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殖专家Manabu Seoka在海上视察这是一个黑色笑话:物种的灭绝不光是环保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口腹之欲—其实,不少时候它们都是被人类吃光的。蓝鳍金枪鱼就是这样的一个黑色笑话模板。
被称为“刺身之王”的蓝鳍金枪鱼生活在水下400米无污染的深海,一生不停地快速游动,时速最高可达160公里,比高速公路上飙车快多了。如此之大的运动量,令金枪鱼肉质柔嫩而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达20%,脂肪含量却只有1.4%,而且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齐全,因此成为了地球上最受欢迎的食用鱼之一。
过去几百年里,人们疯狂地在大西洋里寻找它们的踪影,然后捕捞,送去市场,卖给日料店。它们由此变成一盘盘美味的寿司和刺身,葬送在人们的口中。
是的,葬送。因为生长缓慢和过度捕捞,蓝鳍金枪鱼已经濒临灭绝,以至于相关渔业、寿司业的股票都涨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于是,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的“抢救”方案—人工养殖,终于启动了。
2012年,当意大利摄影师Mattia Insolera来到西班牙湾的人工养殖场时,项目已经进行到了第四年。这4年里,进展经历过波折:在6月和7月,金枪鱼的繁殖月,研究人员们采集直径1毫米左右的卵进行培植,等它们长成鱼苗,再放入养殖罐中。然而,大部分鱼苗却因撞上管壁而死。直到两年后,日本养殖专家Manabu Seoka加入团队,情况才开始好转。
Mattia的摄影便是以Manabu Seoka为主角,影集的名字叫做“养金枪鱼的日本人”—最爱吃鱼的日本人,也是最会养鱼的专家,这很合逻辑,但也不能说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然而,随着项目的顺利进行,质疑声却越来越大:从鱼苗到长成一条300公斤重的庞然大物,好在东京鱼市上卖到6000欧元(约合人民币4.45万元)的好价钱,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有种说法认为,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的成本甚至比下海捕捞还高,因此产业前景堪忧。
但数据证明这种担忧是无谓的。全球的蓝鳍金枪鱼产值已经达到60亿美元的规模,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成功的先例无疑让它的前景看起来更为乐观:在喜爱吃鲈鱼的中国,人们已经将鲈鱼养殖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也许,人类的口欲才是拯救物种的最佳动力。养殖专家们在做实验
实验室一角
养殖专家们在做实验
蓝鳍金枪鱼的鱼苗
养殖场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