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对于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栏目来讲是个特别的日子,由国家广电总局、山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节目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上,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学界、艺术界的专家对该节目15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播戏曲艺术,弘扬戏曲文化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指出:“《走进大戏台》是一档有历史深度、文化厚度、时尚热度、创新锐度的原创节目,在戏曲领域精耕细作,把传统戏曲与现代电视技术手段完美结合,转换成契合当代受众喜欢的形式,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板。”
《走进大戏台》作为山西卫视创办时间最长的一档品牌栏目,秉持民族范、中国风的频道定位,始终把人民性、艺术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相统一,15年来在传承戏曲文化艺术、发掘戏曲新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观众的尊重与热爱。观众对节目真挚的情感和浓浓眷恋,在让我们感动的同时,更坚定了对节目的坚守。为什么一档戏曲节目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广大观众会对它如此痴迷?又为什么广电总局会给予《走进大戏台》特别的关注?凡此种种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一、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乡音乡情是维系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戏曲在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从先秦的“俳优”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清代京剧的形成,戏曲走过了1500多年的历程,是中华民族 的文化血脉,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典型代表,是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构成,有着强大的基因传承,至今生生不息;而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大小剧种有52个,占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戏曲资源丰富多样,这样的土壤为戏曲节目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里的乡音不就是家乡话吗?各个剧种不就是乡音吗?比如山西人熟悉的四大梆子就有明显的区域风格,晋剧以晋中、吕梁、晋北以及冀陕蒙等地区为主,蒲州梆子以晋南为主,北路梆子流传于忻州、朔州、大同一代,上党梆子流传于长治、晋城一带等等,当人们听到熟悉的声腔曲调,就能判断客从何处来,如此分明的地域色彩中饱含着浓浓的乡音乡情,倍感亲切与亲近;难以割舍的乡情,良好的情感基础,使《走进大戏台》自2001年创办至今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很多身处异乡的游子常常给栏目组写信,对家乡的思念就寄托在这个节目的声腔曲调中⋯⋯
二、《走进大戏台》15年秉持初心,坚守使命,精耕细作结出累累硕果
山西广播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和使命,山西卫视始终坚持人民性、文化性、地域性、创新性“四性”的融合统一,确立了“百姓情怀、文化品格、山西底蕴、创新精神”的节目宗旨,它深挖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更好地继承戏曲文化,传播戏曲艺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办的《走进大戏台》已走过了15年的历程。
1、15年坚持以人民、以戏迷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生产出了内容丰富的高品质节目
在众多的节目类型中,我们注意到戏曲节目的观众是最忠实的观众。他们的热爱不仅局限于对某个偶像的狂热,更多的是存在于其骨子里对戏曲这门传统艺术的绝对忠诚。由此爱屋及乌,《走进大戏台》便也成为他们15年如一日的忠实守候和陪伴。比如我们送戏下乡到农村,在很短的时间里,十里八乡的群众就会自带干粮,自带板凳,风雨无阻地走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来看戏,那份痴迷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不敢懈怠;当我们的节目调整了节目时间,无论调整到哪里,戏迷们都不离不弃,准时收看;有一位大爷是我们大戏台的忠实观众,无论我们在哪里录 制,他都骑自行车追到哪里,他说生活中不能没有戏。为了广大戏迷的期盼和嘱托,15年来我们累计制作播出838期节目、大型戏曲晚会20多场、送戏下乡390余场,足迹踏遍全省11个地市,以及陕西、河北、内蒙等省区。节目内容涉及山西四大梆子、地方小戏以及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为传播戏曲艺术,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节目先后荣获了“星光奖”、电视文艺大奖等国家级、省级奖近30多项,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授予“山西文化十大品牌”。
2、15年注重发掘梨园新秀,近万名青年演员、戏曲爱好者参与了节目录制
青年戏曲专业人才是戏曲艺术传承的主力军,发掘和培养戏曲新秀是节目努力的方向。15年来,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演员、戏迷票友在节目中展示了自己的戏曲才艺,得到了成长与发展;有一大批专业的青年演员因《走进大戏台》而被社会所熟知,比如孔向东、梁桂星、贾菊兰、杜建萍等演员,已成为山西戏曲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还有近千名票友在走出大戏台这方舞台后,成为当地群众社团的文艺骨干。尤其是2015年,《走进大戏台》开业界先河首推的全国各剧种青年演员擂台赛,不仅给更多优秀的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进一步升华了他们对于戏曲文化的理解,坚定了他们传承戏曲艺术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他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尊重也影响带动了一大批青年观众主动地走近戏曲、认识戏曲、了解戏曲。
3、15年坚持送戏下乡还戏于民,拓宽传播渠道,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戏曲的广阔舞台在农村、在基层,送戏下乡也是《走进大戏台》工作的一大重心,15年来,节目先后深入到市县乡村、走进厂矿校区,足迹遍布山西省的一百多个县和冀陕蒙等省区,为传播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持续拉近群众和戏曲的距离履职尽责。例如,我们推出的季播项目“乡音乡情”—送戏下乡特别节目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每一次演出都会吸引上万名观众前来观看;同时,节目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播:《走进大戏台》除了线上播出的节目,也在不断深度开掘线下渠道,我们策划了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戏曲夏令营,从一个个活动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戏曲不仅仅吸引着中老年观众,孩子对戏曲也充满了好奇,比如戏曲校园行活动,最初我们只是想让孩子接触一下戏曲艺术,没想到在寻找学校的过程中却有诸多的意外收获。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太原市杏岭实验小学,没想到该校竟有7个戏曲兴趣班,吸引了一百多个孩子参加,其中年龄最小的才7岁,不仅涉及了小旦、青衣、花脸、须生四个行当,前来教学的也都是省戏曲职业学院的资深教师,在近百位晋剧“学员”中,人人都能唱出折子戏。
4、15年坚持不断创新,丰富创作手段,满足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
《走进大戏台》自创办以来,15年如一日在戏曲领域精耕细作,不断创新电视表达方式,运用电视的多元表达手段来制作精品节目,传播戏曲艺术。比如不断创新节目表现形式,紧跟时代节拍,赋予古老传统的戏曲艺术以时代精神,既注重传承,又关注当下,致力于影响和服务更广泛的人群,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了多个季播节目。如:
戏曲专业院校毕业生求职类节目—“我们毕业啦”;
专业青年戏曲演员评演节目—“杏花朵朵开”;
戏曲流派集中展演节目—“好一方大舞台”;
优秀院团对抗比赛节目—“好团好戏”;
送戏下乡下三晋行—“乡音乡情”。
这些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季播节目,以更加丰富的形态为宣传推广戏曲文化和戏曲艺术做出了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提升专业品质,创作精品节目,2015年,节目再次升级改版,提出“戏曲新榜样,传统正青春”的口号。率先开启全国青年戏曲演员擂台赛,为专业的青年戏曲演员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并邀请了著名的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加盟,以及国内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裴艳玲、何赛飞、吴琼、谢涛、栗桂莲等担任评委。目前擂台赛共举办了三季,40场比赛,参赛者50余人,在青年演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推出了《燕升访谈》、《大戏进行时》等精品节目,节目品质不断提升,收视表现不断创新高;2016年,《走进大戏台》将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实现打造中国第一电视戏曲平台的目标。节目组将相继推出名家访谈、王中王擂台赛、全国青年演员擂台赛,并且在节目夯实巩固的基础上,成立《走进大戏台》艺术团,进一步完成品牌塑造。
三、顺应时代召唤,不断突破创新,《走进大戏台》面向未来更精彩
15年的坚守,15年的精耕细作,《走进大戏台》致力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15年为全新起点,《走进大戏台》将在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整装待发,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要求,深入领会刘奇葆同志关于振兴戏曲艺术的重要论述,秉持初心、不辱使命,从戏曲的大视野出发,以创新的姿态把戏曲的精神、戏曲的魅力充分挖掘;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之势,继续探索践行主流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等方面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只要明确方向,砥砺前行,相信《走进大戏台》的未来会更精彩!
(作者系山西卫视副总监/责编:丁磊)