥得到宋庆龄批准赴美国定居。孙中山百年纪念时,宋庆龄给黄佩娥还寄去了纪念章,以表达对其母亲伍智梅的情意。

黄璧坤对二嫂充满了敬意,她曾前往台湾祭奠二嫂,“二嫂的坟墓,只有一方椅面那么大小。她一生都在为妇女儿童争取权益,为此,她失去了很多。她的四个孩子,有一个早逝,一个受到刺激精神失常,另一个远在昆明。晚年她身边只有一个孩子陪伴。今天我们妇女能够出去工作,有自己的社交活动,活得独立由,都和二嫂她们这些人的努力分不开。应该珍惜。”

据说,伍智梅的去世,是在参加孙中山先生九十一岁诞辰,发表演讲时,突然昏倒,因心脏麻痹及脑溢血救治无效而逝世。

生为革命来,死为革命去。这是伍智梅。而今,当年陪伴在侧的亲孙,黄坚已两鬓斑白。他说他已到古稀之年,但他仍会延续祖母的精神,为两岸和平统一做努力。

一个家族的背影,一个时代的背影,依稀在眼前。 

 

美哉《聊斋》

星云大师:疾病就是良药

珠江左岸

传奇伍汉持

寻找伍智梅

伍汉持一门五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